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姗,陶璐,马晓艳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胃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发病早期症状较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Ⅲ期或Ⅳ期阶段,累及神经、脉管等组织,严重者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显示,胃癌患者5 a生存率<20%,这与其发病高侵袭率、高转移率等生物学特点相关,因此,早期诊断胃癌患者病情程度,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胃癌相关蛋白表达作为临床检验指标,为胃癌病情评估、诊治提供了一定有效参考信息。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51,CD151)属四跨膜蛋白,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主要应用于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肾透明细胞癌等病情评估。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ERK1)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肿瘤转移,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选取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旨在研究CD151、ERK1蛋白表达与疾病病理学参数的关联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36~75(55.24±9.18)岁,肿瘤直径2~10(5.83±1.62)cm。浸润深度:9例(9.38%)T1,12例(12.50%)T2,26例(27.08%)T3,49例(51.04%)T4。分 化 程 度:低 分 化 32 例(33.33%),中分化46例(47.92%),高分化18例(18.75%)。TNM 分期:Ⅰ期20例(20.83%),Ⅱ期22例(22.92%),Ⅲ期35例(36.46%),Ⅳ期19例(19.79%)。淋巴结转移:52例发生(54.17%),44例未发生(45.83%)。复发情况:34例复发(35.42%),62例未复发(64.58%)。本研究经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病理证实确诊为胃癌;(2)为原发性胃癌;(3)无放化疗史;(4)近3个月未接受激素类药物等相关治疗;(5)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胃癌外存在其他恶性肿瘤;(2)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3)发生远处转移;(4)伴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5)存在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6)存在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7)伴有呼吸或心力衰竭;(8)伴有认知、精神障碍。
1.3 检测与评估
1.3.1 ERK1、CD151蛋白检测 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ERK1、CD151蛋白表达,分别采集肿瘤原发灶及肿瘤边缘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将所采集标本立刻置入体积分数为4%的甲醛水溶液,固定12~24 h,采用石蜡包埋法,进行厚度为3~4μm连续切片,将切片去离子化(二甲苯),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修复并打孔剂洗涤,采用过氧化氢(3%)进行10 min室温孵育,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加一抗,以4℃温度孵育过夜,再次洗涤,加二抗,以37℃温度孵育0.5 h,之后进行显色(二氨基联苯胺),再次冲洗后复染(苏木精),洗片(洗洁精),脱水(梯度乙醇),封固(中性树胶)。二氨基联苯胺酶底物显色试剂盒、抗原修复液、磷酸盐缓冲液、二基联苯胺、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ERK1、CD151抗体购自英国Abcam公司。
1.3.2 ERK1、CD151蛋白表达评估标准 以双盲法判断染色结果评价ERK1、CD151蛋白阳性表达,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判定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根据平滑肌细胞、阳性细胞数总数进行计数计算;ERK1、CD151蛋白阴性评估标准为不染色或阳性细胞比例≤5%;ERK1、CD151蛋白阳性评估标准为阳性细胞比例>5%。
1.4 观察指标 (1)对比ERK1、CD151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对比ERK1、CD151蛋白在TNM分期、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中的表达阳性率。(3)采用Spearman分析ERK1、CD15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有神经侵犯、有脉管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联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ERK1、CD15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ERK 1、CD151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对比 ERK1、CD151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见表1。
表1 ERK1、CD151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对比[n(%)]
2.2 ERK 1、CD151蛋白在胃癌不同临床病理学参数中表达阳性率对比 脉管侵犯、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因素与胃癌患者ERK1、CD151蛋白表达阳性率相关(P<0.05);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分期与胃癌患者ERK1、CD151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ERK1、CD151蛋白在胃癌不同临床病理学参数中表达阳性率对比[n(%)]
2.3 ERK1、CD15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Spearman相关性分析,ERK1、CD151蛋白表达阳性与胃癌患者有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有脉管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ERK1、CD15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胃癌为常见消化道癌症,临床研究显示,其发生、进展过程复杂渐进,具有多阶段、多步骤、多因子、多途径等特点[2]。此外,胃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一般包括细胞间黏附性改变、细胞外基质降解、形成新生血管、肿瘤细胞迁移等组织结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3]。因此,早期诊断胃癌患者意义重大,近年ERK1、CD151的发现为胃癌诊断提供了新思路。CD151已在肾癌、乳腺癌、胆管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广泛应用,但关于胃癌患者CD151水平的相关研究较少,值得临床关注[4]。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是肿瘤血管形成最基本环节,此外,内皮细胞迁移、蛋白溶解酶释放改变、重建受损细胞外基质亦为肿瘤血管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5]。生长因子受体等细胞膜分子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可介导传递促肿瘤血管生长信号[6]。ERK1是MAPK信号通路主要途径,有研究显示ERK1途经异常与胃癌发生进展密切相关[7]。MAPK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活化后可参与细胞生长、增殖等过程,由细胞质进入核内激活靶基因,将调节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在胃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生长因子等外界刺激可激活ERK1有丝分裂原,使其磷酸化,调节细胞周期,参与多种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转录,促使肿瘤血管生成,损伤细胞外基质;同时ERK1对肿瘤细胞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可促使胃癌浸润加重及肿瘤血管产生,加剧胃癌患者病情进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ERK1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可见ERK1表达过度与胃癌病情进展联系密切。原因可能在于,ERK1在基质与细胞、细胞与细胞间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损坏细胞外基质,促使胃癌浸润、转移、发展[10]。
相关研究显示,CD151细胞因机体所受刺激而过度表达,加快细胞磷酸化过程,刺激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导致细胞代谢失衡、分化不良,进而提高肿瘤发生率[11]。CD151可将其接收的细胞增殖、凋亡、转移等生物信号,以结合多种整合素的方式传导到细胞内[12]。CD151可促使磷酸肌醇3-激酶表达增加,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在胃癌肿瘤细胞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13]。CD151可结合整合素亚型,发挥张力纤维丝、肌动蛋白聚合调节作用,进而重组细胞骨架,促使部分组织产生黏着斑,对肿瘤细胞黏附、转移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CD151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CD151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分化、转移密切相关。此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RK1、CD151蛋白表达阳性与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有神经侵犯、有脉管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可见临床检测ERK1、CD151蛋白表达有利于胃癌患者临床诊断、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ERK1、CD15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参数联系密切,通过临床检测可评估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