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莉
课程思政是国家和教育行业对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专业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所必须构建的格局。专科院校同样需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这是新时代下专科教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所做出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专科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措施。专科院校要贯彻课程思政,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将会促使其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落实,并且帮助其课程思政水平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提升,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专科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最为直观的价值体现便是其评判作用。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判断,让专科院校及时地了解本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者不足之处。比如说,某专科院校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分析校内某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开展的成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角度分析该专业课程思政落实情况,从而起到诊治判断的作用。专科院校只有先判断好课程思政落实的实际情况,才能为后续的调整工作奠定基础。
专科院校在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评判后,将会帮助其形成对自己校内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认知。因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传递的是一种客观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专业、教师、班级、学生个体对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反馈,所以这些信息就是专科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措施调整的重要依据。通过反馈信息不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改进,能够促使专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不断趋向于合理化和科学化。也就是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将会引导专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具有根本高度上的不同,传统的思政教育是以固定的思政课程为主要的育人渠道,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普遍融入到其他科目课程中,也就是将所有科目作为育人渠道。对于专科院校来说,将思政教育融入专科教育课程中的确有一定的难度。[1]这时候,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提升价值便凸显了出来。一方面,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专科院校可以在评价反馈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创新发展,提升课程思政与本校专科教育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会形成激励效应,因为执教主体在了解到评价的结果后,将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就会促使他们向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断前进,最终让本校的整体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任何体系的构建都意味着遵规和守约,所以,专科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意和盲目。
任何体系的构建和执行都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专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同样如此。在建设过程中,专科院校必须要落实好客观公正原则,争取让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够受到公平对待。为此,专科院校需要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做到规范化和一致化,保持评价的稳定性和有效性。[2]参与评价的管理层更要遵循客观原则,不能加入个人主观色彩,在进行评价时要做到认真负责、态度严谨。为了能够落实好客观公正原则,专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可以设立配套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体系能够时刻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专科院校要以本校课程思政的持续发展为根本立足点,这是我国思政教育的核心要求。所以,专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时,要时刻以课程思政的深化发展为中心,将持续发展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时刻要遵循的原则,让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下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比如说,专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其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设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一步步地进行深化落实,在实践中形成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专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时,还需要遵循辩证统一原则。该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处理好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辩证统一。若要使课程思政教学得以有效开展,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缺一不可,因此专科院校要将专科教学与思政教学做到有机统一,不能以降低专科教学水平为代价发展思政教育,也不能过分地强调专科教学而忽视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学校整体与专业个体的辩证统一。专科院校内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着各自的教学特点,这就涉及个性化问题,专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时不能忽视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而是要做到特殊与普遍相统一。
专科院校应该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从顶层设计出发,设计好评价体系的内容,选择好评价的方式。
专科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第一步,是要做好本校的顶层设计,确定好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让体系建设更具有目的性。首先,专科院校需要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院校的领导层,更要树立好顶层设计意识,带领相关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制定院校总体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次,专科院校需要设立专项小组,对同类型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和国家相关指导方针进行考察和分析。最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校情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3]总而言之,目标确定便有了理念引导,而理念指导实践活动。所以,专科院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好教学目标,方便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后续工作的开展。
专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全面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当是多元且全面的,这样才能让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4]在评价的具体内容上,应当包含对教材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教师、学生、部门领导都应该包括在内;在评价过程的选择上,生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需要被考虑和应用。如此,专科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更加多元和全面。
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还需要提升评价方式的有效性。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般为观察评价和检测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渠道都较为固定。在信息化时代下,评价体系作为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具有信息化特点。因此,院校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并将权限合理分配给各位评价主体,让其将评价信息传输到网络平台上,然后校方再对这些评价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得到了提升,评价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