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理论逻辑、困境及路径优化

2022-03-15 21:17孙延杰
重庆社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政策发展

曾 瑜 孙延杰

(1.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乡村支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学界热议话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文件强调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支持和保障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迈向新阶段[1]。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继续将乡村振兴放在首要位置。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委、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返乡创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稳就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2],鼓励入乡创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健全乡村人才机制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3]。以上政策的颁布,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重视,给予了进城务工人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主体地位的肯定。

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乡村经济的长久支持。但由于历史社会的缘由,城乡差距长期存在,造就了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为16 959万人[4],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 010万人[5],大量的精壮青年向较为发达的城市流动,活跃于城镇建设,而老人、儿童等相对弱势群体则驻留在乡村,成为现代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长此以往带来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社会问题逐渐浮现,这皆无益于乡村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吸引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新时期乡村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才能快速转变升级传统结构,进城务工人员等高质量人才返乡创业将促进实现乡村面貌的改变,助力人民过上满意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有效缓解乡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减小城市人口、环境等压力。综上,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无论对城市还是乡村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界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一方面,学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影响因素研究、问题及现状研究、创业模式研究、理论与政策研究。第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陈国生等人基于5个省6个城市465户返乡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调查数据提出,出生年代、受教育水平、年总收入和居住地教育环境、居住条件、地区消费水平及房价水平对返乡进城务工人员创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6];张立新等人认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显著因素为态度、社会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政策环境[7]。第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问题研究,虽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会带来一定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但也要强化市场、管理、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意识,避免返乡创业过程中受到冲击[8];同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虽然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仍存在创业政策力度小、创业能力不足、创业资金匮乏、创业环境差等方面的问题[9]。第三,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模式研究,刘志阳等人指出在服务业领域,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效果比资源驱动型创业模式效果更好[10];通过采用根据不同群体分类的市民化模式,从而建立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进城打工学习—积累创业资本—返乡创业实践”模式[11]。第四,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黄迈等人通过对国家颁布的有关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培训政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发现制约各个政策实施的困境,并对其提出完善建议[12];通过制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贫的资金、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将有效增强农民返乡创业的减贫效应[13];要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学界还需要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多元动因及其主要动因、多元需求与差异性需求、风险感知与风险防控等理论层面做出思考[14]。另一方面,学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以及元素剖析三方面。其一,在理论探讨方面,基于乡村价值、乡土文化的价值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实施战略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15]。其二,在实践探索方面,学者们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性建议,也有借助于案例研究进行深入分析考察,为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献策[16]。其三,在元素剖析上,学者们为实现乡村的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推进乡村现代化[17]。此外,学界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的研究表现为动力机制[18]、双螺旋耦合机制[19]、文化建设耦合机制[20]、双向嵌入机制[21]、转化机制[22]、培训机制[23]、发生机制[24]方面的研究,但是关于联动机制的内容较少,并没有形成单独的研究。综上所述,当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直是学界的热点研究主题,其研究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多聚焦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缺乏相应的联动探讨。本文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视角,通过分析两者相互联系的理论逻辑,从而发现两者联动存在的困境,并为其提供联动优化路径。

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理论逻辑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显然多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数量,人口流失严重,乡村失去了发展活力。因此,通过两者的逻辑关联、多重逻辑、动力生成和应然状态四方面来分析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理论逻辑,为其实践联动提供指导。

(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逻辑关联

一方面,乡村振兴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导致现有的乡村出现“空心化”,在此背景下需要一批有志之士“回流”返乡创业,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及政府部门相继颁布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吸引本土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平台等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条件。从外出务工的确定性收益转变为回乡创业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增加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风险系数,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阻力因素之一。在此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度的加大及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普及,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创业平台,满足了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创业和发展需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受益群体。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注入活力。当前,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乡村经济的振兴,还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振兴。现有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亟须发展乡村事业,整合乡村资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乡村产业,将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和人才支撑,同时经济实力的奠基为本地人提供经济来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乡村,减少人口外流。而且,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还为政治、文化、生态的振兴提供了发展契机,乡村政治的复兴使得乡村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同时发掘本土特色文化将更多的乡村文化输出到全国各地,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在环境上更加优美,生态建设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乡村的面貌,改变传统的乡村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和生活。

(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多重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涉及多方面的逻辑关联,分析两者联动在制度、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逻辑关系,清楚了解影响两者联动的有效因素,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实践提供学理基础。

