李荣娣
提升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实效性策略探析
李荣娣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甘肃积石山731700)
自笔者从教以来,始终践行新课程理念,认真对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前学情分析、史料搜集梳理、备课、授课、反思、辅导等等,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师生有效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幅度提升。可以说,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是一节历史课堂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判断尺度之一,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
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实效性
笔者通过对学生和同事的调查研究,加之笔者在民族地区长达九年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经验发现,民族地区的高中历史课堂师生存在互动深度浅显甚至流于表面、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效率较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导致互动重难点不突出,让学生有事倍功半的感觉。师生积极高效互动、共同探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时机。同时,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开展高中历史课堂高效互动的保证之一,对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鼓励比批评产生的互动效果更佳。当然,教师多渠道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为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互动减少阻力。基于这些认识,笔者以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结合积石山县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对实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
为深入了解积石山县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及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原因,笔者分别进行了对积石山县三所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的两个层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了教师问卷30份、学生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有效教师问卷30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893份,有效率89.3%。通过对问卷数据的量化分析,笔者了解到积石山县高中历史课堂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笔者在与同事们的日常教研活动交流中了解到,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基本以“师问生答”的方式进行。为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笔者以“你在课堂互动中设计的问题是以下哪种类型?”为题对积石山县的30名高中历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选择“直问式”的教师占比高达86%,而选择“循序渐进引导式”的教师则仅占到7.5%,1.5%的教师选择了“情境再现式”,而另外5%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可见,积石山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互动设问的深度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笔者针对学生问卷中同类问题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课堂互动设问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历史史料及素材的研究深度,即教师有效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输出的能力有限。这将必然导致历史课堂进行的互动由于问题的浅显而索然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对互动缺乏兴趣。最终呈现出来的课堂师生互动只能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简单浅显的问题进行。可见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提升课堂互动深度至关重要。
左斌在其《师生互动论》中指出:“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是平等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然而当笔者以“在你的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作为互动发起方的情况经常发生吗?”为题进行调查时发现,选择“经常发生”的教师仅有3人,“偶尔发生”的情况也只有6位教师的课堂会出现,其余21位教师则全部选择“从未发生”。可见,积石山县的高中历史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往往只是课堂互动的被动接受者,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少,即教师通常是课堂互动的固定且单一的发起方。
为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以“你为什么不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双向互动?”为题对学生进行问答式调查,发现有37.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水平有限,害怕提出的问题让人贻笑大方,而有46.25%的学生则让人意想不到地写出了“在课堂上有强烈的发言愿望却没有展现的机会”,另外16.1%的学生的答案则五花八门没有参考价值。根据这两项调查结论可以得知,笔者所在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有回应,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回答就是师生互动。基于教师的这一认知致使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采用“师问生答”的互动模式,没有引导进行“生问师答”的意识,再加上民族地区的高中学生的基础水平普遍较差的这一现状,使得学生对课堂互动望而却步。
笔者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了解到,在高中学生的认知当中,历史课就是帝王将相的爱恨情仇、家长里短,即民族地区的高中学生将历史课堂想象成说书现场,历史人物的人生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可见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充满期待。可是,当高中历史教师走进课堂进行讲授的时刻,学生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这与其想象相去甚远,几近于枯燥无味。为了了解这一认知是否具有普遍性,笔者以“你想象中的高中历史课堂”和“现实中的高中历史课堂”为题进行问答式调查,结果不出所料,在96%的学生认知中,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趣味的。同样的接近94.5%的学生对现实中的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失望透顶。而作为高中教师则应致力于在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下,多渠道挖掘史料和各种历史网络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从根源上激发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若没有做到将“课堂”与“趣味”有机结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按照“扬优抑劣”的思路对日常课堂形式加以删减与修饰,学生没有感受到课堂互动的乐趣和新鲜感,因而心生抵触不想与教师互动。
基于以上问题与原因分析,笔者通过搜集文献、调查问卷、跟踪访谈等方式,同时结合积石山县高中历史教师课堂互动现状和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认知水平,提出几点提升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实效性的策略。
1.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为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供灵感源泉
