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2022-03-16 04:21:57耿军锐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院校

耿军锐

课程思政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背景下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在专业的科目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贯彻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政知识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热情。高等专科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专科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新时期高等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

高等专科院校要开展课程思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本校的专业教育中,在专科教育中落实思政教育相关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进二者的融合。首先是要通过专科教育的理论课堂将思政教育的部分知识传达给学生。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专业课程知识将思政知识隐性地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实践教育中。实践教育是高等专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1]

(二)强化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开展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此要在专科教育中落实课程思政,就必须要加强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这样课程思政才能在高等专科院校中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高等专科院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开展能力:首先,要打破思政教育孤岛,促进思政教育多元化。校方需要组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让专业课教师获得一定的思政教学基础。其次,院校可以通过“引进来”方式,定期聘请课程思政相关人才到校内展开讲座或者交流会并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与。

二、新时期高等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不统一

新时期下,高等专科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然而,当前仍有部分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一方面,部分院校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是高等专科院校的主要职责,国家提倡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建设的人才。而高等专科院校以及教师没有树立“全课程育人”的理念,仅是片面响应国家号召,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另一方面,部分院校的课程思政开展水平较低,对课程思政的相关教学元素应用还不够全面。课程思政教育应该贴合学生,融入学生学习发展的各个方面,而目前为止高等专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仅在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知识,无法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思政教育。

(二)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思政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好的专业课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修养,但是现阶段高等专科院校教师存在课程思政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专业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知识较为薄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较弱,尚未形成成熟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专业课教师目前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育要求,自身尚未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3]

(三)院校课程思政协同机制不完善

高等专科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培育机制不健全。部分院校没有对专业课教师本身的思政素养提起重视,虽然其通过召开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交流更多只是表面功夫,没有真正落到实处。[4]其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高等专科院校在施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提升物质激励与发展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也打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高等专科院校的课程思政健康有序地开展。

三、新时期高等专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一)结合学生和时代需求选择课程教材

教材是教师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重要教学工具之一,结合学生和时代发展需求选择课程教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高等专科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其次,高等专科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目前,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选择凸显课程思政教材的教育价值,由此提升教师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度。[5]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等专科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首先,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自身修养,提升个人素质。高等专科院校应当在组织专业课教师培训、召开思政学习会等基础上通过外聘思政教育知名学者或组织交流讲座等形式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修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高等专科院校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培训,同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质。

(三)完善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

完善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发展,所以学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自身的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健全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培育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学校应当通过思政知识测试等方式确保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培育机制落到实处。其次,健全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注重提升物质激励与发展激励。物质激励是指根据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测试水平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此提升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展激励是指将教师的思政考核计入职称评选、职级晋升等方面,以此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促进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发展。[6]

结 语

在新时期,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方式,高等专科院校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帮助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虽然目前高等专科院校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其可以通过结合学生和时代需求选择课程教材、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