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错误”,化解“错误”
——以沪教版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为例

2022-03-15 11:00陈宇华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应用题板书

陈宇华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一、研究背景

在新课标中,问题解决是四大总体课程目标之一,足见其重要性。近年来发现一些教师对新教材的“问题解决”的教学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按照过去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归纳题型特点;更有甚者,认为学生已经会解答了,何必在意过程!这些认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讲解过多,很少关注学生错误的思考过程。其实学生的错误往往离正确就差一步,对于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我们要认真分析找到错误的“根”,而不是急于否定做错的同学。通过找到错误的“根”从而巧妙地化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本人认为,教师只有从心里允许学生犯错,接纳学生的错误,才会欣赏学生的错误,才会把错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关注学生思考过程,从而很好地化解学生的错误,最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解过程中,需要举一反三,并体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下面我来谈谈我们教研组围绕“如何在化错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的课例研究,授课内容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整理与提高”里的《问题解决》。

二、研究过程

老师分别对三个班级进行了同一内容的教学,对不同班级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我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教研组的研讨改进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次比一次顺利,一次比一次得心应手,一次比一次胸有成竹。下面我就同一道题的教学内容片段三次授课展示如下:

第一次授课:“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离开了大象馆,我们来到了松鼠乐园。勤劳的小松鼠在储备粮食中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同学们轻声读题。(媒体出示应用题:小松鼠装松果,42 个装一罐,已经装好了273罐,还剩798个没有装。一共可以装多少罐?)

师:这道题谁会解决?(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知道,算式是:(273+798)÷42。(师同时板书)

师: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学生参差不齐地回答“不同意”

师:那你认为怎么解答?

生2:应该是273×42+798。(师同时板书)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不同意。

师: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啊!谁还来试一试?

生3:应该是:273+798÷42。(师同时板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3:问题求的是一共可以装多少罐。已经装好了273 罐,还需要求出剩余松果可以装的罐数,也就是798÷42,最后两个合起来就是一共装的罐数。

师:大家听懂了吗?

教师指着板书又请了一位学生说了一遍,然后擦掉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们在书上完整地做了一遍,老师同时在巡视。做好后,核对一下答案,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道应用题教学。

授课后,教师对课堂效果并不满意而且感到困惑:这堂课学生很被动,好像是一节练习课,都在不停地做题,有什么办法能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听课教师也感觉本节课没有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没有很好地把握问题解决的教学本质,没有很好地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达不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

在教研组活动中,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讨论。认为应用题教学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能力,在解答题目时应注重列出算式和对算式的理解,而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计算并得出答案上。另外,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错误算式中找到错误原因,然后跟学生一起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读题审题能力。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问题解决的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因分析不当得出的错误结果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抓住问题症结。

在教研组老师的研讨改进下,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授课:“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还是在老师的解说下媒体出示应用题:小松鼠装松果,42 个装一罐,已经装好了273 罐,还剩798 个没有装。一共可以装多少罐?

师:这道题谁会解决?(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知道,算式是:(273+798)÷42。(师同时板书)

师: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学生参差不齐地回答“不同意”。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

生2:273是罐数,798是个数,它们两个加在一起没有意义。

师:嗯!这位同学分析的有道理。那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生3:我想他肯定是看错题目了,把273 罐当成273个了。

(这时听见下面同学窃窃私语说:嗯……嗯……,是的,就是把那个单位看错了。)

师:看来大家都同意,所以审题要清楚,千万不能错看、多看、少看文字!那谁会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下举手的同学明显比刚才多了,还有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感觉话都到嘴边了。)

生4:应该是:273+798÷42。(师同时板书)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4:因为问题是一共可以装多少罐。题目里说了已经装好了273 罐,接下来只要看剩下的798 个可以装几罐,也就是798÷42,最后把两个加起来就是一共装的罐数了。

师:大家听懂了吗?(指着板书)那谁来说说798÷4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273?

教师后又找了几位同学说了算式的意义,而后擦掉黑板上错误的板书,留下正确的板书后,进行了简单总结就进入下一道题应用题的教学。

教研组老师听完课后,一致觉得比第一次的课堂效果好很多,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积极性也被调动了。有老师说:“学生出现了典型的错误时,老师不是马上否定而是让其他同学来判断,在判断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这一点教师处理得很好。为什么在两个班级两次课堂上学生都犯同样错误,但教师处理完全不一样?”这一次教师能从学生做题的错误原因去分析,最重要的是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了错误原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相互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吸取教训,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一字之差就会产生偏差。

不过也有教师提出建议:既然两次课堂上学生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这次老师虽然处理较好,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已经做对了的同学真正知道错在了哪里,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最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互相学习,这样能照顾到学困生。还有教师提出,本课中好像都是教师“扶着走”,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动手练习的机会。

结合大家的建议,最后形成了对教案的修改意见。决定增加学生相互合作探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既有共同交流又有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于是,教师再次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第三次授课。

第三次授课:“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三次在教师的解说下媒体出示情境和条件,但没有给出问题。

“小松鼠装松果,42 个装一罐,已经装好了273 罐,还剩798个没有装”。

师:你能从中收集到什么信息?

(教师抽了两名同学说了收集到的条件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不能补上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注意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约2分钟,教师巡视同时参与其中)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小组讨论得好?

生1:我们小组讨论出来了,是“一共可以装多少罐”。

师:嗯!讨论得很好,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2:我们小组一共讨论出两个问题,有两种补法:一个是“一共可以装多少罐”另一个是“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师:(媒体出示补上问题后的两道应用题)这两道题你都会解决吗?

生齐答“会”。

师:请同学们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大约三分钟后开始进行交流,教师把一位学生的正确解题过程投影在了黑板上,并让学生讲解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算式的意义。教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总结:要整体地把握题目的信息,根据要求合理提出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正确解决问题。

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一题虽然变成了两道题,但准确率大大提高了,90%同学都做对了。通过补充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学生既区别了容易错的两个问题,又学会了推理、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文本阅读能力,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教研组老师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水平。

三、研究反思:如何在化错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错”。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长期从事“化错教育”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错若花开,成长自来。”在《问题解决》的三次授课中,教师尝试着欣赏学生的错误,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化解学生的错误,进而让学生得到正确的解题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高阶思维水平。数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建构的过程,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总结、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尝试、纠错、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多样性,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辨析、敢于表达。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观念,不要过于重视结果,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水平,要欣赏学生的错误。如同样是一道判断题,学生判断错误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也许有的同学用错误的依据蒙对了。因此只有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深入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讲解和交流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真正化解学生的心中的错。

欣赏学生的“错误”和化解学生的“错误”,要做到关注学生思考过程,不是我们动动嘴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在课前我们教师要充分预测学生的各种错误,在课上我们要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想法。其次课堂教学要民主,学习氛围要活跃,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资源,将这种资源加以分析利用,而不是急于呈现正确的解题过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真正欣赏学生的“错误”和化解学生的“错误”。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应用题板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