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科普宣教系统设计研究①

2022-03-16 10:34敖明舒储小院雷艳娇崔亚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1期
关键词:太平湖石漠化空间设计

敖明舒,储小院,陈 勰,雷艳娇,崔亚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岩溶土地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集中、面积大,其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是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国家林草主管部门明确推进石漠公园建设,在岩溶生态系统保护与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强化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防治为主的科普宣教[1]。目前对石漠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生态旅游方面,对能满足公众体验石漠化景观、学习石漠化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科普设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设计案例。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6.47%。弥勒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以石漠化综合防治成果展示为主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型环境解说理念,对石漠化科普进行探索实践,完成了石漠化科普场所从内容到形式,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设计,使其成为西南岩溶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阵地。

1 公园概况

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地处滇东片区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距城区中心直线距离9 km。太平湖地区是太平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滇南绿色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石漠化不仅威胁着当地生态安全,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开启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征程,经过多年治理,实现了石漠化土地的根本性扭转,建成宜居、宜游、宜养的太平湖森林小镇,2019荣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被授牌“云南省特色小镇”。公园建设是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的具体落实与体现,是探索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4]。

作为宣传和展示太平湖地区石漠化建设的“窗口”,公园以科普石漠化知识为主题,由室内科普展厅和室外体验基地组成,其中室内科普展厅面积为284 m2,室外体验基地面积约20 hm2。公园通过展示太平湖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方法和成果,向大众普及石漠化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目前已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 设计原则

2.1 前瞻性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科普宣教提出了新要求。前瞻性是本次设计的抓手,应贯穿始终,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概念应在设计中得到具体体现。结合现有的宣传载体和手段,在内容科学严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使其契合现代公众的审美和认知需求。另外,选择的材料和工艺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力求对环境影响最小。

2.2 整体性

公园不同的分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只有各区域之间有机结合才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5]。对室内、室外宣教空间的设计应使用统一的色彩、元素和风格,不仅可以提升公园形象,还能使公众在游览过程中有一脉相承的体验感,更好地感知游览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加深知识理解。

2.3 生动性

将文字、图像、造型、声音、动画等多元化的信息融入到科普宣教设计中,减少单一化表达,使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手法进行设计,增强互动性,提升游客体验。运用视觉引导的3-30-3原则,将有限的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加深公众对信息的识别度和记忆度,实现信息和内容有效传递的目的。

3 设计流程

设计流程是设计内容在空间和时间顺序上的安排,遵循由整体到个体、由内容到形式的基本步骤。将主要设计流程分为5个阶段,其中场地认知是基础,收集梳理宣教资源是前提,确定宣教主题和内容是核心,空间布局是主线,形式、版面和解说设施设计是亮点(图1)。

图1 设计流程Fig.1 Design process

需要强调的是,各项具体工作的内容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系统,虽然遵循固有的设计流程,但需要交叉配合才能使公园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宣教场所。

4 设计难点

4.1 内容设计难度大

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应增加“科学内涵”,减少“常识”分量,鼓励结合公园的地方资源和文化,发掘自身特色[5]。太平湖治理历程较短,基础材料单薄,建设中忽视了过程记录。如何紧扣太平湖石漠化综合治理主题,挖掘有价值、有代表意义的宣教资源,对本案设计挑战较大。

4.2 空间设计元素多

基于公园实际情况,空间设计要考虑附墙、垂墙、落地、座地、吊挂等多种环境因素,需剖析人流量、出入口、公共设施(楼梯、大门、卫生间等)、功用性建筑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主题分布和内容重点进行空间设计。

4.3 设施设计过程复杂

根据宣教资源,充分论证设施布置的位置,使用材料需综合考虑绿色低碳、项目成本、耐久度等因素,表现内容中的符号规划要符合国家及地方规范,还需集中体现企业的理念特征、精神风貌等;字体使用要考量人体工学、视觉感受要素。作业过程更要综合实际场地情况,不能造成二次破坏和污染。

4.4 规范与个性的对立与统一

对图标符号、文字及配色方案执行国家2020年10月1日发布实施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 15566.1-2020)以及中国林学会2019年10月发布的《森林类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导则》《自然教育标识设置规范》等最新设计标准和规范,还要充分考虑个性因素及风格特征,同时体现地域风格。在严谨的知识体系下,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专业和差异化的设计。

5 设计内容

5.1 内容设计

5.1.1 室内科普馆

室内科普馆是一个集中化、系统化的科普场所,其内容设计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才能在有限空间内有效传递知识。公园室内科普馆紧扣太平湖治理故事线进行设计,以“一块石头地的蜕变与重生”为主题,设计了太平湖山地石漠化演变史、治理史、展望3大分主题,挖掘其不同治理历程中有科普价值的自然资源、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素材,通过提炼创作,形成内涵丰富又通俗易懂的近30个石漠化科普知识点,最终呈现有深有浅、有起承转合、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内容(图2)。

