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厌学归因及对策分析

2022-03-15 14:43:24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积极情绪心理学

陈 雪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厌学是中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障碍问题,也是最具危害性的问题。[1]中学时期,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家长对他们学习上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学校也格外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这使得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较之以前骤然增大。来自外界的压力剧增,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懈怠、厌烦,甚至厌恶的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长期视而不见,不加以正确干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有可能产生抑郁的心理,甚至会以危害社会的方式发泄其不良情绪,从而对社会造成危害。[2]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析中学生厌学现象,会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1998年,积极心理学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学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影响范围也从美国遍及全世界。[3]积极心理学主要强调力量与美德的作用,是发展人的潜在能力与美德的科学。[3-4]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支柱,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5]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基础,反过来,积极的人格特质又为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了条件,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前二者提供了社会支持。[6]

笔者对中学生厌学问题相关文献的分析后发现,较少有从某个理论视角对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入手,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教育领域,对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研究,其意义是:从理论层面来看,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既解决了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又丰富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从实践意义层面来看,从以往注重“问题”研究转向了发掘积极特质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关注的视角,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提出了新对策。

以往大多对于中学生厌学问题对策的研究,多针对产生厌学问题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过于注重厌学这个“问题”。而过多关注“问题”会降低关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会忽略主体的积极特质的发展。[7]在实践操作中,过多的向学生家长传递学生的厌学“问题”,会增加家长的紧张感,促使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厌学行为,而忽视了学生原本的积极特质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厌学归因分析

1.缺乏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绪带给人积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包括爱、满足、高兴、自豪和兴趣等。拓展—构建理论认为,这些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人的特定行为。[8]如快乐、兴趣、自豪、爱,会带给人不同作用,快乐使人产生创新的愿望、兴趣使人探寻、自豪让人奋进、爱让人产生与所爱之人一起探索的愿望。[9-10]

有厌学问题的中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情绪的体验,这些厌学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在某些学科上表现得不尽人意,或者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上表现都不良好。[11]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缺乏兴趣,二是教师在师生交流时过于强势,缺乏民主与鼓励,无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满足、快乐等积极情感。三是教师教学能力差,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认为所学科目枯燥无味。[11]四是学生对学习行为缺乏兴趣与动力。

2.缺乏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研究了24种积极的个人特质,其中包括乐观、爱、美德、毅力、勇气、智慧等积极人格特质,[5]这些积极人格特质能够带给人积极作用,和应对生活压力的力量。如具有乐观特质的人能更好地面对失败,对成功也有着积极的坚持,因此更容易获得成功。[12]厌学中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较为薄弱。当他们面对教师和家长较大期望带来的压力时,就只想躲避,想不学就不学。[11]这些学生未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3.缺乏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环境

积极心理学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积极影响,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环境包括有着良好氛围的社区、有着积极氛围的学校、健康积极的家庭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天才的产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13]

一方面,从学校环境来看,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是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之一。一是有些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14]施加于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造成了学生产生厌学问题。[15]二是来自班主任的影响。一些教师从成绩角度来对学生分门别类,容易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另一方面,从中学生家庭环境因素来看,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学生感受不到爱的力量,影响其学习情绪。同时,学生在学校因学习产生挫败感后,回到家中也不能得到慰藉。[15]家是他们最后的港湾,他们却从家里得到的只有谩骂与指责,而不是正确的引导和安慰,最后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再加上中学期间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处理,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厌学的对策

1.使学生关注学习上的进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发挥积极情绪推引学生行动的作用。让厌学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自己幸福感与满足感,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兴趣。教师根据厌学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与自己的学习进度比较,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学习的进步上。同时,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点点儿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极力夸奖,指导厌学学生多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满足,要看到自己的进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绩与学业,用心去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对学生鼓励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学习上的进步给予及时的积极反馈和夸奖,都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另外,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地反馈,告诉家长孩子的进步和优势,让家长给予孩子以鼓励,配合老师强化学生对自己进步的认可,使学生真正的获得自豪感,使他们增加为下一次受到表扬的信心和渴望。

2.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增加克服挫折的决心

对于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动辄就想放弃的做法,教师与家长要进行积极地干预,平时多注重对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培养,使其面对学习困难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教师与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如毅力、勇气、坚韧、智慧、乐观等,使学生面对挫折时能够安慰自己,尽快地调整心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要相信勤能补拙,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努力,循序渐进的克服和解决。在学校,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厌学情绪,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自暴自弃。鼓励学生多向同学寻求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体会到坚韧不拔的优秀人格品质等。在家里,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公益性质社会活动等,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他们的主动自立的积极人格品质。

第二,从关注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出发,关注学生的优秀的品质,如勇气、智慧、善良等品质,发现学生除学习之外的其他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厌学的学生,要客观地分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学习能力较差导致的信心,就想办法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尽力发现其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优势,进而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挖掘与培养,增强信心,反过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环境,提供积极情绪培养的氛围

积极的社会组织环境包括建设良好积极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师生环境,以及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1)改变传统的培养目标。传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成绩不是评判人才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若按照以往的培养目标来教育学生,只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还有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问题,最终导致厌学问题。

(2)注重师生间健康关系的培养。教师是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因素之一,比如专制型的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无法构建起积极的生态环境。为了构建新型的积极的社会组织环境,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爱,学生感受到爱的积极情感后,也会做出积极的改变,同时,激励学生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常见的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家庭环境因素包括: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等、专制型的家庭环境、溺爱型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环境,这些不健康的家庭类型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良好的积极的家庭环境对于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厌学学生生活在充满着积极、鼓励、开放的家庭环境中,也会激发出其积极的情绪。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的家庭教育是十分成功的,他们从不被老师看好的学生,成长为世界举世闻名的天才,其母亲的积极鼓励的作用不可磨灭。要想创造良好积极的家庭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措施:第一,家长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必须改变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认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平等、亲和的与孩子沟通。第二,家长要降低自己过高的期待值。家长可以对孩子有期望值,但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水平,要在孩子够得到的范围内给孩子设定努力目标,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正确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进步。家长要理智地爱护孩子,既不能一味地谩骂,也不能一味地骄纵。第三,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2]父母与孩子是平等,要与孩子民主、和谐的交流。家庭氛围也应是平和、稳定的,对于家庭中出现的矛盾,父母要少一些争吵,用沟通的方式解决,以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结语

对于厌学的中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从传统病理心理学视角出发研究问题,只看到影响厌学的因素,急于着力修复影响因素的心理问题,而是要从积极的心理学视角来审视厌学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克服中学生厌学提供新的思路。对于厌学的中学生,要做好心理疏导,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干预,避免压力愈演愈烈,以至于发生危害社会的事情,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人格品质,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厌学问题。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积极情绪心理学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 23:28:22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心理与健康(2021年1期)2021-07-22 07:46:43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