1.制度逻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关制度和政策便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采取的策略和行动。因此,制度的保障是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首要条件。制度的完善和颁布需要了解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多种因素,根据已有的调研资料将有力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因素扩大,减小其阻力,并跟踪保障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后续发展。总的来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制度逻辑兼具政治性和教育性,一方面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的内生动力发展。政策和制度中涉及的优惠条件将有效吸引一批有学识有能力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经济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最核心的是处理好经济层面的逻辑关系,包括投资成本、投资收益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乡村相比城市而言最大的资源优势便是土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的土地在空间租赁等政策的支持下,对以务农为主的家庭或有闲置土地的家庭支付一定的费用,其支付的费用等获得较大优惠的前提下降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成本;同时,雇佣乡村中的劳动能力,既减少了投资成本又为乡村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其次,农业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利用自身知识和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农产品产业链,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了投资收益来源。最后,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当地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所需的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促进创业回报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3.文化逻辑

“恋乡、思乡、寻乡、归乡等,是深层的心灵指向”[25],尤其对土生土长在乡村的农民来说,乡土文化是他们基本的感情架构。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受乡土情怀的引导,此种条件下的返乡创业是基于自身兴趣与个人未来规划相结合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26]。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兴趣和利益,也有超越了单纯物质的追求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是为了回归乡土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主要受家庭文化的驱动。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社会,所接受的文化源于生活区域的乡土文化,其中之一是生活的定性[27],也就是说,从小接受乡土文化教育的农民,他们的根就在乡村,乡情是他们身心的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和家庭分隔两地,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但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的构建为他们回归家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满足了他们对完整生活及情感的社会性需求。

4.教育逻辑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既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又能通过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促进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结束了家庭长期分离的现状,父母的参与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亲子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解决了“异地高考”的人口压力和教育压力,随迁子女跟随父母返乡将有力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代的更新变化迫使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跟踪培训计划,对返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及时更新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促进自身成长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此一来,通过职业教育的手段来培养一批懂经营、有知识、爱乡村、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乡村面貌的彻底转变。

(三)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动力生成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面对的收入不确定性增加了经济上的风险系数,成为返乡创业的主要阻力因素,但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号召下,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 010万人[5]。那么,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动力是什么?又是什么促进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研究促进两者之间联动的积极因素,以吸引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而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

1.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利益契合

首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有效缓解乡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减小城市的压力。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大多为青壮年的男性,妇女、儿童、老人等则被留在乡村继续生活,青壮年的缺乏使得现有的乡村失去活力,“老龄化”和“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乡村、农业得不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无法获得改善,长此以往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将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和实施目的是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为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提高乡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城镇打工生活,导致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也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所以鼓励和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还将有利于缓解目前城市治理压力过大的问题,两者联动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符合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其次,乡村振兴的实施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发展空间,尤其是目前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难的情况下,返乡创业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总之,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符合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自身的发展。

2.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匹配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动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吸引力,这是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方面,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会解决“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学到的技术、知识等专业能力运用于创业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升工作效率,农村产业结构获得调整,使产业结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鼓励和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有效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乡村人口就业。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的发展皆离不开“人”的支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增加了就业岗位,所需的劳动力可以在乡村中寻找,这将有助于解决妇女、有劳动能力老人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增加收入,有益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使乡村的人口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及效益达到最大化。由此,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将有效促进乡村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提升乡村吸引力,符合两者自身的能力要求和发展目标。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应然状态

“应然”即“应当如此”,是人们行动的“理想意图”,根植于人的实践性,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8]。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研究就是探索和构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满足乡村地区经济、社会以及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实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

第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迈向全新发展格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社会和人的其他发展需求,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促进乡村社会迈向全方位的新发展格局。在乡村经济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给乡村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同时使得有劳动能力的乡村人口参与到乡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提升了乡村家庭的整体收入,进而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乡村产业的带动下,促进整个乡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要。在乡村治理上,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仅会带动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要积极加入乡村基层组织,参与到乡村的治理中去[29],制定公开透明的规章制度,促进乡村的管理人员及村民自发参与乡村治理。在乡村生态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环境的整治,让青山绿水看得见,街道敞亮干净看得见,让田园生活看到生机,从而以生态的改善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品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在乡村文化方面,乡土社会经过长久的积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但近年来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忽视导致乡土本色的特征逐渐淡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活动将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刷亮乡村社会的文化本色,唤醒本土乡情、本民族的文化记忆。

第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内生发展性显著。在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下,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增强了乡村教育服务乡村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其内生发展性显著增强。一方面,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乡村学校和乡村教育将获得发展的新机遇,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得到加强,从这方面来讲,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更加符合乡村教育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长期的培训指导,这就带动了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乡村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深度融合,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专业培训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培训又服务于产业发展,形成一条链式生态协作,推动农民职业培训和乡村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入。如此一来,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于乡村社会需要,增强了乡村的内生发展力。

