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娇
(辽宁省金秋医院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016)
睡眠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以失眠症状最为多见[1]。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焦虑和抑郁等紧密相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入睡后易醒、醒后无神、多梦、乏力、日间困倦和食欲不振等[2]。失眠症会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躯体症状,并使精神神经症状加重,不利于肢体的康复,对其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目前,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主要采取抗焦虑和镇静安眠药物治疗,但仅能在短时间内减轻症状,而无法达到治愈的效果,且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耐受和药物依赖[4]。肝肾养护针刺法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新疗法,本研究将其与谷维素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辽宁省金秋医院神内科收治的81 例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 例,男27 例,女13 例;年龄41~79 岁,平均(63.42±7.53)岁;病程22~45 d,平均(33.48±5.14)d。对照组41例,男28 例,女13 例;年龄42~80 岁,平均(64.19±6.32)岁;病程22~46 d,平均(34.19±4.28)d。2 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5]和失眠症[6]的诊断标准,意识较清楚、无语言、智力及其他的认知功能障碍,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发病前有睡眠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较严重,或出现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调查的患者;卒中次数≥3 次患者。
1.3 治疗方法 2 组均采取促神经营养代谢,抗血小板凝聚,必要的营养支持和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对照组:在睡前口服谷维素片30 mg。观察组:在口服谷维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肝肾养护针刺法,具体方法如下:选取肝俞、心俞、胆俞、胃俞、脾俞、肾俞和三焦俞穴。取俯卧位,使用1 寸的毫针实施毛刺疗法,采取飞针进针法,针尖到达患者的皮下即可,然后连接华佗SDZ-Ⅱ低频脉冲电子针灸治疗仪,频率为2 Hz,连续波,留针20 min;并使用点穴疗法,医师用拇指点压上述的各个穴位,每穴大约按压3 min;药熨,药物组成:艾叶30 g,桂枝30 g,川芎20 g,厚朴20 g,大腹皮20 g,小茴香20 g,炮附片20 g,苍术20 g,丁香20 g,白芍20 g,柴胡20 g,将上述的药物使用布包好后隔水进行蒸热,然后熨于上述的各个穴位上,大约熨10 min。每日1 次。2 组均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不寐”判断治疗效果,效:患者的睡眠正常,睡醒后的精力比较充沛;好转:患者的睡眠时间有所延长,但是增加<3 h;无效:患者的失眠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催眠药物共7 个项目,评分值越低,表示其睡眠质量越好。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开展睡眠脑电图监测,记录2组的睡眠总时间(TSA)、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SA)、觉醒次数(AT)、睡眠效率(SE)和觉醒/睡眠(A/TS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 治疗后,2 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催眠药物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各项PSQ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比较 (,分)
2.3 2 组患者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2 组的SL、ASA、AT、A/TSA 明显降低(P <0.05),TSA 和SE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的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比较 ()
表3 2 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比较 ()
2.4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头晕2 例,皮下水肿1 例,恶心1 例;观察组发生头晕2 例,皮下水肿2 例,恶心1 例。2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 >0.05)。
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是指在后遗症期以及恢复期出现的睡眠量或质不足的一种临床病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失眠症的发生率高达45.97%~57.9%[8]。患者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和睡眠时间不足,轻者寐而不酣,或入睡困难,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能寐[9-11]。失眠症不仅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还是加重病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甚至导致脑卒中的再次发生[12,13]。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采取巴比妥类、细胞因子、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非苯二氮卓类等镇静催眠药物,但由于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多,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宿醉症状和成瘾性,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和接受程度较低[14,15]。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气血瘀滞和阴阳失调是引发睡眠障碍的重要病机。同时,中风后患者阴阳不和,阳不入阴,阴不敛阳,则心神浮越,从而导致失眠[16,17]。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得卧”“不寐”“目不瞑”的范畴,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18]。针刺治疗具有安全、绿色、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和失眠症患者所接受[19]。本研究采取的肝肾养护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指导下,综合采用毛刺、药熨和点穴疗法,可以发挥通经导滞、安养五脏的作用。即通过毛刺法刺激失眠症患者肝俞、心俞、胆俞、胃俞、脾俞、肾俞和三焦俞穴,且借助点穴手法,以达到安养脏腑之神的功效。同时结合中药熨敷,以畅通气机和通经导滞。运用一通一养概念,调和阴阳,调养脏腑,通调经脉气机,全面调节失眠症患者的经脉和脏腑从而有效治疗失眠。谷维素主要用于调整内分泌平衡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的精神神经失调症状[20,21]。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肝肾养护针刺法能提高疗效,且不影响用药的安全性。肝肾养护针刺法在安养脏腑之神的同时畅达气机、通经导滞,从整体以及经络上系统地治疗失眠症。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PSQI 的7 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肝肾养护针刺法联合谷维素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的日间生理功能以及睡眠状况。治疗后,2 组的SL、ASA、AT A/TSA明显降低(P <0.05),TSA 和SE 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的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明肝肾养护针刺法联合谷维素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进程发展,改善睡眠结构。
综上所述,肝肾养护针刺法联合谷维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具有确切的疗效,不仅能提高睡眠质量,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脑电图相关指标,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