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公私合作应用的探索性研究*

2022-03-14 15:47:43张耀坤
图书馆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私文旅文创

张耀坤,韩 丹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1 引言

文化和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1],文化旅游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2]。2018年,我国在原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文旅融合的号召,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服务业态,如频繁见诸报道的“网红图书馆”“民宿+图书馆”“研学旅行”、图书馆文创开发等。这些探索实践不仅为公共图书馆价值实现提供新路径,也为其有机生长注入新动力。然而,必须引起关注的是,我国当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仍存在表象化的缺陷,其原因正是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与旅游产业的商业性本身存在冲突[3]。如何调和此种冲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为此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在全球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方面,公私合作已经展现出极大优势[4-5]。自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多次发文,充分肯定并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公私合作模式[6]。探索公私合作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应用,具有其现实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公私合作应用的必要性,系统梳理、总结现有及可能的公私合作模式,并就其引入原则及流程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 公私合作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

2.1 公私合作的内涵

公私合作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国内文献和新闻报道中,还有公私伙伴关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等诸多称谓,反映出学界对此尚无统一界定。尽管如此,公私合作大体可被视为公共部门与社会力量通过正式协议建立起的一种长期的、广泛的合作供给公共服务模式[7]。鉴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旅游产业的商业性特点,本文重点考虑企业(包含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2.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引入公私合作的必要性

2.2.1 弥补公共图书馆经费与人员的不足

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和人员提出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8]。引入公私合作,能够有效弥补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过程中资金和人员的不足。

一方面,公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高效推进文旅融合。“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大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但总体而言仍较为紧张,尤其是部分欠发达省份与地区,能够投入到文旅融合业务中的经费十分有限。引入公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快速推进文旅融合业务。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所实践的民宿图书馆,就是利用民宿提供场所,从而避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场馆,以最小的成本进行文旅融合。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专业性强,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去推动,而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多体现在读者服务方面,在文旅融合政策把握、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创新等方面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文旅融合各环节的推动[9]。短期来看,培养既懂得图书馆业务又熟悉旅游独特规律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还需要时间。因此,引入旅游类企业,建立人才合作与培养机制,就不失为一条快速解决问题的路径。

2.2.2 调和公益性和商业性激烈冲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中规定,公共图书馆等公益一类文化事业单位不得从事对外经营性活动[10]。自文旅融合理念提出伊始,公共图书馆便不得不面临公益性与商业性的激烈冲突。比如,国家鼓励公共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但根据上述规定,公共图书馆无法直接将设计生产的文创产品转为经营性产品予以销售,这也在客观上造成公共图书馆缺乏动力来开发文创产品,或即便开发,也多流于形式。

公私合作可有效调和这种冲突,有利于公共图书馆规避旅游经营性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仍以文创产品为例,公共图书馆可基于馆藏特色资源,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等业务授权给文创企业,达成合作,从而充分高效地开发文创产品。例如,国家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由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全权运作,合作开发的《汲古通今》《庆赏升平》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标杆[11]。

2.2.3 提升文旅融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读者服务。然而,文旅融合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其服务对象不再限于有着阅读需求的读者,也包含心理上有着模糊文化需求的访客(Visitor)[12]。为此,面向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需要提供更为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

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诸如“游览参观”“研学旅行”等服务,但现有服务水平严重制约文旅深度融合。以“游览”为例,多数公共图书馆仅提供较为单一的游览空间,而对于游览计划、游览体验等层面并未深入考量,造成游客对图书馆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无法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同时,大量“访客”也对图书馆原有读者造成影响,许多网红图书馆尤为明显。比如,被《时代周刊》列为2018年全球100个最美景点之首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馆内拍照留影[13],对其阅读氛围造成很大的干扰。又如,研学旅行本是满足教育需求与旅游需求的服务产品,但部分公共图书馆忽视研学旅行内涵,仅将馆内原有的少儿读者活动拼凑后就冠以“研学旅行”之名[14]。