三、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困境分析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但通过分析发现,两者的联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政策供给不充分,参与发展动力不足,协同参与平台缺乏以及机制构建环境不契合。通过分析两者联动存在的困境,能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建议。

(一)政策供给不充分

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吸引进城务工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政策的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及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重视,但在实践中发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绩效总体得分为58,位于“良好”等级的偏下层次[30],这说明政策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的满意度不高。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扶持政策碎片化,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首先表现为政策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了优惠措施,但缺乏相应的后续支持政策。在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文件中对前期的吸引返乡创业及优惠政策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税政策”“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等[1],然而对回乡后创业失败或创业不景气的企业等创业主体的后续支持及措施并没有明确作出具体的规定,尤其缺乏对不景气的微小型企业的后续资金、用地等优惠支持政策,缺乏后续保障措施。第二,有关技术培训政策落实不到位。《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学历在大专及以上仅占12.6%[31]。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这就需要整体性、系统化和有效性的技术、知识培训来满足创业的不断需求。虽然政策中明确要求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技术、知识等的培训资金不够,创新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力度和培训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也就意味着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的知识无法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创新性观念,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受限。综上,政策的制定绝大部分只关注到了怎么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忽视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后续保障措施,政策体系碎片化,缺乏体系性、整体化的返乡创业保障政策。

(二)参与发展动力不足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对其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过程[32]。在此过程中其面临的收益、发展等方面的风险更大,这就需要有强劲的动力来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然而在调研中发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村振兴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若想激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首先应该让其充分了解政策,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相关的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然而在实际中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忽视了宣传讲解的重要性,有关激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优惠条件等没有做到充分宣传,进城务工人员不了解、不理解、不明白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在此背景下对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意识。第二,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社会环境方面。城市里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公共服务等条件相较于乡村均有优势,这自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子女的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现实影响。第三,个人因素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主要是指进城务工人员的年龄因素对返乡创业产生了直接影响。《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达41.7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上农民工所占比例达51.8%[31]。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的创办者史蒂夫·马诺曾列出12种创业者需具备的素质:适应能力、竞争性、自信、纪律、动力、诚实、组织、毅力、说服力、冒险、理解和视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创业动力、创业的适应能力以及创业冒险等方面的素质和意识明显不足[33],这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产生了直接影响。第四,在乡村振兴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联动政策中,大部分内容体现为促进经济型移民,忽视了生活方式移民、舒适性移民对乡村振兴的意义[34]。缺乏此项内容也将对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动力生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协同参与平台缺乏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多方参与合作才能快速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初创产业的成长。就目前来看,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后的创业过程中,缺乏多方主体、平台之间的协同配合,没有形成强劲的合力,使得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过程举步维艰。其一,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高起点平台。相关数据显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多集中于第三产业,尤其在批发零售、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所占比例较大[31]。此种创业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经营管理理念较为简单,成本、技术门槛较低,缺乏相应的机会型创业。究其原因是由于政府在政策的执行、落实方面缺乏统筹建设,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搭建多维度的高起点平台。其二,缺乏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政府、乡村基层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创业者及市场之间没有建立协同参与机制,政府的中介桥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使得现有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方式只能由进城务工人员自产自销,缺乏多渠道、多方式的合作参与。尤其在涉及多个社会组织时,缺乏体系性的统筹平台,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影响了创业者的多向快速发展。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期间仅靠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力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走向失败,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政府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平台,实现多渠道、高平台、协同参与的多维合作方式,避免单一化渠道的创业失败。

(四)机制构建环境不契合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更需要政治、文化、生态等各维度环境的协调适应。但通过研究发现,两者的联动机制建设与构建环境之间存在多方面不契合的状况,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动配合。一方面,利益主体之间需求不平衡,利益矛盾难以协调。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商品市场、经济系统自由化、开放化运行,受市场自身内在规律的影响和调节,政府的干预作用不强。然而,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中,起初需要政府的管理规范,并为企业搭建平台。从利益需求看,进城务工人员需要政府的支持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部门有自身的政治偏好,利益需求难以与之契合。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保障不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各方参与主体之间更加倾向于经济上的收益效果,忽视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环境,因此,乡村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要致力于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构建提供契合的外部环境。但地方相关部门管理不严格、政策落实不到位,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就意味着政府部门的政策传达和实施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无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路途障碍较多。而且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本就存在投资风险,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在创业手续的申办上程序烦琐,其政治环境的弱势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

四、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路径优化

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契合度,通过总结两者联动遇到的困境,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分别为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拓展多方主体参与机制、提升参与主体动力机制和促进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一)完善创业帮扶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

