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课模式探究

2022-03-16 08:40王建忠
读写算(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连续性选项文本

王建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课模式探究

王建忠

(甘肃省瓜州县第一中学,甘肃瓜州736100)

作为新高考背景下的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需要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留出专门的复习时间。笔者认为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应该首先把握高中此类体系的命题特点,根据特点展开复习教学。其次要发挥教师在复习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整合各类学习资源,然后要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复习教学。最后在具体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应当遵循整体意识、细读原则和对比阅读原则。

新高考;高三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复习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选取的文章大多是连续性文本,但是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一种新型的文本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段材料之间并不具有连续性,而且以表单、图标、文字、广告等多种表现方式混合出现在题目当中。在新高考模式中出现这种题型的原因是其直观性强,与社会事件的联系密切。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提取筛选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甚至有的题目中文本之间的观点还会互相冲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因此高中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才能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精髓。本文将探讨高三阶段如何展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复习。

一、把握高考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的一种概念。非连续性文本之所以会出现在高考当中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如物品使用说明书、各种实验调查的研究报告、报纸杂志、物品清单财务报表和其他许多网络上广泛使用的资料都是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客观现实性、结构形式上的松散性和不完整性以及语言表达上的陈述性。由于这些特点与高中生平常的阅读训练差别比较大,所以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大量进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训练,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套做题的规律,但是也因此让阅读教学开始变得程序化,逐渐脱离了生活,成为工厂的一道工序。而非连续性文本不仅是从生活现实中摘取出来的,而且和连续性文本有很大差别,是学生们从未接触过的新型阅读。因此它能够纠正传统阅读中逐渐出现的各种弊端,并且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维分析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从近些年高考中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高考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有如下大致特点:首先是客观性。高考中非连续性文本一般都取自于新闻材料,所以具有新闻的客观性,且语言比较朴实,大多采用陈述句,而较少使用修辞手法,作者的个人意图通常不表现在文本当中。其次是非连续性。此处非连续性的意思是这些材料之间可以有非常大的跨度,只是由于互相之间的主题具有可比较性所以被出题人放在了一起。最后是简明性和技术性。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涉及图表、表单、统计图等,所以学生可以一眼就获取关键信息,不会被干扰选项迷惑。同时也正是由于图表等的简明性,对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技巧。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一)教师要拥有明确的复习教学思路

学生之所以在面对非连续性文本时经常判断错误文本信息,是因为该类文本的简明性和直观性仅仅体现在表面上,事实上此类文本往往是充满暗示性的,且具有多方面的发散性,如果学生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最终判断错误也就不足为怪。作为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首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本并理解文本内涵;其次根据题目确定阅读目标,并在确定阅读目标的基础上抓取关键信息;最后需要剔除掉无效信息,剩下的信息就是答题需要的信息。

教师可以采取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抓取信息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利用课文内的文章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可以以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的《锦瑟》作为练习素材。历史上对《锦瑟》的解释多种多样,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悼亡诗,有人说是哲理诗,也有人说是感怀诗……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说法从诗中提取相对应的证据,从而锻炼学生快速、正确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考时选取的非连续性文本也都是从新闻稿等文章中选取出来的。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并且对这些素材进行阅读、积累和分析,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普及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并根据该概念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筛选非连续性文本。例如各种工具的使用说明书就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习惯。例如在碰到说明书类的文本时,教师需要训练学生迅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碰到标语之类的文本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根据标语出现的位置和环境等因素对标语承载的人文文化做出判断和分析。只有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才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最后,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选取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如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官方的通知和报道以及当下的热门话题等都是高考题目的选择范围,所以教师也需要选取这一类的文本进行针对性阅读。

(三)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第一,教师需要对教材中可用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资源进行整合。教材中选取的大多是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有本质上的区别,但这并不代表教材中的资源完全不能用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复习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将每本书的前言和每个单元中的导语进行整合,形成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展开训练。其次,对待部分课文,教师可以将其改造成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对《长征胜利万岁》进行改造,通过在网上寻找图表以及相同主题的新闻文本与课文进行重组,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二,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与其他各种科目都有一定的联系性,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这种联系性就更加强烈。例如2017年全国语文三卷《博物馆服务社会格局新变化》这篇题目就与社会学、传播学等发生了联系。因此教师在整合资源时需要对其他科目也进行整合,开发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

(四)教师需要开展合理的教学评价

高三阶段学生的复习任务非常紧张,虽然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新题型,教师也没办法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精准应对。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实战训练的方式,将历年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都搜罗出来让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在真实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做出正确的教学评价,并且利用教学评价对之后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做出调整。另外,大量的实战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学生的心理紧张因素在高考中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重视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一)形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思维

