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2-0022-05
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大政方针背景下出台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该《计划》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强调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与以往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相比,《计划》特别突出了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发展主题。笔者认为,该《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及其实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主题的引导下,笔者对该《计划》中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希冀有助于对该《计划》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与路径进行科学、深入与全面的探索。
一、总体要求
《计划》的“总体要求”由“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实施原则”三部分构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计划》答记者问时指出,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化的总要求,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等作为重点内容。
在结构上,该《计划》的“总体要求”部分相当于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前三部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原则”)的综合,同时凸显了“新发展理念”与“立德树人”两个方面的内容,现对其进行如下解读。
(一)关于“新发展理念”的解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并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该《计划》与以往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在开篇的“总体要求”中增加并强调了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回顾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相关文件,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首次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指导思想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指导;2016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再次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该计划文本结构中未出现“指导思想”这一部分,其实该计划所发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了由“科学发展”向“新发展理念”的转换。经过前两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获得了普遍提升,“双师型”教师规模稳步扩大,“双师型”教师素质持续提高,“双师”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4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的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结果为:2019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5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4.03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92.61%;中职“双师型”教师总量25.7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0.58%。高职专任教师514436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为50.00%;高职“双师型”教师总量为20.83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0.50%。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4.47%,达到2013年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的要求。因此,可以说《计划》的启动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正式进入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究竟如何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今天我们所说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发展概念,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生态、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概念。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内涵。笔者认为,在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指导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其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其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发展;其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其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绿色”為底色的发展;其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职业教育跨文化传播为特质的发展。基于上述理解,新一轮《计划》实施过程中,就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坚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中的“质”与“量”并重、结构优化,并将“绿色”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中的必要内容,将绿色意识、绿色技能(如云课程编制技能)、绿色技术等有机融入教师培训内容之中,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二)关于落实“立德树人”及其“关键”的理解
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立德树人的素质与执行力。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首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所谓立德,就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和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所谓树人,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育人规律,找到“立德树人”的“纲”。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要抓住事物关键以带动其余环节。“立德树人”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这一关键或称之为“纲”的是“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树立劳动教育的系统观,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确认识“劳动教育”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前提。通常,人们认为劳动指体力劳动。其实,把劳动主要理解为体力劳动是偏狭的。在笔者看来,劳动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伴随着体能与智能定向付出的生产活动。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脑力劳动日益显示出时代价值。凡是使用某种劳动工具、方法、手段去改造某种自然物(劳动对象),使该自然物(劳动对象)符合人的需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人类活动,均属于劳动的范畴。在今天,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决不可简单地停留于体力劳动,还应该包括脑力劳动,应更加强调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我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建立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指出,人的使用价值的产生,是人的体力和智力总和运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生产劳动不仅能够提高社会生产,还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基础。”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
在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日益明显。劳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科学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需要注意:首先,必须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要素与非主体性要素,充分调动主体性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必须充分挖掘与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并探索劳动教育的规律,按照劳动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合理地实施劳动教育。最后,还必须正确地评价劳动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重点任务
《计划》的“重点任务”由“优化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健全教师精准培训机制”“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四部分构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计划》答记者问时指出,在培训内容方面,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聚焦1+X证书制度和企业实践,同时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培训体系方面,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方面,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机构,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在监督考核评价方面,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监测、视导调研和跟踪问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实施过程及成效的绩效考核。现就其中关于“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与“四史”教育的内容解读如下。
(一)将“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作为必修内容
与以往的教师培训内容设置相比,该《计划》明确提出: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培训内容,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这一条内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精神。
(二)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说明
该《计划》在优化培训内容中强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性,表明学习“四史”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有着特殊价值与意义,通过学习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有助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在新時代,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这就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特殊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水平,教师更加需要系统地学习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入思考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做过一系列论述。他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并在许多场合论及这面“镜子”,认为鉴古可以知今,学史可以明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鼓舞斗志和凝聚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明确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内容十分必要。
在笔者看来,党史中有一部分内容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职业教育史”。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内容中应该专门增加这门必修的历史课程,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史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内容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关心广大劳动人民,并将与改善劳动人民福祉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开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关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
三、保障措施
《计划》的保障措施由“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建优培训体系,强化分工协作”“优化投入结构,严格使用管理”三部分构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计划》答记者问时指出,要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级培训重点,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地方责任。明确经费使用要求,强化地方支出,加强经费保障。要求地方制定“十四五”时期实施规划,每年按要求报送年度实施方案。围绕促使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现就“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级培训重点,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地方责任”做如下解读。
要明确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理论问题,即“内涵发展”的理论问题。在逻辑学中,“内涵”是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在此意义上,“内涵发展”可解读为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发展,常常表现为:在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在水平上由低级到高级,在功能上由弱到强。所谓内涵式发展,指事物通过其特有属性的发展而实现其自身发展的一种发展形式,是一种常见的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形式。
虽然内涵发展并不等于高质量发展,但是内涵发展却是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特有属性之一。由上述内涵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理解可以推知,所谓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内涵发展,指该《计划》及其实施所具有的“以文化人”(主要是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情感、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功能属性的发展,表现为该《计划》的所有主体(管理机构、合作机构、参与培训者、培训者等)、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教师文化、行业企业文化、《计划》的实施(教学及其手段、技术、方式、组织形式)的发展。而所谓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内涵式发展,指通过《计划》及其实施的“以文化人”的功能属性而实现其发展的方式,比如“双师型”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科学研究与创新平台的建设,接受素质提高培训的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建设、校企合作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能力建设等。
为了实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内涵发展与内涵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所有参与机构、参与者的主体性、自主性,要凸显个性化。该《计划》将“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辩证地统一起来,体现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解更加科学合理。
毫无疑问,高质量和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职教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条件,而这样的培养培训基地理应由校企双主体来共建,并且应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在企业,因为只有建立在企业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才具有完整的企业文化与职业情境。企业文化与职业情境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与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在企业还能使教师与现代生产技术、生产组织保持同步,有利于教师主动介入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这也可以看作该《计划》内涵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另外,该《计划》在结构上与2011年、2017年颁布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文件不同的是,在后面增加了附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从逻辑上讲,其中所述及的“三教”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培育、校企双向交流等措施及其具体内容均属于提升该《计划》内涵发展或内涵式发展的内容,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發展。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359850190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