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字千金”,还是“一字千里”?

2022-03-14 14:12袁华叶
中学语文 2022年33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木叶文末

袁华叶

版本一:“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版本二:“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就笔者手头能够查阅到的教材中,不同版本的情况是这样的:在2006 年11 月第2 版,2011 年12 月湖北第5 次印刷(武汉中远印务有限公司印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说“木叶”》文末用的就是上述版本二里的“一字千里”。而另两个版本的教材(均由湖北新华有限公司印刷),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五2006 年11 月第2版2016 年11 月第15 次印刷和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下册2019 年12 月第1 版2021 年1 月第1 次印刷,这两本教材中这篇文章末段却都同上述版本一:“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以上列举的三本教材,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很多老师在这里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两个不同的用词版本呢?到底应该用哪一个词语比较恰当?在有诸多疑问的同时,很多人都会认为这里用“一字千里”比较恰当吧?笔者也曾经看见过有人在《读写月报》发文指出这里应该用“一字千里”而非“一字千金”。本人也曾持此想法,所以看见文末用了“一字千金”顿觉大为怪异。但是细细思来,却并非如此。

“一字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说的是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中也有言“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以称赞文辞意境之美。后来人们就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比如句子: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一字千里”意思是: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中,相差一个字,意思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此词应该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的简缩语,颇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意。

依据“一字千金”与“一字千里”的意思,很多人认为文末应该用“一字千里”表示差别之大。但是,作者在这里仅仅只是要表达二者差别大吗?

《说木叶》一文中,林庚先生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引用了大量相关诗句,从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角度分析了“木”字所具有的两个艺术特征,说明了“木”“树”的不同之处,解开了诗人为何多弃“树叶”而钟爱“木叶”这一形象的谜团。

作者分析认为“木”字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还有“木”在诗歌语言中具有“透着黄色”“干燥的”这样的暗示性,就特别适合于“秋风叶落”的季节,颇有疏朗、空阔之感。而“树”则显得绵密润泽,而诗歌中要表达这一意思时就直接取了同样含绵密润泽之意的“叶”字而舍弃了“树”字。由此可见,“木”“树”二者一旦入了诗境,其艺术形象就大为不同了,而且尤其是由于“木”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它在诗歌中就会营造出适宜于这份独特性的秋的意境,显现出秋天特有的疏朗、干燥、空阔之气。所以,作者林庚先生在文末要强调的意思是,在艺术形象的领域里,用“木”字,对诗歌里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就更为生动、准确,也能更贴切地传递出人物的感受和情绪,因而会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厚,艺术价值更高,“木”字使用之精妙可称得上是“一字千金”了。所以,这样看来,在文末,作者并不是单纯浅显地说二者差别很大,而是表达由于使用不同字眼,其内涵、价值也不同。而“木”进入艺术形象的天地中,则较“树”字更具有内涵和价值,也丰富了诗文的艺术审美,使之有了“一字千金”之赞誉。

1号酒和8号酒都来自皮耶诺酒庄(Pierro),一白一红的搭配既适合餐前冷盘,也容易搭配主食正餐。酒标上的圣诞老人非常应节,要知道平时酒标上的小人可不是这身打扮,这可是专门为了圣诞节穿上的服装呢!如果你赶着约会没来得及带花,那就选2号“富隆玛卡丽花漾粉红葡萄酒”或者3号“吉哈伯通玫瑰缘红酒”吧!前者酒标上有着丰富的花朵、蝴蝶等元素,开瓶香气芬芳,空气中围绕着花香、野生莓果的气息。后者把酒瓶倒过来,瓶底就是一朵设计感十足的玫瑰花,且永不凋零。

所以,乍一看,觉得文中末尾用“一字千里”似乎更合适,但是细细思量,我们会品味出林庚先生要表达的其实是更深层的意蕴,是称赞用了“木”字的精妙之处,可谓是“一字千金”。

笔者教授本文时也有疑虑,就多方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据北京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名家陈维贤老师说,他看见的2006 年之后的人教版教材上都是用的“一字千金”,而林庚先生原文中用的正是“一字千金”,所以在统编教材里就改回了作者的原版“一字千金”了。至于说为什么出现了“一字千里”、“一字千金”不同的版本,就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印刷时出现以讹传讹之误了。但无论是从尊重作者原意还是从追求更深刻意蕴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将其还原为作者原本的表达。那么,以后我们在阅读此文时读到文末的“一字千金”当不再有疑惑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和大众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等重要原因,基础教育也显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由“有学上”到“上好学”。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推进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要推进公平性,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子女平等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基础教育实施的公平性已具备基本条件,应该尽快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发达地区和发展地区之间享有优质教育的差距。

实现均衡性。

实现均衡性,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这是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首先在一个县域内运作,要在“三化”上做文章。

城区推进教育集约化。所谓集约化,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实行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实质性融合,而不是简单化的强弱联合,真正实现教育理念和优质师资的“统一使用”。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城乡学校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装备配置等方面统一标准和规格,并向农村倾斜。还可以让城市一个教育集约体对口一个农村教育片区,实行教师统筹、教学同步、教研统一、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装配同标等,尝试双方一体化办学。

——毛润琳、罗兴才,《中国教育报》2022 年10 月27 日07 版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木叶文末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文末点题太直接
盏中,木叶似小舟
老师的批语
《基础日语教程(新版)》中女性文末词使用状况的考察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