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惠州市第五中学 孙红华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主要的阵地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于其他科任教师而言,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更具有优势,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语文教师具体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设计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还要设计情感目标。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那样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文章,它们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如,当我们学习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候,除了让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句之外,我们老师可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内容。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知道在面对极其残酷的刑罚的时候,司马迁做出了当时士大夫无法理解的抉择——隐忍苟活,因为他还肩负着要完成父亲的遗愿的重任,因为他想活得更有价值。这篇文章蕴含着一个重要的育人“亮点”——如何对待生与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个“亮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没有生命,就谈不上理想追求:没有生命,一切都是徒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在进行唐诗宋词元曲的选修教学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我让学生自己来解读这些经典的诗歌。我以“唐诗宋词我来讲”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选出主讲代表,自定主讲篇目,自行备课、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全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必要时,老师会给以指导。这次活动,让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除了提高了唐诗宋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外,学生还有更大的收获:一是增强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因此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二是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协作,在一个团队里,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整个团队在奋斗,每个人都是主人翁,相互之间必须团结合作;三是让学生学会聆听,懂得互相尊重,组员之间必须做到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对于上台主讲的学生,收获则会更多。开展这个活动,主要目的并不是不是为了德育,却能在无形中让学生活动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其他的能力和情怀。
作为中学生必须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我经常会在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分享热点话题,社会新闻,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有些新闻事件充满温情的,有些是滑稽可笑,有些事件则是残酷的……和学生分享这些时事,其实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百态,感受人间冷暖,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关注,就会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德育素材,它们是可以被带到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
为了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学习新闻《心随飞翔》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借助了多媒体手段。教材《心随飞翔》写的是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是2003 年,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是十多年以后,尽管时间过去那么久,它依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听歌曲导入课文的方式。我让学生一边听歌曲听孙楠演唱的歌曲《红旗飘飘》,一边看歌词。高亢的歌声,动彻心扉的旋律,不仅在教室里回荡,同时也在学生心里回荡。听着听着,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之后我再给学生观看神舟五号的发射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实力强大,航天事业的发达。那一节课,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非常激动,心情十分澎湃。后面的教学内容开展得很顺利。学生都沉浸在新闻材料中。
借助歌曲《红旗飘飘》和神舟五号发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这样取得的效果远远要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祖国的航天事业有多么强大要有效得多。
德育不是班主任的专利,科任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是课程与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