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梅
班规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和基本工具,也是学生成长的“导航仪”。科学合理的班规能帮助班主任实现对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班规自然应尽量涵括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事无巨细都要用条例去规范,不但冗长杂乱,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挂一漏万”,难以完全遵守。因此,班规只要能基本规训班级大多数成员的言行举止即可。
比如某高一班级的班规就分了几个大方向来制订,每一项下面又分了几个细项。如此先给学生以大方向上的规范,再予以适当细化,学生就不会学习无目的、做事无规矩。
当然,实践中也有很多富有创意且行之有效的“新型”班规,比如“重点式”班规。梅洪建老师在带班初期,就只给学生订立了三条班规,其中一条是“尽最大努力在早读课读出声音”。对此,许多老师可能会哑然失笑:这是什么班规?这样能带出优秀班级?事实上,正是这种富有针对性的班规,让梅老师所带的“差班”一步步产生了蜕变。不久之后,该班的大声早读就成了学校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由于学习劲头足,这个班自然而然地逐渐变得优秀。
班规既为班级规程,自然要反映班级成员的整体诉求,因此全员参与、协商制订是其基本要求。全员参与既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又能最大程度反映班级成员心声,是班规正常发挥效力的保证。反之,就容易遗漏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班规无法落实。
比如,某班级的班规中原来有一条“在学校不奔跑打闹”,班主任觉得似有不妥,就让学生重新表决,结果有7名学生提出了需要奔跑的种种特殊情况。最后,这条班规改成了“在学校不奔跑,体育活动除外,遇到急事可慢跑”。全班一致通过。可见,在班规制订中一定要注意民主协商,尤其要注意一些特殊而合理的诉求。
当然,中小学生毕竟心智发育未成熟,考虑事情难免不周全,因此在制订班规时班主任要主动引导,以免出现价值观偏差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要认识到班规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犯错”,因此在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时,要特意指明其正向积极作用,即班规的条例要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建设和传导。与此相应,班规中不应只有惩罚,还应有奖励事项。这样的班规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在内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并以此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刚性执行是制度落实的第一保证。再好的班规,如果不能严格遵守,也是不会产生任何效用的,因此班规必须有相应的执行机制与奖惩措施。为此,班干部队伍要提高管控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同时,要用适当的方式定期公布违规违纪处理结果,通过“群体注视”来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缺点与过错,弘扬正气与新风。
由于班规都是经过同学们集体讨论一致通过的,在执行中一般难度不大。但班级生活每天都可能发生新情况,且有些情况是既有班规解决不了的。这时候,班主任就需引导学生,对班规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删。比如,某班一些学生发现下楼梯时从斜坡 (无障碍通道)“溜”下去比踏着台阶下有趣,于是课间时经常在无障碍通道来回奔跑。不但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影响了有需要的同学。为此,班主任利用一次早读课召开“微班会”,专门讨论这一问题。当同学们了解了无障碍通道的作用后,都表示不会再去斜坡上玩耍了,并一致同意在班规中加上一条:不得在无障碍通道上奔跑。
显然,对班规进行动态调整并非“朝令夕改”,而是根据班级发展的现状找寻班级管理的最理想“抓手”,并以班规为杠杆,撬动整个班级管理之力,达到以小博大之效果,在实践中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