公共图书馆或可通过长时间摸索来不断提升面向旅游的组织管理能力,但公私合作却可以快速实现这一目的。旅游企业有着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游客需求识别,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广、销售,旅游活动的组织等,已经形成专业的管理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企业合作可以快速引入旅游服务管理经验,起到专业互补的作用,有效提升公共文旅融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更有利于挖掘公共图书馆潜在的文化资源,让文化为更多公众所知晓,真正起到“以旅彰文”的作用。

3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公私合作考察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公私合作在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已有不少实践,考察其现有模式以及探索其拓展可能性可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参考。本文从实践层面,将其概括为两大类,即公共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和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提供者。

3.1 公共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展开公私合作

许多公共图书馆凭借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馆藏资源等优势吸引众多游客而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或文化地标。公共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展开公私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引进来”的模式。

3.1.1 公私合作建设文化地标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地标的艺术性一直是吸引读者与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现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除了考虑其实用性,也越来越注重其艺术性。当前,公共图书馆在打造文化地标方面的公私合作形式主要有引入外部设计力量、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打造馆内氛围等方式。

引入外界设计力量为读者与游客打造特色环境,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流行的做法。如日本岐阜市中央图书馆的新总馆由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设计,馆内展示、导引和藏书指示牌等则由无印良品设计师原研哉设计[15];我国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由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合作设计,设计立意“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成为我国知名的“网红图书馆”[16]。

社会力量在建设公共(公益性)图书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也开始凸显。在我国,晓书馆和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晓书馆是由音乐人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坐落于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内,由万科杭州旗下文化品牌“大屋顶”共建并运营[17]。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被誉为“最孤独的图书馆”,由三联书店创办,坐落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一处海边的沙滩[16]32。上述公益图书馆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人文魅力已经迅速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尝试与文化企业密切合作,利用其专业服务能力,将传统图书馆合力打造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旅游景点。例如,日本武雄市新图书馆与Culture Convenience Club(CCC,日本茑屋书店的母公司)合作,经过空间改造(一楼为茑屋书店,售卖各种图书和杂志,二楼为图书馆)和服务升级,在2013年4月开业后的三个月便创下26万的入场人数纪录[18]。

3.1.2 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合作

2017年,由文化部推动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正式启动,拉开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帷幕。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多所公共图书馆推出了文创产品,赢得公众的广泛赞誉,但多数文创产品并不乐观[19]。探求与文创企业的合作,借力企业的专业性成为公共图书馆打造文创品牌和产品的可行措施之一。

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图创新)是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合作的典型代表。早在2006年,国家图书馆就全资成立国图创新,以探索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可能性,但囿于政策并未引起广泛反响。2018年,随着文旅融合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立,国图创新加大整合力度,全面承担起国家图书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文旅融合探索试点的责任,业务范畴覆盖文创开发与销售、展览展示、研学培训、商业授权、创意空间运营等[11]23。

上海图书馆投资了上海上图书店、上图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图文化)等企业。近几年来,这些企业陆续承担上海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营销,如上图书店承担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主题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工作,上图文化承担“上海图书馆东馆”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工作并取得很好的反响[20]。

3.1.3 馆内游览服务合作

公共图书馆积极组织游客入馆参观,不仅能够使游客知晓图书馆自身的历史和组织结构、馆藏及特色服务等,还能够使其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遗存,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21]。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向游客提供自由游览式服务,部分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等还主动参与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成为文旅融合开展较早且相对较为成熟、成功的模式。尽管如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馆内游览方面仍存改进的空间,未来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将自身文化特色元素作为旅游资源,寻求与社会力量合作,积极与各类旅游相关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比如,与旅游企业合作将公共图书馆纳入旅游路线,共同为游客提供专业性旅游导览服务;积极与专业的旅游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旅行,共同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研学旅行基地;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企业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使全社会知晓其服务,吸引游客“打卡”图书馆;等等。

