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远
(威海市锦华小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在小学阶段,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在小学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化,教师已经开始不断意识到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音乐这一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学科,更加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而在当前阶段,仍旧有一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固化、陈旧的现象,并且一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也有待提升,下文针对当前音乐课堂中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以及高效音乐课堂的开展方式列出几点详细观点,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有部分音乐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固化性,这是由于音乐教师常年从事该行业,自身已经在校园教学活动中总结了大量经验,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认为凭借这些经验依然能够维持音乐课堂的良好运行。然而时代的发展必定会推动着教育教学领域前行的脚步。如若教师仍旧不能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在音乐课堂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将很有可能影响到小学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厌倦、排斥的心理,教师也无法通过音乐课堂教学逐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影响正常音乐教学进度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对良好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迈入系统化的校园生活,他们在接触音乐这门学科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基础音乐能力较为薄弱,不论是在理解音乐知识,还是在发声等等音乐技巧的练习上,学生都难以迅速融入课堂,他们认为学习音乐对自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在音乐课堂上不敢勇于表现自己。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能积极配合音乐教师,当音乐教师展开实践活动时,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再教师的教学内容上,导致课堂中有时会出现嬉笑、走思的现象,阻碍了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总是以自身为教学活动主体,学生为音乐课堂中的客体,教师通常将课堂导向提前进行设计,当课堂进度脱离轨道时,教师往往会选择把学生拉回课堂,不会给学生太多交流探讨的空间,一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进度,在课堂中可能会采取以自身的讲解为主,忽略掉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导致“一言堂”的现象发生。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遇到问题时,也很少举手向教师进行提出,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音乐知识难点出现堆积情况,会影响学生改变对音乐课堂的看法,逐渐不再期待音乐课堂中新鲜的知识,并且很有可能会让学生畏惧音乐教师。教师难以通过学生及时给出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对音乐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游刃有余,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无法于音乐课堂中取得良好表现,导致部分师生关系难以得到良好维护,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容易受到较大影响。
通过开展高效课堂,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全新元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课外知识的导入、课本内传统音乐知识和现代流行音乐内容的结合,能够让学生迅速产生共鸣,并且一些直观的视频资源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堂中全新的教学内容,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好奇心。高效课堂的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的教学更加认可,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对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艺术形式、提升音乐艺术审美,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推进作用。
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创新、突破后,能够取得质的飞跃,教师可以借助高效课堂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群体,紧密的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贴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校组织开展的音乐教学小组研讨会上,音乐教师可以提供更多新鲜、有效的教学经验,对推动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自身也能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更加迅速的解决遇到的教学问题,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
在我国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态势下,不难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融入了千家万户,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教育教学领域而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不仅让学生能够具有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对于音乐教师,他们也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完善音乐课堂内容,优化自身的音乐教学工作,使课堂开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加顺利。音乐教师应该意识到通过媒体资源多元化音乐知识形式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借助媒体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自身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加全面,课堂结构更加丰富。比如在《忆江南》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教学一体机,在课堂中播放与江南地区相关的科普类视频资源。学生通过这些科普类视频,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所学音乐作品中的文字具有深入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中,搜集其他地区教师上传的优质教学课件,将其中贴合学生浏览习惯的内容进行借鉴,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乐器模拟软件,借助电子教学一体机的实时触控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上讲台,通过这些乐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演奏等等实践活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下对音乐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讲解的音乐重点知识内容也能够被学生迅速吸收,提升课堂整体教学速度。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的学习目标通常是让学生根据课本音乐作品进行练唱、理解等等,且通常是以学生个人为主,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厌倦心理,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进行灵活的课堂活动,借助一些情景演绎、团队配合等环节,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身在音乐课堂中的存在感。比如在《唱山歌》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一些情景演绎活动,为参与到这一环节中的学生分配角色,在分配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简单描述情境演绎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以及学生要扮演的各类角色的人物性格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下能够逐渐被这一活动所吸引,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随后教师根据提前围绕课本内容编辑好的文本,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记忆,然后邀请学生在讲台上与自己配合进行演绎。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使每个小组都参与一次情境演绎实践活动,通过在活动中演绎山歌对唱的方式,使全班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说出不同小组成员具备的优势,并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此类课堂活动的设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不再一味的通过课本教材接触音乐知识,而是能以这种灵活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系统化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拥有解放天性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良好性格的养成具有推进作用。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受到对小学音乐知识吸收较为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本中的音乐作品和学生现阶段生活的时代有所差异,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文化、思想和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学生没有办法立刻融入课堂,此时就需要教师将音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融合教学。以《小乐队》这一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一些问题:“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乐器?有哪些同学会演奏这些乐器?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出某些乐器的制作方法?”等等,然后和学生展开探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乐器带到课堂中,借助这些乐器的实物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也可以围绕“自制小乐器”这一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材料,将这些材料带进课堂,进行小乐器的制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发散,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学习目标的制定更加合理,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和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迅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使教师的音乐教学更具教育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心性属于初步成长阶段,对于教师使用的一些带有导向性的评价语言,学生们非常敏感,如若教学评价过于偏激,那么将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重视积极健康教学评价的使用。对于一些音乐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用缓和的语言了解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也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看待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通过学校、家庭的双重鼓励,推进学生进一步正确看待未来的音乐知识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多在生活中带领学生接触和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帮助有兴趣的学生培养音乐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顺利开展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主,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优化,同时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为小学学生起良好的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断探索音乐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