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研究

2022-03-16 08:09饶小英吴仰宗范斌兰林珊瑚温晓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硬膜血肿常规

饶小英 吴仰宗 范斌兰 林珊瑚 温晓华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福建龙岩 364000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龄化人口的上升,使得我国慢性硬膜下出血发病率持续增长[1]。由于老年人身体免疫功能较弱,会引发一系列感染症状,容易出现昏迷或意识丧失。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嗜睡或情感障碍、癫痫等,且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在发病后数周各种临床症状才会逐渐出现,如不及时采取治疗,很容易造成脑梗死,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3]。由于此病发病较为隐匿,需要通过CT进行诊断,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会有一定的创伤和损害,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我院)9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所需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90例展开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措施为研究组。常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4~80岁,平均(61.52±2.51)岁,体重 55.17~80.36 kg,平均(62.85±2.88)kg,血肿位置在额头前顶部有13例、右前额有20例、左前额有10例、双侧颞顶有2例;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5~81岁,平均(63.53±3.62)岁,体 重 54.88~ 81.06 kg,平 均(63.05±3.18)kg,血肿位置在额头前顶部有18例、右前额有17例、左前额有5例、双侧颞顶有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由CT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存在严重恶性肿瘤者;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者;存在抽烟及喝酒嗜好者。

1.3 治疗措施

两组患者均采取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在CT(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tec-1600C)引导下,对血肿位置进行确定,并准确找到血肿的最厚层面,利用20~25 mm针,选择科学穿刺点,注意避开脑膜内动脉和其他分支。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备皮,行局部麻醉,用YL-1针钻-体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将电钻连接,将颅骨钻透,在血肿液流出后,以5 ml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冲洗干净后,对其开放引流。如有凝血块,可插入血肿粉碎器,并用5 ml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并向其注入10 000~20 000单位的尿激酶,后夹闭侧管4 h后,对其开放引流,1次/d,连续引流3~5 d。如患者为双侧血肿,应留针4~7 d。

1.4 护理措施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对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饮食和用药指导、常规的心理干预等。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主要针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①术前护理:根据详细观察,大多数患者在术前会出现一些呕吐、颅内压升高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尽量纠正患者负面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做好记录和观察,对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进行详细询问和了解,防止手术期间出现意外或风险。术前,护理人员依据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尽最大能力将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调至正常生理状态。同时,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告知患者手术时的注意事项、手术步骤及术后需要注意的情况,使患者积极配合,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②术中护理: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向健侧偏,并垫上头圈。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躁动乱动,可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固定,由专人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和固定。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指标及室内温度进行监测和调节,对手术出现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旁对其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舒缓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③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患者的血氧及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术后观察患者的状态,对患者引流管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引流管在患者头部下方,防止出现反流,同时可根据患者颅内压的具体情况,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相关调整。如果引流管内引流量出现减少,则说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如果引流管的液体无明显流出,说明患者的管道可能存在堵塞。术后初期,如果引流管内液体较多或液体颜色呈现淡黄色,多数可能是脑脊液,如加上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应马上将引流管进行关闭,对引流液的流速进行控制[6]。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在对引流管进行密闭更换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要确保患者的穿刺针及头部在干燥清洁的状态,每天更换一次。一般患者的头皮组织出现特殊结构的帽状腱膜,应对腱膜下的血肿进行严格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如果出现波动,需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血肿进一步发展。术后,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④术后生活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大量饮水,有利于患者受压处的脑组织膨胀复位,饮食上主要以易消化和清淡食物为主,多摄入高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患者排便。

1.5 观察指标

①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主要收集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包括痊愈和复发两项指标。其中,痊愈[7]是指患者治疗后,患者的意识状态正常,能够独立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检查进行积极配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经影像学检测,患者的血肿得以消除。②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护理后对所接受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通过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自制问卷已经过信效度检验,检验值达0.9,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其住院时间越短,说明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痊愈率为95.56%,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46±2.12)d,短于常规组的(17.43±3.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5,P=0.000)。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患者的脑部出血后,血液出现积聚,位于患者硬脑膜下腔[8]。其中硬膜下层主要指三层脑膜中的两层外膜间的腔隙处。在发生脑出血后,血液在硬膜下腔出现血凝块,称为硬膜下血肿。一般会因血肿的慢慢增大,压迫血肿周围的脑部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化人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也导致我国老年人的发病率增加[9-10]。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常发生在硬脑膜下腔,并且不能够自行吸收,一般临床症状多发生于头部受到外伤后3周,目前,有很多医学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脑萎缩有关,脑萎缩一般会引发蛛网膜下腔空间和颅腔内脑移动度出现扩大,脑外伤导致桥静脉出现撕裂,从而引发硬膜下血肿。一般临床上使用的微创穿刺引流术区别于传统的手术,具有微创、操作便捷、预后效果好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患者并不够了解手术的方式和相关优势,导致内心出现焦虑等众多负面情绪[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痊愈率更高,复发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结合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展开护理与治疗互相配合的模式,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愈合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研究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术后由护理人员开展对患者的抗感染及并发症的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大多在手术结束后有50%以上会出现肌力下降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以上情况的患者,会有更大几率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因此,对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单纯采取常规排痰护理措施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术后还应针对肌力下降的问题,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运动训练,以防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肌力下降、肺部感染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快促进患者康复。如果患者的血清蛋白值< 40 g/L,很有可能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因此,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科学的饮食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在对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患者的态度,取得患者的高度配合,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3-14]。研究组满意度较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万小菊等[15]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复发率为9.09%,试验组复发率为3.8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4%,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中满意度为(7.3±1.3)分,试验组满意度为(9.2±1.8)分,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3.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研究结果中的各项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入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硬膜血肿常规
常规之外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
老年人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破常规 获巧解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