首先,建立体系化的创业帮扶政策。不仅需要做好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前期工作以及优惠政策的宣传,更需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中后期的保障政策,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遇挫和失败时的支持政策需要加以明确规定。同时,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首先应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创业补贴,对处于创业薄弱期或初创期的企业更应给予支持和优惠,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在金融政策上,对借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次,完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培训机制。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有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更新,培训政策不应成为“一刀切”和口号,应建立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有效培训方案。这就需要监督政策的落地执行,形成专门的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再次,完善有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政策。政府及教育部门应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建立设施完善的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普及家庭教育,促进建立家校社合作乡村教育机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最后,完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激励机制。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需要政策的引导激励,建立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激励机制,在技术、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拓展多方主体参与机制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成功仅靠自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共同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帮助。首先,政府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政府承担起引导者和中介者的责任,积极引导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后成立的主体建立合作关系,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创业提供合适、多方平台。其次,鼓励企业优先与进城务工人员合作。企业可与进城务工人员创业者签订合同、协议,在产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订单优先派送返乡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企业,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打开销售渠道,增加收入,解决创业进城务工人员的销路问题,为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提供帮助。再次,树立创业典型,建立帮扶机制。前期返乡创业成功的进城务工人员,政府可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公开宣传,并建立帮扶机制,成功者与初创者形成“点对点”帮扶。值得注意的是,帮扶机制的确立应公开透明并且企业之间具有针对性和相通性。最后,帮扶机制中还应设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帮扶的成果、效益作出可视化的评价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以确定下一阶段的重点帮扶对象和进程,对其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促进创业企业进入新的成长周期。

(三)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参与主体动力机制

第一,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营造浓厚返乡创业氛围。这就需要政府首先做好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及时充分的了解他们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他们迈出返乡创业的第一步;其次还要做好政策的解读工作,对政策中的专业名词、专项优惠政策等方面应专门派专业人员进行讲解,营造“人人创业”的创业氛围,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兴趣和动力。第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创业者的地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热衷于招商引资,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重视不够,更是将优质资源倾斜于引进的企业,因此,在此背景下,要想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动力,就必须将招商引资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企业放到同等的位置,合理分配公共资源。第三,激发乡土情怀,增强返乡动力。进城务工使得进城务工人员与家庭分居两地,所以,合理、适当的激发进城务工人员的乡土情怀,促进他们回归家庭,在客观条件合理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愿意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四)增强乡村环境契合度,促进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增强乡村环境建设与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契合度符合乡村振兴的需要。因此,在乡村环境的建设上,促进进城务工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乡村治理对其在乡村扎根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直接参与乡村基层治理。首先要鼓励进城务工人员积极加入“村两委”等乡村基层组织,并在其中担任职位,使得他们在乡村治理和组织中有话语权,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在乡村环境落后于城市背景下,优化乡村的生态、文化、政治环境,改善乡村的公共设施,对加强乡村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让进城务工人员间接参与乡村治理机制。优化乡村的环境建设不仅包括文化、生态等方面,还体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过程中相关手续的申办及流程,简化手续流程,让创业环境便捷、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对乡村环境的好感度,要多听取进城务工人员创业者的意见,让进城务工人员间接地参与到乡村的治理机制中去,不断提升创业环境质量。综上,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环境建设,增强主体发展与环境的契合度,能够有效地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提升进城务工人员在乡村的存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激发返乡创业的热情,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发展展望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乡村振兴为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同时,乡村振兴需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注入活力。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涉及教育、产业、社会等多个系统的结构特征,也就决定了二者在制度、经济、文化、教育上存在多重逻辑关系,展现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巨大影响和优势,正因如此,它在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协调区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近年来,各省份遵从国家政策,制定政策方案,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改善乡村面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和改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目前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中存在各方主体的协同参与力度不强,衔接度不够等问题。如:在政府层面,有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保障政策不足、政策的吸引力仍然不强、资金补贴和贷款落实不到位;在企业和帮扶平台方面,企业和平台的利益驱动性不大、平台起点较低导致的创业受阻问题、创业集群的出现所导致的“囚徒困境”如何破解;在乡村教育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的外出导致乡村教育的没落、农民职业培训不到位。总之,在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中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协同发展方案,各方主体之间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待加强,缺乏区域资源的整合,这些问题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解决和完善。

未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将朝着协调区域发展、完善保障政策、健全机制建设、鼓励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政府完善保障政策的同时也为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搭建平台,鼓励多方主体采取灵活的参与方式,促进其利益的最大化,破解“囚徒困境”问题,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返乡创业和乡村振兴的队伍,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此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共同体,促进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最为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和自身培训问题。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复兴乡村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解决教育等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总之,未来将发挥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联动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推进城乡融合的根本途径和促进城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创新、生态宜居的重要方法,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政策发展
政策
政策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助企政策
政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