笔者通过对积石山县高中历史教师的跟踪访谈了解到,在民族地区高中教师的知识体系认知中,单纯地将专业知识视为所任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正是由于教师对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和内涵的认知偏差,致使教师在课堂互动活动过程中深感后劲不足甚至感到力不从心。笔者结合民族地区优秀教师的SO策略和WO策略的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厘清专业知识体系的内涵。为了完善教师对专业知识体系内涵的认知,教师须广泛涉猎与专业知识体系相关的教育文件与教育著作,比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著作。当然,中学教师还须阅读有关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论文,通过学习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间接经验以及在短时间内厘清专业知识体系的内涵价值及其意义,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2)突破传统构建知识体系模式,建立综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叶澜教授提出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应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传统知识模式,需要多层次复合的知识结构。因此,民族地区的高中教师要力求突破传统专业知识体系模式构建综合性学科专业知识体系,重新调整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完善因交叉学科知识匮乏和科学文化知识欠缺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加强对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形成全面的综合性囊括本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2.进行多元维度的自主备课、优化教学设计能力
积石山县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因而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情低这一因素,教学设计的难度不能太大,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细化分析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践行核心素养。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一环,对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细化分析,将为教师践行核心素养提供准绳。因而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掌握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有效方法和途径,还能正确认识课程标准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须熟练掌握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分析学情和教材,提升教学诊断能力。这是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实践,具体要求如下:①教师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动向、认知能力有一定的了解;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③分析所任教班级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④以学情为根据,提取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相关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补充拓展;⑤根据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并突出重难点;⑥关注本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
(3)合理辨别不同教学资源的效用,提升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所选教学资源与所任班级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②筛选、改编适应学生理解能力水平的补充材料;③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直观性辅助资源。针对高中历史来说,可以选择历史影视剧资源;④能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参考书。
(4)注重对自身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撰写教学设计和学生导学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教学设计中准确表达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步骤,力求具体、细致,落实到每个目标领域;②恰当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行师生、生生小组等形式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③掌握和熟练运用教案和导学案的书写格式和方法;④制定灵活的可应对课堂一切突发状况的教学策略;⑤设计有效提问,推敲使用精炼语言进行提问,讲究询问技巧;⑥设计适当的课堂及课后练习、随堂检测等环节,力争教学内容“堂堂清”;⑦合理地安排设计教学过程并注重可操作性,实现各个环节之间无缝自然衔接;⑧教学过程设计中须预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案。
为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多元化,笔者同时设计了包括学生互动意愿、喜欢的互动方式、互动内容等方面的学生调查问卷。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建议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实行综合性互动教学过程。所谓综合性互动教学过程,是指改变以往以教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师讲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实行的师生、生生、学生小组之间进行的多种综合性活动方式的教学模式。前提是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这是互动双方在交往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人格上的平等。为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做到:①保证充足的时间。因为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理解问题和理清思路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为了赶课堂进度而放弃互动,那么这节课上与不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必须保证全体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②合理分组,以确保学生在最大范围内进行交流互动;③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的习惯;④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互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⑤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多种灵活的互动方式,比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组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相互结合,保证互动的有效性。
1.针对积石山县高中学生学习基础差的这一现实,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第一良师。历史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影视资源丰富,如视频、影视画面片段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将历史学科知识与直观易懂的视频、影视资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所在,必然专心,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也会随之提高。例如,高中历史课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影视片段进行评价(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增强趣味性。
2.将学科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建立有机联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讲解“宋明理学”时,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社会、集体的统一关系,进而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学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吸引学生主动进入教师设计的互动情境,让学生与古人共鸣。再比如,新航路的开辟虽然让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各地文明汇合交融,但也同时伴随着罪恶。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即时反馈对于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1] 高玉旭.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知识及问题研究——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2] 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 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F724.4
A
1002-7661(2022)22-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