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2-03-16 07:17张桂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室性消融射频

赵 默 张桂敏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心内科,辽宁抚顺 113006

因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的心跳不规则、过快、过慢等症状均可统称为心律失常,三尖瓣作为“单向活门”,对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循环有较大控制作用,能保障右心房向右心室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量。因此,一旦三尖瓣出现损伤,则会对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造成严重影响,致使患者出现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病症[1-2]。由于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病症临床诊疗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此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正常生活状态。因此为提升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心悸等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对此类患者进行救治,并针对此诊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60 例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弯组(20例)、小弯组(20 例)、对照组(20 例)。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心律失常用药种类、平均24 h 室性早搏、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心律失常用药种类、24 h 室性早搏、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3)。

表1 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的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的比较(±s)

组别 例数年龄(岁) 病程(月) 性别(男/女,例)大弯组小弯组对照组F/χ2 值P 值20 20 20 48.52±3.72 47.67±3.55 48.56±3.67 0.395 0.679 7.03±1.01 7.07±1.03 7.14±1.02 0.121 0.896 13/7 10/10 12/8 0.960 0.619

表2 三组患者心律失常用药种类、24 h 室性早搏的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心律失常用药种类、24 h 室性早搏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用药种类(种) 24 h 室性早搏(次)大弯组小弯组对照组F 值P 值20 20 20 1.99±0.42 1.77±0.36 1.69±0.41 2.879 0.061 14095.83±1978.83 14114.65±1998.89 14115.04±1985.65 0.003 0.998

表3 三组患者基础疾病的比较[n(%)]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标准[3];②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且均接受过常规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甚微。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脏疾病; ②患者有智力障碍、意识障碍,配合度低;③患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④患者合并有严重肿瘤疾病,且预生存期<3 个月。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大弯组和小弯组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如下。首先需在诊疗前5 个半衰期就开始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进行射频靶点的选择,医师需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并行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胸部X 线片检测结果,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解剖重建,定位具体病变处和消融射频治疗处。用“Stable”模式进行建模,并开启呼吸门控功能,将压力监测消融导管(Johnson& Johnson,型号:Smart Touch)的消融电极放置在右心房处,以重建三尖瓣环解剖模型,定位标注,后自三尖瓣环处将消融电极置入右心室内,以重建右心室解剖模型。根据检测结果定位最早激动点,结合起搏检测结果,将起搏形态与特发性室性早搏心电图形态一致处作为射频消融治疗的靶点。最后开始射频消融治疗,将参数调整为:温度43℃、功率35 W、导管压力5~15 N,若在射频消融10 s 内,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完全消失,这为有效消融靶点,反之,则为无效消融靶点,需及时停止消融治疗,并继续标测。待特发性室性早搏完全消失,消融治疗30 min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山东科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021)、心室程序重复性刺激都未能再次诱发特发性室性早搏,即为消融终点,可停止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全程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需及时停止治疗。

大弯组:行“大弯法”导管贴靠治疗。本组是在消融导管置入右心室的过程中,将导管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弯回撤导管,待其回撤至右心室三尖瓣环时,记录到小“A”波后,对A 波、V 波进行实施监测,并微调导管,使其稳定贴靠。

小弯组:行“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本组是在上述射频消融治疗基础上,在消融导管置入右心室的过程中,需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打弯回撤导管,靶点图记录到小“A”波后,对A 波、V 波进行实施监测,并微调导管,使其稳定贴靠。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普罗帕酮(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规格:50mg×50 片/瓶),口服,3 次/d,100~200 mg/次。普萘洛尔(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930,规格:10 mg×100 片/瓶),口服,3 次/d,10~30 mg/次。维拉帕米(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208,规格:40 mg×30片/盒),口服,3 次/d,80~100 mg/次。用药1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大弯组和小弯组的射频消融情况,包括经不同射频消融治疗方式所需的建模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总手术时间,及两种诊疗方式的放电次数[4],以分析评估哪种射频消融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②诊疗效果评估[5]。显著:诊疗后,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患者完全无特发性室性早搏等症状,无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作,术后跟踪随访6 个月,患者未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病症复发迹象;有效:诊疗后,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患者完全无特发性室性早搏等症状,或是有轻微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作,但对疗效无影响,或是术后跟踪随访6 个月,患者有时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无病症复发迹象;无效:诊疗后,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患者仍有特发性室性早搏等症状,或是患者有严重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作,对疗效造成严重影响,或是术后跟踪随访6 个月,患者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且有病症复发迹象。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多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组率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检验水准α=原α 水平/比较次数),以P<0.017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弯组和小弯组射频消融情况的比较

大弯组和小弯组建模时间、X 线曝光时间、 放电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放电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大弯组和小弯组射频消融情况的比较(±s)

表4 大弯组和小弯组射频消融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建模时间(min)X 线曝光时间(min)放电时间(min)总手术时间(min)放电次数(次)大弯组小弯组t 值P 值20 20 3.26±0.88 3.30±0.91 0.141 0.888 8.29±2.14 8.26±2.11 0.045 0.965 3.83±0.78 3.88±0.81 0.199 0.843 45.93±5.03 45.78±4.99 0.095 0.925 2.77±0.41 2.79±0.42 0.152 0.880

2.2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弯组、小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大弯组与小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表5)。

表5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较常见的临床病症,此病多因心血管疾病、情绪变化、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所致,致使患者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致其晕厥甚至猝死,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6-7]。因此若患者已确诊为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病症,则需及时入院接受有效救治[8-9]。

为帮助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方式对此类病症患者进行救治。即将消融电极导管置入患者心脏病变处,经相关检测找到致患者心律失常的异位搏动点,并通过电极产生的电热效应,杀死病变处的心肌细胞,以改善此处心肌细胞产生的异常电传导信号,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10-11]。且射频消融治疗除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消除特发性室性早搏等症状的作用外,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还能帮助患者免除长期的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率,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2-14]。同时本研究还针对不同消融导管放置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弯组和小弯组的建模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放电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弯组、小弯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大弯组和小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提示两种消融诊疗方式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消融导管放置方式,均可使导管变形弯曲,让导管与患者右心室壁接触以形成反作用力,再借助导管头端弹性,能避免导管嵌顿等问题的发生,还可提升其整体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5-16]。而常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用药疗效有限。

综上所述,对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能帮助患者缓解、消除心悸等临床症状,且无论是“大弯法”还是“小弯法”导管贴靠治疗,均可帮助患者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度较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室性消融射频
心房颤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应用研究进展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消融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