图2 室内科普馆内容设计Fig.2 Content design of indoor popular science museum

另外,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全面深入的现场调查,将理论知识与亲身体验相结合,首次对西南岩溶地区山地石漠化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太平湖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这是云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的一次创新,也是科普馆内容展示的核心亮点。

5.1.2室外体验基地

室外体验基地内容设计以“将知识融入真实自然场景”为理念,通过公众自身接触和感知来认识和记忆。科学的科普宣教知识体系是公园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公众与科普对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室外科普宣教内容是室内的补充和扩展,结合景观规划的原貌展示区、综合治理区、展望未来区进行设计,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目的,给游客以轻松的科普过程及丰富的游览体验。根据公园宣教资源,设计了喀斯特山地植物、喀斯特山地土壤剖面、土壤年龄、岩面绿化等结合实地的知识点,并创作生动醒目的标题,如植物界的香妃、自然界的花仙子、土壤的年龄等,提升阅读兴趣(表1)。

表1 室外体验基地内容设计Tab.1 Content design of outdoor experience base

5.2 空间设计

根据文案内容和实地现状,做出合适的空间分区、布局和动线设计。空间分为常设展区、多功能区、互动活动区。室内空间布局和动线设计应从左到右,以水平流动为主线来布展,同时要控制展线流动的速度,使之自然、流畅、有节奏感,既不松弛也不过急,借助灯光、色彩、空间转折等多元素,演绎太平湖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心路历程”。室外空间设计结合游览道路和科普资源展开。

5.2.1室内和室外空间设计重点

室内和室外空间观感和体验不同:室内空间封闭固定,如果设计大体量知识集合,容易让人疲劳沉闷,造成不友好的阅读体验。根据人体工学中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从视区垂直和水平方向进行合理设计,遵循距地约0.8~2.2 m高,1.4 m宽的视区范围(图3)。

图3 室内科普馆空间设计Fig.3 Layout design of indoor popular science museum

室外空间灵活开放,山地石漠化科普主要结合区域内山体步道及生态资源布置;同时在重要建筑如科普宣教馆外围,结合建筑环境布置相应的宣教解说系统[5],空间设计结合景观进行点、线、面布局,且活动组织不影响交通安全(图4)。室内与室外空间设计要做好封闭与灵活相互共存,体现空间设计的层次变化有活力。

图4 室外体验基地空间设计Fig.4 Layout design of outdoor experience base

5.2.2常设展区

常设展区所占面积最大,承担着主要文案内容的呈现,是整个空间设计的核心。室内展厅常设展区根据所设计的3大主题,按照3-5-2的比例进行空间布局,并在视线焦点布置“独具特色的太平湖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内容作为重点展示,同时也重视序厅和结束厅设计,以醒目发光的展馆主题和优美逐梦时间弧线作为开头和结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公众快速投身常设展区中[6]。室外基地常设展区根据景观分区进行设计,与景观空间相互融合,选择代表性强的科普资源进行布局。

5.2.3多功能区

多功能区是室内的多媒体放映区,用于播放公园相关的宣传片,或根据特定活动需要使用。多媒体放映有效解决了内容一旦确定,较难修改的固有媒介缺点,呈现的内容便于修改和更新,体现了现代科普设计“智慧化”亮点。同时,也要重视多媒体内容创作,重视其科学内涵和表达,这是现实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多媒体放映区还可以设计全息投影VR体验、4D媒体观影等形式。

5.2.4互动活动区

互动活动区是公众直接参与到展示内容的区域,可以体验知识的乐趣,提高有效记忆。考虑到科普宣教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在公园互动活动区设计了很多可翻阅、可转动的解说设施,如石漠化数据大转盘、石漠化知识台历等,并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开展活动,可作为临时自然教室、会议室等。

在灰色系统理论中将属于某灰类最大程度的点叫作该灰类的中心点,从表2可得,“优秀、良好、合格、较差、极差”5个灰类的中心点向量为U=(9,7,5,3,1).在灰类中心点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刘思峰等提出了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模型,该模型对数据灰类的所属情况进行了描述[14].根据白化权函数、灰色理论的思想以及工程测量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的研究,建立所属灰类以及对应的白化权函数,如表3[15]所示.

