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园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以合肥政务区绿轴公园为例

2022-03-15 09:28张剑
花卉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景观

张剑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41)

0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格局中最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有各种游憩活动设施,是群众文化教育、娱乐休闲、康体健身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公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公园概述

1.1 城市公园概念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具有较为完善的设施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不仅展现其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城市精神面貌,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文化交流以及防灾避险等多功能空间。

1.2 城市公园分类

依据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可分为G1 公园绿地、G2 防护绿地、G3 广场绿地、XG 附属绿地4 个大类。其中G1 公园绿地又分为了G11 综合公园、G12 社区公园、G13 专类公园和G14 游园四个中类。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公园”即为G1 公园绿地。根据项目定位及规模,本案中的绿轴公园属于大类G1 公园绿地的中类G11 综合公园。

2 城市公园功能

2.1 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绿地充分发挥“城市绿肺”的作用,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绿色生态斑块,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改造有明显效果,而且能有效抑制粉尘、汽车尾气、噪声污染等,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2.2 休闲游憩功能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健身交流等丰富活动的场地,承载着市民户外活动需求,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重要保障。公园内主要的游憩活动有静态游赏、康体休闲、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不仅能促进市民间的公共交往,降低城市隔离现象,而且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和谐共生。

2.3 文化科普功能

城市公园既是人们游览休憩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教活动的重要空间,不仅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也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2.4 防灾功能

城市公园是城市防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灾避险、抵御各类灾害、疏散避难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具有防灾减灾及灾后的救援和减少二次灾害的功能。因此,城市绿地是具有减灾功能的隐性“韧”环境,它在平时和灾害发生的非常时期都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多功能的“柔性”空间。

3 案例实践

3.1 绿轴公园概述

城市绿轴公园通常是指在城市空间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线性空间要素。城市轴线是人们了解和体验城市环境与空间形态关系的基本途径,例如,与城市建筑相关的主要道路、线性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等,沿轴线方向具有向心对称性和空间特征。

城市绿轴公园一般位于新城或片区的中心,结合公共建筑布局并在空间上相互依存,构建起以行政办公建筑为主导的公共绿地空间,同时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及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

3.2 宏观层面

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规划面积12.67km2,绿轴景观带自北向南串联起政务中心、天鹅湖景区、合肥市奥体中心等重要的景观节点,形成一条水、城相融的纵向“城市轴线”的绿色画卷,成为独具合肥地域特色与生态共生、文化共融,生活多元、功能复合的城市标志性区块。

3.3 项目概况

绿轴公园位于合肥市政务区核心地段,政务中心主轴南侧,北接天鹅湖公园,南临奥体中心,东西两侧商业、办公、居住等业态林立,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绿轴公园于2016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园面积约19hm2,绿地率达到90%,本项目改造面积约1.2hm2,改造主要任务是增加运动空间、完善休憩场地,景观绿化提升。

3.4 现状分析

公园内原有的景观空间功能单一,可供休闲活动使用的空间稍显琐碎局促,空间利用率不高。公园内植物本底较好,绿量大,但视线所及之处均以绿色为主,缺少色彩变化。随着周边商业、住宅等配套业态的完善,以绿为主的公园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一些必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及配套设施亟待建设。

3.5 改造策略

绿轴公园改造遵循上位规划,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场地肌理,充分利用现状设施,完善功能布局,重塑景观效果,着力将绿轴公园打造成景观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展示健康的城市精神面貌。

本次改造对绿轴公园的功能分区进行整合与优化,通过对现状场地梳理,利用现状空旷区域,新增林下氧吧、足球部落、极限天地、童趣乐园、植物配置5 大功能区域。

(1)林下氧吧:场地位于公园南侧,现状儿童游乐区位置处,设计利用现状已有路网,对林下空间进行整合,扩大活动场地面积,设置艺术坐凳、沙坑、趣味空间、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市民休闲活动需求。场地内铺装以花岗岩材质为主,通过芝麻白、芝麻灰、芝麻黑等材质进行颜色上的划分,局部区域采用白色鹅卵石立铺,做好细部景观处理,打造人性化活动空间(图1)。

图1 林下氧吧

(2)足球部落:活动场地位于现状阳光草坪南侧区域,此次改造利用现状空旷区域新增足球运动空间,布置2 个五人制足球场,球场地面采用人工草坪铺设,经济耐用易管理,整体场地与周边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3)极限天地:场地位于阳光草坪北侧区域,以趣味挑战运动为主题,场地被现状道路分为两个部分,道路东侧设计了两个标准篮球场,西侧为跑酷运动区和滑板乐园,以时尚的设计元素与设施构建富有活力的极限天地。场地内铺装材质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设,颜色为浅灰、中灰、深灰,通过材质颜色的交错拼铺,营造色彩明晰而又富有质感的林下活动空间(图2)。

图2 极限天地

(4)童趣乐园:此处位于公园北侧,为儿童设计的拓展区域,以曲线型布局形式划分场地功能,设计以不同年龄的段儿童游乐习性进行布局,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三个阶段,布置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活动设施与儿童器械,如异形爬梯、跷跷板、传声筒、迷你篮球架等,同时区域周边增设了休息设施。在铺装材质选用彩色塑胶铺装,满足安全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场地内空间色彩。

(5)植物配置:植物提升以“增花添色”为理念,充分利用现状骨干树种,通过新增梅花、鸡爪槭、樱花、红枫、毛鹃、花叶络石、八仙花、黄金菊、萼距花等植物丰富林下自然空间,达到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自然景观。

4 结语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具有生命活力的基础设施,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阻隔噪声、保土蓄水、防风减灾、抗震避灾、美化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文化交流、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

随着城市公园的开放性、连贯性、可达性的不断增强,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也更加紧密,边界空间的活跃发展将为现代公共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经济收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
基于AHP的城市公园体育资源评价体系及实证探究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景观别墅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