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服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南州林场,广西 南宁 530219)
工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天然林资源现状有明显的好转趋势,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改善和优化(图1)。但是结合目前资源的整个增长速度以及新时期背景下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天然林保护策略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就必须保证现有资源整体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还要提供相对比较优质的生态服务作为支持。
图1 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分类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林学保育角度展开深入分析,对未来天然林保护条例当中涉及的诸多保护等级天然林保护、培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结合天然林的珍稀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别。对于珍惜度相对比较高的天然林,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目前现有的独特保护方式进行选择和利用,通常都是以严格的保护手段为主。对于珍惜程度一般的天然林,则需要将其自身的优势树种作为出发点,根据天然林在发育以及生长中,受到的一系列干扰影响因素、林分起源等,对其展开综合分析,以此来实现天然林的精准保护,保证其数量、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通常情况下,要将优势树种作为保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将天然林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这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在林学角度上,实现对天然林保育的顶层设计,满足目前新时期背景下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在建设时的基本要求。
1.1.1 森林特征差异性原则
将天然林自身具备的一系列特性作为其中的基础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受干扰程度与天然林的退化程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将天然林作为出发点,实现有针对性的划分[1]。对于分类经营而言,其基础部分通常是以组合而成的优势树种为主。
1.1.2 突出天然林保护性原则
对现有珍稀天然林进行判定时,要对符合现实要求的保护措施进行编制和落实,将现有的天然林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等作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天然林的特点以及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1.3 判定指标的可操作性原则
对天然林类型进行划分时,要对现阶段的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中,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清查,将其作为基础,保证对应的措施能够落实到实处。
1.1.4 科学实用原则
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林进行划分时,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提高天然林整体利用率,促使天然林保护以及经营管理目标能够得到有效推进,为整个划分依据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目前现有划分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促使其能够体现一定的实用性价值。
结合目前现有的诸多类型划分情况,天然林类型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对天然林的具体组成情况进行辨别。结合不同的环境特点,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如今,在分类实践影响下,通常是将天然林作为其中的主导功能来进行分类,主要是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为主。但是结合目前最新的规划及现有管理体系,明确提出要禁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同时还要将全国的天然林全部都保护起来[2]。这种形势下,商品林逐渐失去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特点,天然林与生态公益林之间并没有呈现出完全的对应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天然林并没有被纳入到整个生态公益林的范畴当中,所以要将全部的天然林划分为公益林。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天然林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公益林,从管护范围以及补贴等角度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时,发现现有方法并不是很理想,导致分类及经营必须有相对完善的分类结果作为支持才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根据现有诸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条例,结合现有的技术规程以及规划区划的基本条件,在天然林保护的现实影响及一系列要求下,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现状展开深入分析,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目标在编制和落实时的有效性、针对性,这样有利于为各种不同类型天然林保育决策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在现阶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想将战略方向放在首要位置上,保证中长期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进,就要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对国家木材安全储备源进行科学合理构建和落实。将天然林作为其中的基础,实现对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的构建和落实,这样不仅能够针对天然林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养护,而且以天然林分类保育决策设计等方式,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天然林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具体方向及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3]。在该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对天然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也提供可靠依据,以此来实现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
在天然林保育策略设计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体现出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将资源保护、培育等放在首要位置上,实现多功能的使用,将天然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确定天然林的开发原则,以此来保证天然林保育策略编制和落实的有效性、针对性。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决策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
结合天然林自身优势树种以及具体发生过程,对保育决策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在顶层设计理念以及尺度范围基础上,对决策设计内容进行编制和落实,确定天然林保护管理方式之后,根据天然林类型不同特点以及状态,保证作业法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在提出和应用管理方式时,主要针对天然林类型的内部特点及属性等提出一系列需求,尽可能满足目前实际需求及自身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通常是将生态保护作为主体,以多目标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促使保育与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4]。对于后续涉及的一系列内容,可以对森林作业法进行确定,结合森林类型、主导功能等展开深入分析,这样有利于对其中涉及的诸多内容进行确定,落实森林生长全周期技术措施,体现其自身的综合性特征。在对保育方案以及相关策略进行设计和实施中,从总体角度出发,要保证各种不同类型天然林类型得到有针对性的管理。作业法在实施时,通常是由划分的天然林保育类型作为其中的主体组成部分,根据现有诸多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整个作业法的选择以及具体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天然林类型,对符合要求的衡量标准进行合理利用。
根据目前天然林保育中现有政策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对天然林的具体情况以及天然林资源中体现的功能特征等展开综合分析。如今,比较适合我国天然林保育管理的方式可以体现在以下8 种。
(1)严格保育主要是针对现有诸多稀有以及脆弱、具有非常强生态保障作用特征的天然林,对这种类型的天然林展开相对比较严格的自然修复保护培育措施。
(2)营林更新是指天然林以人工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促使森林经营及更新活动能够得到有效推进。以人工方式,促使森林自身的自然力得到有效增强,保证天然林的整个质量以及数量有所提高。
(3)封山育林则是指通过对封护手段的合理利用,结合目前现有的客观影响因素及相关条件,以全封或半封的方式,对天然林开展有针对性的封山育林作业处理。
(4)生态开发则是将天然林作为主体的物质及非物质资源供给放在首要位置上,物质资源包括具有高价值特点的林产品或林副产品。非物质资源包括观赏、保健等,可以对相关的森林资源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
(5)复合经营是将以林为主,以此来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营和开发,实现农、牧等各方面的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生态潜力的不断深入挖掘,而且还可以促使效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6)退化修复保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目前遭受到严重干扰影响的天然林退化现象进行人工处理。
(7)森林抚育则是结合林分的具体情况,以一系列措施,对树种的具体组成、林分密度等各方面因素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此来为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对比较良好的条件。
(8)森林防护则是对森林比较常见的一种保育措施,比如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
天然林本身是指功能相对强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整个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同时群落相对稳定。无论是生物量或生物多样性都异常丰富,具有非常强的生态功能特点。为对我国现有诸多天然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天然林保护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建设,促使其真正有效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