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 何芳 钟长云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之一,我国剖宫产率较高,约50%~60%新生儿是通过剖宫产手术诞生的,随着中国二胎时代来临,剖宫产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右美托咪定在药理学分类中属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与脑干蓝斑大脑核中α2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放电,从而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抗焦虑作用,不良反应小,通常不影响呼吸[2]。目前右美托咪定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各领域,在各种手术后术后镇痛的研究也相对成熟,已有研究初步证实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3]。本研究探讨了右美托咪定在产科剖宫产手术中镇痛及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5.8±9.0)岁;体重52~76 kg,平均体重(65.3±11.9)kg。分为哌替啶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70例产妇,哌替啶组58例产妇。2组年龄、体重、孕周、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哌替啶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②自愿参与本项研究;③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①右美托咪定及本次研究中其他药物过敏患者;②术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剂者;③既往行过中下腹部手术史者;④硬膜外穿刺失败或术中需要使用其他药物辅助麻醉者;⑤失血性休克、重大心肝肺等器官疾病患者;⑥麻醉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者。
1.3 方法 2组孕产妇术前均禁食>6 h,在麻醉前30 min内首先注射戊乙奎醚(0.5 mg)。在孕产妇进入待产室后于前臂静脉处建立静脉通道,并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右美托咪定组70例,在麻醉前10 min注入,负荷剂量为0.6 μg/kg,滴速0.46 μg·kg-1· h-1,手术结束关闭腹腔停止右美托咪定输入;对照组于哌替啶麻醉,5~20 mg哌替啶静脉滴注,关闭腹腔是停止输入。右美托咪定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剖出胎儿后10 min后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10 min内泵完。术后接自控静脉镇痛泵:芬太尼400 μ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背景剂量2 ml/h,锁定时间8 min;试验组:剖出胎儿10 min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20 ml(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浓度为0.5 μg/kg),至少10 min泵完。术后接自控静脉镇痛泵:芬太尼400 μg+右美托咪定300 μ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背景剂量1 ml/h,锁定时间8 min。
1.4 观察指标 对比哌替啶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评估右美托咪定组孕产妇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
2.1 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前、麻醉后、胎儿娩出时及手术后30 min与哌替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2.2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及宫缩痛VAS评分比较 手术结束即刻2组在手术结束时切口痛和宫缩痛VA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的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宫缩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术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 分,
2.3 术后24 h、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 对照组在24 h、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高于试验组,药物消耗量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剖宫产安全系数的提高,剖宫产分娩的女性人数不断增加[4]。产妇作为特殊人群,在剖宫产手术前后其角色面临巨大变化,因此选择良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对于初产妇非常重要,术后镇痛方法不仅要满足产妇术后无痛舒适,而且还不可影响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护理[5]。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剖宫产麻醉镇痛药剂量、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制定减少术后疼痛的最佳镇痛药方案,对预防产科术后疼痛的发生和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作用[6]。在多年临床应用中,麻醉水平有着显著提高,目前关于麻醉认为适度的镇静可以显著提高麻醉过程的安全性、舒适度。与其他镇静剂相比,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右美托咪定有着清醒镇静及呼吸抑制轻微的有点,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手术[7]。
右美托咪定在药理学分类方面属于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临床批准适应包括麻醉、镇静、术后镇痛[8]。已有药理学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是特异性激活位于脑干蓝斑大脑核中的α2受体,该受体激活后后续产生非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就是模仿人类自然睡眠状态,这种睡眠很浅,外界给予一定刺激或语言即可唤醒,几乎不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9,10]。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其与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对G蛋白激活产生抑制作用,使得环磷酸腺苷释放减少,神经元兴奋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被抑制后疼痛信号终止,进而P物质和神经递质释放被抑制[11]。右美托咪定因其独特的无呼吸抑制、无剂量依赖性及可被容易唤醒等特点脱颖而出,与其他镇静镇痛药相比在临床应用中更受青睐[12]。除具有以上临床作用外,右美托咪定因其具有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特点还可用于抗击炎症、抗寒战、减少应激反应及抗心律失常[13]。
在产科中右美托咪定应用广泛,目前脊柱麻醉是各种医院剖宫产麻醉的首选方法,他们中的大多数使用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但是术中容易发生腹膜刺激和拉动反应,右美托咪定的不同给药方法和时机可以增强局麻药的作用,缓解焦虑情绪,确保母婴安全。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具有中度镇痛作用,其临床镇痛作用呈非剂量依赖性[14]。此外,有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并不是因其可以缓解疼痛强度[15],而是因为其能减轻术后不愉快的情感,这一点优势对于剖宫产初产妇尤为有利,可促使初产妇更快速的适应新的角色。
丁力等[16]报道了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94例剖宫产产妇的麻醉与镇痛,结果发现右美托咪定的麻醉、镇痛作用,与其他镇痛镇静药比较对孕产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李瑜等[17,18]研究证实,右美托咪的突出优势表现在三方面,包括安全性高、见效时间短和治疗用时少,其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在缓解患者痛苦方面优势显著。李瑜[17]报道了右美托咪定对比哌替啶用于140例剖宫产产妇的麻醉与镇痛,其中70例右美托咪定试验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时和术后30 min 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的波动均低于哌替啶组,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哌替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林丽等[18]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及镇痛的研究中提到右美托咪定具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其他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对呼吸抑制作用轻,术后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影响小等优点,对提高围术期产妇的麻醉与镇痛的质量和保证产妇与新生儿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夏雪[19]对比了68例采用哌替啶麻醉及68例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的产科剖宫产产妇不同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 h VAS 评分,结果提示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前、麻醉后10 min、胎儿娩出时与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哌替啶组,在麻醉前、麻醉后10 min、胎儿娩出时与手术结束半小时后的心率水平均低于哌替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右美托咪定的满意度高于哌替啶。
本研究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右美托咪定组70例和哌替啶组58例,在孕产妇进入待产室后于前臂静脉处建立静脉通道,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前10 min注入,负荷剂量为0.6 μg/kg,滴速为0.46 μg·kg-1·h-1,对照组于5~20 mg哌替啶静脉滴注,关闭腹腔是停止输入。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研究结果提示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前、麻醉后、胎儿娩出时及手术后30 min与哌替啶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予芬太尼400 μg+右美托咪定300 μ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泵入,对照组予芬太尼400 μ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泵入,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手术切口痛VAS评分、宫缩痛VAS评分,及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切口痛和宫缩痛无统计学差异。剖宫产术后右美托咪定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切口痛和宫缩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 h、24 h、48 h的手术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物消耗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说明右美托咪定在在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显著,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较小,术后切口痛和宫缩痛VAS评分低,镇痛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显著,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较小,术后切口痛和宫缩痛VAS评分低,镇痛效果良好。右美托咪定在保证术后的镇痛效果的同时,使患者术中保持良好的镇静状态,有利于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除此之外,右美托咪定产后恢复速度快,让初产妇更快适应新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产妇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