5.3 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科普宣教内容的重要媒介,在宣教版面上,将要表达的图形和文本进行科学和艺术编排,实现审美需求和阅读功能的结合。广义的版面设计构成法则有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等。在实际工作中,科普宣教版面设计以视觉引导为原则,顺应视觉感受,优化公众阅读体验,强化认知和理解,进而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3.1以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

版面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内容传达,而不是单一艺术表现。倘若信息内容并无价值,即使再华丽的装饰也毫无意义可言[7]。版面设计应凸显和强调内容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形成与内容紧密联系的版面层次,不同层次间泾渭分明。通过运用不同的字体大小、色彩、边框、底纹、图形等元素,体现内容的逻辑关系。室内科普馆的版面设计将“太平湖山地石漠化演变史、治理史、展望”3大主题字符单独放在导读板块,使用字高20 mm白色发光黑体加黄色底框;一级标题使用字高10 mm黑体并配英文翻译,标题前均设计石头简笔图案;二级标题使用5 mm黑体加上下边框线。从视觉上凸显清晰的脉络线,以增进公众理解、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创意设计。

5.3.2加强对色彩和谐的应用

色彩也是一种语言和信息,可以直接刺激感官,传递感受和情感,能提升版面的整体观感。版面配色方案通过提取自然环境中主要的色彩元素,形成主色调,再选取契合主题的1~2种色彩进行搭配,与整体环境和谐。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由黄色系、绿色系、蓝色系和红色系构成,分析其色彩构成后确定主色调为白色系,再选择代表地质地貌的土木棕色系作为辅助色,形成清新醒目、主题突出的个性化配色方案(图5)。

图5 配色方案Fig.5 Coloring scheme

5.3.3提升阅读舒适感

现代媒体对版式进行创新时越来越重视易读性[7]。提升阅读舒适感,运用视觉引导3-30-3原则保证版面设计契合公众阅读习惯(图6)。

图6 版面视觉引导原则Fig.6 Principles of Layout Visual Guidance

5.4 解说设施设计

解说设施是开展科普宣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设施,生动形象且易引起关注,是公园的名片。在分析公园总体规划、科普宣教系统布局及现状基础上,设置综合解说牌、景点标识牌、单体资源型解说牌、主题型资源解说牌、道路指示牌和安全警示牌6类解说设施,通过设计分类明确、功能清晰的解说设施,有效传达公园科普解说和管理服务的各项信息(表2)。

表2 公园解说设施分类及内容Tab.2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 of park interpretation facilities

5.4.1与环境相融共生

解说设施要有强烈的场所精神,不能突兀于环境之中。设计综合考虑整体景观、人文特色及主题形象,样式既美观大方,又能将地域符号或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具有创新立意,避免复杂化。公园景观保留传统园林风格,园内布置有古朴典雅的亭、廊、汀步、假山、跌水等园林建筑和小品。经综合分析比选,解说设施采用新中式设计,提取代表山地石漠化环境的山体、石头、植物为设计元素,色彩延续整体设计色调,整个风格既与环境相融共生又富有文化气息(图7)。

图7 新中式解说设施设计Fig.7 Interpretation facility design

5.4.2设计要有整体观

解说设施的设计要根据日照方向、地形、地势、植被生长情况、土壤等确定,处理好人、设施和环境的关系,用整体观进行系统设计。同一类标识牌的尺寸形状都要随不同场地调整到最佳。标识牌在空旷环境中易显得孤立坚硬缺少灵气,应避免组合式或高大立式设计,反之亦然。设计师要反复深入现场,让每一块标识牌都以最理想的创意、最适当的形式被公众“看见”。公园道路指示牌嵌入道路两侧的土壤剖面或石台阶台面,又或者利用步道护栏设计方便阅读的倾斜式解说牌,置于日照不直射公众眼睛的位置,均是用整体观进行设计的体现(图8)。

图8 解说设施整体观设计Fig.8 Interpretation facility design

5.4.3考虑环保易维护材质

标识标牌的材质应环保耐用、不易损耗,还要考虑展示效果。公园采用了原生石材、纯金属加工一次成型的形式,减少了异地搬运、重复焊接等工作,管护周期延长5年以上,文字与画面丝网印制减少了UV打印和粘接中对化学油墨、合成胶水的依赖。

6 结语

科普宣教设计是发挥石漠化公园社会功能的具体措施,对其设计流程、内容、技术要求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构建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运用整体全面的设计思维、参考与时俱进的解说理念和掌握丰富的工艺知识等,形成了指导科普宣教设计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对展示岩溶石漠化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建设具有直接意义,以期促进我国各级各类公园资源保护和科普宣教领域发展。

猜你喜欢
太平湖石漠化空间设计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太平湖放养与池塘养殖鳙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静静的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