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2022-03-15 03:26阮志强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德育

阮志强

德育对于学生个人全面成长、综合素质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主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能提高,而学生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强健的身体素质与道德品质的提升。在德育持续优化的教育实践背景下,德育渗透要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出发,立足课堂教学推动学科教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也要立足学校的教育实践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实践、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践行道德品质的相关要求,强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组织教育实践中要明确课程的定位。小学生处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优秀品质的培养对于个人一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在组织实践背景下,涉及整体系统、规范化的学科教学组织,也涉及德育与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互渗透。

课余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训练有着必要性,而德育与课余体育活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指导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当前仍然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德育渗透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必要性,在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思考的人才培养方向较为片面,而课余体育训练中德育渗透不足也影响了长期持续体育教育的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要把握体育与德育培养总目标的一致性。小学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与德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相关性。有效理解德育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也能以德育的相关要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在学生的德育知识内化过程中保障德育内容有效落实于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中。

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强调通过体育训练强健学生的体魄。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而言,体育教师在规则制定、方法确定、体育活动设计时除了要从基础的教学组织出发,把握体育对强健体魄的积极意义,也要从德育渗透的角度出发,以体育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要立足学校教育环境进行教学创新,体育教学中课余体育活动、课堂体育教学等不同的德育渗透有不同的方式。

大部分教师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体育背后的体育精神、体育观念,组织体育活动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方向,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立足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外,也要把握课余体育活动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倾向于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而课余的体育活动类似于社会实践的场所。学生实践在体育活动中学习到的德育内容,能推动其德育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也能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的德育渗透要把握方式方法,同时强调不同阶段差异化德育的有效组织。

学生的德育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涉及持续的学习与实践,学校的教育环境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环境,而课余的体育项目却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化场景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的机会。因此,德育实践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把握课余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积极立足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课余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方式

体育教师开展德育渗透要从意识转变角度出发、从个人专业能力提高角度出发,在正确认知德育、了解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德育渗透方式。小学课余活动中的德育渗透要掌握德育的生活化特征,掌握德育的实践性特点,在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把握课余体育训练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

(一)积极鼓励引导

在课余体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德育的渗透要强调构建潜移默化的氛围,强调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中,在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参与中,要强调鼓励引导,通过运用精神鼓励、说服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实践方式达成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针对学生现实暴露出来的德育问题,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使学生正确认知个人行为的不恰当之处,教师通过课余体育活动中具体案例的生动讲解,能更好地展示德育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辨别是非、正确认知对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课余体育训练中,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机会,立足学生个人的教育背景、立足个人的行为特征,以德育的相关内容对个人行为进行优化调整与改进。教师在课余体育训练中能及时发现学生道德品质、个人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说服教育的方式可以在案例的支撑、实践的推动下,使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德育、认知德育。

其次,除说服教育手段外,小学课余体育活动中的德育也可以运用精神鼓励的方式,通过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以体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保障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而体育项目中学生之间的团结配合、积极协作对于德育的实践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教师要立足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具体实践,在学生的体育练习中表扬学生表现出来的团队配合、集体主义、体育精神和品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以教师的精神鼓励使学生掌握正确参与体育实践的方式。课余体育训练中,教师要把握鼓励、引导这一教育手段渗透德育的长期性、持续性、必要性。在组织学生参与课余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坚持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开展说服教育,在不断优化德育渗透方式的基础上,保障课余体育活动中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二)探索立体德育渗透

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而德育渗透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与优化。集体活动、课余体育训练,整体的活动设置强调通过游戏、娱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德育渗透,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德育的渗透要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出发。

在实践的纵向德育渗透环节,教师要把握课余体育训练的不同类型,在多种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体育优势,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活动的参与信心。教师要通过纵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在发扬学生个人优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我表达,鼓励学生自我调整。教师在不断鼓励、引导学生调整个人社会实践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正视个人在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发扬优势、补足短板的基础上保障德育实践的质量。

在德育渗透时,教师要从横向的角度出发,把握课余体育训练中体育教育的基础目标,在明确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基础上,立足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开展德育渗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教书育人的价值。体育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精神,而德育渗透也离不开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所认知理解到的体育精神、体育品质,因此教师在横向开展德育渗透时要培养学生努力拼搏、不怕困难的意志。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团体体育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针对体育项目的体育竞技、体育竞赛,教师立足课余体育实践的背景,在学生参与体育的过程中使其正确认知成功与失败。在横向纵向立体德育渗透的基础上,挖掘体育训练中的德育元素、丰富体育实践中的德育内容。在娱乐游戏化的课余体育实践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

(三)拓宽课余体育活动路径

学生体育训练既涉及课堂体育教学,也涉及课余体育活动,在不同的教育环节,德育渗透有不同的方式。因此小学教学中,德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要把握二者相互渗透的必要性,也要立足课余体育训练环境探究渗透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在课余进行体育渗透时,开展方式方法较为单一。体育渗透强调创新、强调方式方法的优化,而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开展德育渗透却忽视了整个体育活动中德育内容的充分融入。

大部分教师将德育渗透与课余体育训练割裂开来,强调在某一特殊时刻或某一特殊阶段,利用课余体育活动以相对机械的方式、相对固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影响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对德育相关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课余体育活动有着生动灵活的特点,因此,课余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也有潜移默化的特征,部分教师尚未完全把握德育渗透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将德育与课余体育活动训练相互割裂,机械地进行内容的拼凑,直接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学生无法完全内化该部分内容,难以将所学到的德育知识落实于个人的社会实践中,影响了学校德育的组织质量,也影响了体育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

因此,教师要主动拓宽课余体育活动路径。学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有多种多样的方式,除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体育实践活动外,学校也可在校园范围内通过校运动会、集体体育训练,在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的互动配合中积极创新体育实践活动方式,不断探究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

在学校环境下通过校运动会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公平、诚实、拼搏等体育竞技精神。而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学生在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体育游戏中学习与他人的交际、交往的方法。针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于规则的不理解、对于资源利用的矛盾,教师从课余体育项目出发,面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体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在解决现实体育实践困难的背景下,使学生掌握德育应用于实践的方式,在教师协调引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把握不同阶段的体育教育环境,把握课堂教学与体育、德育之间的相关性,从课余实践训练入手,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保障小学阶段的德育效果,贯彻小学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德育
丰富的课余生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