由于长期进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局限,重新确立一套新的思维模式。这不仅仅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今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的生活从以前的获取信息难已经过渡到了现在的把握信息难。由于社会进程的加快,谁能够使用更少的时间迅速准确找到需要的信息,谁就更接近成功。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学生都需要培养自己形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思维。

(二)通过课本进行素材和方法的积累

虽然是连续性文本,但是如上文提到的课本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依旧有不小的帮助,学生需要养成一颗发现课本中蕴含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慧心。首先,学生可以将课本中出现的插图当作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表进行阅读,思考其中的含义。例如在杜甫《登高》中出现的杜甫画像的表情对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这幅插图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和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有什么呼应之处?其次,学生可以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阅读课文。例如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阅读,因此学生也可以按照关键词对课本进行定位阅读。又如在《阿Q正传》中学生可以通过定位“精神胜利法”的位置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进而思考每个部分的表现力度和不同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锻炼自己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每单元目录的阅读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通过目录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尽可能多地挖掘隐藏的潜在信息。

(三)关注生活现实,积累素材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进行非连续文本素材的积累。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仅仅在宏观上和课堂中起作用,具体的观察依旧需要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四)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

高三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和学习资源。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达,学生也应该针对自身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观看网课、上网查找资料等。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学校社团等多方面的资源辅助自己进行学习。

四、形成正确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一)树立整体意识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题目给出的各项材料往往会具有比较分散的论点,学生在阅读时容易沉浸在每个分论点当中,从而无法把握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做错题的关键点。其实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虽然出题人选取的材料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所有的材料都是遵循着相同的主题进行选取的。学生只要从每个不同的材料中提取出内在的相似点或者将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就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整体中心点,从而树立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下看待题目,就会发现题目非常简单,有迹可循。

(二)对文本进行细读

细读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第一步。细读的目的是在树立整体意识的同时把握文本的细节,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及容易忽略的细节找出来,并做出一定的标记。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真实的,而且在大多数文本中会出现学生不了解的信息和知识。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应该注意对信息的把握和获取。

在对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细读时,一般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首先读文章的标题,从文章的标题中确立文本的基调,为接下来的材料阅读设立心理预期。其次阅读材料内容,概括每一段材料的中心内容,并且根据每段材料的侧重点大致确定整篇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阅读文本下面的题目和选项,从题目当中再次确认文本的中心内容,并且通过题目明确文本中的重点内容,以便接下来进行第二遍阅读时能够有所侧重,缩短阅读时间的浪费。在阅读选项时需要格外注意关联词和绝对性词语的使用。一般来说,关联词使用不当和描述过于绝对是做题的一项易错点。

(三)对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是学生要进行的第二遍阅读,在这个过程开始前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整体上的大致把握。所以在这一遍的阅读中学生可以从选项反推到材料进行阅读,精准地在文本中找与选项和题干相对应的地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干扰选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偷梁换柱,即将长句话中的内容通过句子顺序的改变等进行置换,从而改变文意,达到偷梁换柱的效果。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学生要一点点断句,准确找到选项和文章的不同之处。

其次是自作主张,比如在材料中提到的各个对象是并列关系,但是选项中却暗中将每个对象进行了排序。

再次是无中生有,即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或者没有明确提及的事物在选项中被肯定地描述出来了,或者文中态度不明确的地方在选项中态度鲜明地表示了支持或者反对。

从次是颠倒黑白,例如关于时间顺序的倒换,将关键的描述时间的词替换为其他词语,从而使行为的时间顺序发生改变,例如将偶尔改变为经常等。

最后是以偏概全。这种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文中使用了“全”等词语,但是选项中替换为“部分”等词语;一种是文中没有使用“全部”等词语,选项中却出现了这些词语。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最终完成答案的选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新题型,但是这种题型有着非常明确的特点。教师在对其进行复习训练时应该依据这些明显的特点进行切入,通过对课本进行“非连续性改造”训练学生从连续性阅读向非连续性阅读进行思维转换,并且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训练,以考试的方式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具体策略上,学生应当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进行细读和对比阅读,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才能准确避开陷阱,取得高分。

[1] 淳福卫.新高考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017):17-18.

[2] 黄国参.浅谈"省考"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8(008):79.

[3] 崔益林.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关于新课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解读[J].2013(1):46-48.

G632

A

1002-7661(2022)22-0100-03

猜你喜欢
连续性选项文本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