3.1.4 餐饮等其他附属服务合作

公共图书馆的餐饮等附属服务在文旅融合出现之前便已有之,只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这一需求似乎变得更为引人关注。从全球来看,公共图书馆提供餐饮服务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阿姆斯特丹的中央图书馆在图书馆顶层设有自助餐厅,在用餐同时还可以欣赏阿姆斯特丹城市风光[21]61;美国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与发源于当地的星巴克展开合作,共同服务于社区[21]60。我国公共图书馆由于机构性质与政策所限,自身无法为读者和游客直接提供餐饮等服务。但随着文旅融合概念的提出,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与餐饮企业合作,如上海图书馆引入星巴克咖啡[22];天津市图书馆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简餐服务[23]。此外,一些公共图书馆还试图融入咖啡馆等场所,亦可以视作是上述合作的另一种版本,如厦门市湖里区把图书馆分馆“搬进”位于华美空间文创园的安吉努咖啡馆,使得市民能够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进行阅读[24]。

3.2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合作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地方图书文献和信息资源的主体,可以“走出去”与旅游类企业展开充分合作,不断丰富地方旅游业内容,进一步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3.2.1 图书资源的提供与合作

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类信息服务并不鲜见,如深圳宝安区图书馆在2017年就专门设立旅游图书馆,专门收藏旅游文献资源、提供旅游资讯服务[25]。但由于地理限制,这种模式很难真正地吸引游客前来查阅。近几年,公共图书馆开始谋求与旅游企业合作,由后者提供阅读场所,力图从空间上拓展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探求文旅深度融合。此种合作在国内主要表现为与景点在“游”方面的合作以及与酒店在“住”方面的合作。

在“游”的方面合作,是指公共图书馆与旅游景点合作,尝试将分馆、图书流动站建到旅游景点。从实际效果看,此种合作并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游客并没有走进景点图书馆阅读的时间保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首都图书馆大兴国际机场分馆的开馆则为“游”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旅客完全可以利用候机之余进行阅读[26]。

在“住”的方面合作,典型的有书香酒店及民宿图书馆。书香酒店开创了中国酒店图书馆的先河。苏州本地的书香酒店和苏州图书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酒店主页和公众号上整合了图书馆的OPAC系统,方便旅客在线预约图书,酒店也可以代客借书,直接送至旅客手中,入住游客的阅读更为便利[27]。与酒店图书馆类似,民宿图书馆则是在民宿点内设立阅读书屋,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供游客借阅。不同的是,民宿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拓展乡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找到了落脚点[28]。

3.2.2 旅游信息资源建设与提供合作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献,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也在着力建设特色旅游专题数据库,甚至开发旅游APP。如江西省图书馆建设10余个红色文化数据库,并引入VR体验系统[29];上海图书馆开发“上海年华——从武康路出发”项目,系统整合馆藏地方文献中与武康路相关的书籍、档案、照片、音视频资料等文化记忆资源,将其融入旅游路线之中[30]。遗憾的是,这些数据库或APP大多局限于馆内或独立运营,在有着众多网络旅游资源竞争的情况下,很难吸引游客关注。

公共图书馆未来可谋求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将旅游信息资源推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比如,可以将特色旅游信息资源推广至各种地图软件,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使得游客在使用导航软件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此外,也可与旅游类APP,如马蜂窝、携程网以及各种区域性的旅游平台进行合作,将旅游信息资源软性融入到旅游景点介绍及旅游攻略当中。

4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引入公私合作

4.1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公私合作原则

4.1.1 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指公共图书馆在保证企业合理收益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追求公共利益,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公众,追求的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在文旅融合中进行公私合作,本质上也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其合作方,作为逐利性的企业,会努力追求自身的利益,其中不免有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形。因此,在保证企业合理经济收益基础上,应注意消除企业的逐利性对公共利益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其为了自身利益而背离社会公共利益。

4.1.2 平等竞争原则

平等竞争原则包含平等及竞争两个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与参与合作的企业在地位是平等的。事实上,企业权利的平等性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便无法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导致公私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平等关系,以确保获得长期、稳定而有效的公共利益。竞争原则是指公共图书馆在选择合作者时,必须要遵循“公开竞争、择优选取”的原则。竞争能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最优化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提升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项目时,应提供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环境,确保每个潜在合作者均有公平的竞争机会。

