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病情控制中的应用

2022-03-16 07:17刘蓉蓉吴梅英魏可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呼气

刘蓉蓉 朱 颖 吴梅英 魏可英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0

急性哮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由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1]。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常规急救治疗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并发症控制作用较弱,且无法对急性发作期的患儿产生积极影响,而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是一种新型急救措施,改变了传统急诊急救体系中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等不协调的格局,避免多科会诊造成急救上的时间延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效率,缩短黄金抢救时间,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呼气峰流量、脉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呼吸通畅、酸碱平衡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60 例急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 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14 岁,平均(9.35±1.21)岁;病程0.5~7 d,平均(3.12±0.56)d。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13 岁,平均(9.46±1.32)岁;病程0.5~6 d,平均(3.20±0.68)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山市博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3]中标准确诊,即多于每月1 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 岁以后,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患儿;②急性发作期患儿;③患儿年龄5~14 岁;④患儿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患儿;②患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③伴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患儿;④对研究期间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患儿。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抗感染、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祛痰、止咳等。

1.3.2 护理方法

1.3.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急救干预,即遵照医嘱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标,给予患儿抗炎、抗感染及心电监护等处理,同时对患儿按照常规进行院前急救。

1.3.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建立急救小组,由院儿科院前急救科、儿科急诊科及儿科呼吸内科骨干人员组建专科急救小组,进行准入培训,掌握急救技能。(1)院前急救:①初步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并对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充分分析患儿发病原因。②指导并协助患儿采取半坐仰卧位,选用正氧驱动雾化或定量吸入器(metered-dose inhaler,MDI)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以及沙美特罗,对其实施吸入治疗,采用吸痰器及导管式吸氧方式为患儿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对患儿采用生命监护仪。若患儿出现休克、昏迷症状,则需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以免造成误吸,随后积极采用一系列抗休克处理;若患儿出现呕吐,则需及时清理干净患儿口鼻腔内的呕吐分泌物及痰液,以免堵塞患儿气管。(2)运送途中急救:①采用正确的搬运方式,通常应用坐位进行搬运,若患儿出现意识不清或休克,则可通过休克体位、采用担架进行搬运,实时监测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呼吸意识。②出诊的医护人员在转运途应在确保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运送时间。③提前联系好儿科急诊科,简单描述患儿症状,以便儿科急诊急救小组提前准备好患儿的抢救方案,为患儿的抢救奠定完善的无缝隙一体化抢救流程。(3)院内急诊抢救:①开辟急性哮喘治疗的绿色通道,缩短抢救时间。②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帮助其更换体位,并安抚患儿情绪。③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解痉平喘措施。④当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时,提前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4)病房护理:①运送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基本生命体征。②向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③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儿配合进行干预。④稳定患儿情绪,尽量打消患儿的恐惧心理。两组均干预至患儿进入病房。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急救护理措施后的病情控制情况。①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量。统计两组患儿的呼气峰流量,采用麦邦MSA99 肺功能检测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测定;统计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脉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采用飞利浦PageWiter TC10 心电图仪(上海颂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测定。②统计两组患儿的呼吸通畅、酸碱平衡情况。呼吸通畅是指无呼吸困难的症状,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酸碱平衡是指pH 值在7.35~7.45,动脉血氧分压>8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Hg。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量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干预前,呼吸频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脉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呼气峰流量高于干预前,研究组干预后的呼气峰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量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量的比较(±s)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干预前 干预后脉率(次/min)干预前 干预后呼吸频率(次/min)干预前 干预后呼气峰流量(L/s)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30 30 87.31±2.85 87.82±2.62 0.722 0.474 92.25±3.42a 87.98±2.43 6.785<0.001 95.12±10.32 94.37±10.91 0.274 0.785 94.53±5.89 98.29±5.25a 2.610 0.012 24.84±5.73 24.31±5.26 0.373 0.710 20.11±3.46a 23.84±4.43 3.635<0.001 3.72±0.27 3.65±0.32 0.976 0.364 5.21±0.19a 4.62±0.35a 8.114<0.001

2.2 两组患儿呼吸通畅、酸碱平衡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呼吸通畅、酸碱平衡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呼吸通畅、酸碱平衡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哮喘的临床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及喘息,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重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且病情发作快、恶化迅速,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可能会导致患儿肺功能受损甚至丧失正常的活动能力,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4]。

目前,临床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无法根治,大多以控制病情为主,由于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非常痛苦,因此,在及时对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辅助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关键[5]。常规急救模式各个抢救环节连续性较差,容易延长急救时间[6]。而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急救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急救措施,其可有效减少治疗环节,明显缩短各个环节的救治时间,较大程度上改善救治环节之间的连续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7]。相关研究显示,小儿急性哮喘发作期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8]。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通过提前制定临床急救方案,并及时进行无缝隙的科学干预,从而对控制病情起到较为积极的影响[9]。

有研究显示,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哮喘患儿的呼气峰流量,同时可明显提高患儿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且不会对小儿患者脉率产生影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呼气峰流量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呼气峰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干预前,呼吸频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的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干预后的脉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显著促进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水平。究其原因,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将信息网络告知、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及ICU 监护等集结为一体,在患儿入院前即根据初诊医生的报告信息,提前制定抢救所需的药物及医疗设备,节省急救时间,很大程度上避免进行重复护理或遗漏护理[12-13]。通过构建呼气峰流量、血氧饱和度等急救指标,辅助以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等操作,从而在提高临床效果的同时提高呼气峰流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哮喘指标[14-15]。此外,研究组患儿的呼吸通畅、酸碱平衡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体现了对急性哮喘发作期患儿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哮喘发作期患儿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较大程度上提高呼气峰流量、血氧饱和度,控制呼吸频率,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不会对患儿脉率产生明显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呼气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糖臬之吻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