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 姚洪霞
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普通薄弱高中,大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导致高中英语学习出现明显的困难与障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建构英语初高中知识体系的能力,了解初高中英语知识的断层点与衔接点,将学生初高中学习到的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简单化,提高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我校近两年来开发和实施“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的过程,探讨如何基于学生的学情实际,有效地设计、开发和实施特色化的基础类校本选修课程,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起点。我校“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遵循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学校生源的英语基础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业质量和发展为本,结合师生在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障碍,做到课程开发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合理、实施有序和评价有效,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效性。
1.课程开发的原则
“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坚持基于课标、基于学校、基于学生的基础之上,还遵循了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课程的开发考虑了学生现有英语水平,注重初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衔接性和渐进性,确保重点、难点简单化、清晰化,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实用性原则,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构建课程内容的横向与纵向框架,确保课程适用于高中三年各个学期,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2.课程目标的确定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做出的价值定位,既要体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又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张广利,2018)。因此,我们根据新课标分别制定了“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课程内容的编写应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导向,需要编写者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兼具一定的课程视角和整合思维,确保课程内容的编写真正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为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便利。
1.整合学习资源,重构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体系
“英语初高中衔接”是对初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精心整合与重构,其主要内容包括语法知识衔接、考试题型衔接、考纲词汇衔接三大部分。例如,在语法知识衔接部分,各章节均以一张图表的形式构建初高中基础知识网络,衔接初高中英语知识的断层点,将学生初高中学习到的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将初中知识的复习和高中知识的预习一体化,从而提高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精选典型练习,注重解题策略指导和能力提升
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扎实外,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惰性,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学习策略。因此,“英语初高中衔接”精选典型练习题,严格把握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并对解题思路与策略进行梳理与点拨,让学生意识到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能力考查与运用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融入信息技术,提升课程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进行语音知识等听说训练的衔接,“英语初高中衔接”适当融入了信息技术,提供了相关的听说音频、视频内容二维码,便于学生在我校智慧教育环境与制度的支撑下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确保课程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英语初高中衔接”的实施与评价坚持以新课标为导向,课程实施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素养,课程评价重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业质量,完善课程设计。
1.自主修习,凸显课程选择的自愿性
根据新课标理念,“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选修课程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修习,课程的选择遵循自愿性原则。课程内容既可以作为高一学生的初升高过渡校本教材、也可以作为高一、高二基础薄弱学生的选修课程以及高三术科类考生的校本复习资源,重在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英语学业质量。
2.创新教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鉴于“英语初高中衔接”的课程内容大部分为初中阶段已学内容,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针对学生已有基础,灵活调整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智慧教育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和学情分析工具,落实学校倡导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度和效果等学情进行跟进、诊断与分析,利用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空间进行线上个性化指导,根据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学情数据,进行针对性的二度备课与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的新起点、新重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课程目标与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3.多元评价,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合理的选修课程评价制度是完善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保障(罗娟,2015)。“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对课程本身与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课程开发指导小组组织开展。对学生的评价由授课教师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过程评价包括日常考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各要素的达成程度和效果,以及语言综合运用中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着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结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实现以评促学。评价结果采取学分制,学生修习完校本课程中的学习内容,达到了课程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为学生登记1个学分,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