4.1.3 合作共赢原则

合作共赢原则是指公共图书馆与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有效提升文旅融合服务效能,产生“1+1>2”的社会效益。文旅融合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新业态,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其社会资本、优势行业经验以及专业能力,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多元化服务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另一面,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公共资源(如场馆、文献资源)及政策保障,为企业提供长期且稳定的利润及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合作共赢,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旅融合服务供给。

4.1.4 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在公私合作中,应当设定激励机制和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准则。文旅合作项目在总体上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企业在合作项目中收益不高,从而挫伤其参与积极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及其主管单位应设定激励措施,主要包括政策激励、合同激励和社会激励等。政策激励包括在政策允许范围给予税务减免、恰当的收费范围和水平等。合同激励主要在合作协议中规定企业获得的经济激励,一般以阶段性激励为主,以引导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激励主要是指为企业提供品牌宣传、公众影响力、口碑提升等激励举措。

4.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公私合作流程

4.2.1 确定合作项目

当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已开展多方面的实践,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合作项目时,应注意各类文旅融合实践的不同特性。与此同时,文旅融合服务的对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而更多是游客与社会公众,应将其需求做为确立合作项目时首要事项。当然,公共图书馆还应考虑自身的馆藏资源、硬件设施、专业人才及财政状况等因素,避免盲目地确立项目。

4.2.2 遴选合作主体

遴选出适合的合作主体对公私合作至为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进行选择呢?首先,确定项目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按照合作项目特性,明确各项需求,以确定合作范围和层次;其次,遴选合作对象。按照“公平竞争,择优选取”的原则,选取专业经验丰富、信用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遴选出最终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4.2.3 选择合作方式

公私合作模式较多,大体可分为融资性质、非融资性质、股权产权转让和合资合作等类别[7],不同类别下又存在多种细分模式。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项目可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在确定合作项目后,必须明确该项目的服务目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具体内容,结合自身条件,发现自身所欠缺的软硬件要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以文创开发为例,受限于政策、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公共图书馆难以依靠自身的条件将设计、生产、经营销售环节打通,因此可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将文创的生产、销售的特许经营权转让给相关企业。

4.2.4 完善监管机制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项目中开展公私合作,由于企业天然的逐利性,很难依赖其道德自觉来约束逐利的市场行为,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共图书馆应把文旅融合合作项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提升公私合作透明度,降低公职人员与企业“合谋”风险。第二,加强对合作全过程的监督。以往的监管机制注重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监督不够,应将监督关口前移,做到未雨绸缪,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公共图书馆还应针对合作企业的选择、项目进度、资金使用、设施评估、服务评估等方面进行监控,做到全方位监督。第三,扩大监督主体。目前的监督主体来源于公共图书馆和政府,而公众是项目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他们的监督更为直观,且更加精细。因此应建立公众监督渠道,发挥公众力量的监督作用。

4.2.5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公私合作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绩效评估才能全面知悉。建立公私合作绩效评估机制与体系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实时了解文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变化、公众需求走向及公众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水平。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确立绩效评估主体。本着公正、独立的原则,由公共图书馆内部人员、专家学者、公众代表等组建评估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对文旅融合公私合作绩效予以评估。第二,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公私合作绩效评估可以从文旅融合项目的投入成本、产出、效果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第三,建立奖惩机制。为了激励企业能更好地履行合同内容,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是必要的。在公私合作确立时,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在合同内对服务内容、协议生效条件、履约期限等设置奖惩条款,并以绩效评估结果来确定奖惩。

5 结语

文旅融合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积极引入公私合作,有助于弥补其经费与人员的不足,调和公益性和商业性激烈冲突,也有助于提升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本文梳理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旅游景点及信息提供者展开的公私合作实践,并探讨引入公私合作的原则与一般性流程。本文为突破公共图书馆践行文旅融合中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并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公私合作整体性框架。由于公私合作模式在实践中灵活多变,未来有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公私文旅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非公担当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0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