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 陈勇坤 陈 了
艺术课程是中学阶段不可或缺的课程,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生,内因驱动外因,用学生的内驱力,改革课程设置,设计出适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对于专业教师,发挥教师的专业特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针对性;对于学校,支持艺术课程改革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各处室、年级、科组等相互配合,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根据“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国家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美术、音乐科组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提出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试行艺术课模块化和常规课程系列化教学,从课程设置、课时整合、课表安排、人员配备、课程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方法、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常规课程系列化。
通过教学处统筹安排,学校艺术课程改革主要放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分为两部分,即在初一上学期和初二下学期开展常规课,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开展艺术模块课程,既能保证国家课程的顺利实施,亦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
艺术科组进行了多次教研,为提升教师的上课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将初一初二音乐,美术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开发系列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美术科组开发出八个系列课程,即欣赏课系列、传统纹饰设计与应用系列、漫画系列、基础造型系列、构成系列、国画系列、基础色彩系列、图像设计系列。音乐科组开发出八个系列课程,即中国民歌系列,欧洲名曲系列,中国民族器乐系列,欧洲管弦乐系列,音乐剧系列,中国民间戏曲系列,现代音乐系列和合唱教学系列。
全部音乐、美术教师同在一个年级上课,每人负责两个系列,实行滚动教学模式,教师走班,提升课程质量,教师不再疲于应付跨专业课程,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更精彩的课堂。
第二,艺术课程模块化。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项音乐(或美术)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每个学期选择一门音乐(或美术)课程,模块课程每学期共15次课,每次两节,共14门课,每个班平均25人。
课程设置:音乐、美术教师共13人,其中音乐教师7人、美术教师6人,另外聘1人,共开设14门课程。音乐:器乐类——非洲鼓、古筝、尤克里里、陶笛,歌唱类——流行音乐、合唱,及舞蹈等7门课。美术:工艺类——衍纸、综合装饰画,绘画类——重彩装饰画、手绘漫画、手绘POP海报、素描,及毛笔书法等7门。
课时整合:模块课程在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开设,共一年,每次课时为两节课(传统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一节美术、音乐,现将音乐美术两节课合并开课),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课(音乐或美术),两学期不得重复选课(一学期选美术、一学期选音乐,符合教育部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
课表安排:每个年级的学生数700人,按照学校实际,将其分成两段各350人,设置为1段和2段,1段1-7班,2段8-14班,在课表安排中集中排课,优先安排。
课程管理:全部课程由教学处统一统筹和管理,课堂由授课教师管理,关注学生上课情况,保证学生安全,落实课前点名制度,如有缺勤及时向班主任或年级汇报。
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授课教师要提前制定教学计划、进度、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以鼓励为主,体验为原则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了解、基本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并在期末考核时集中展示,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每学期各评选出5名优秀学员进行奖励。
展示方式:音乐类模块,每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在报告厅进行现场艺术展示,每个模块上台演出2~3个节目,美术类模块,每学期最后一周进行作品展示,在校园内设置展板。活动邀请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参与观摩。
后勤保障:模块课程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选课,学具的和教学用品的购买,艺术展览和音乐展演的布置,学生问题的处理等需要多部门进行配合,才能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