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4 10:18朱玲玲朱新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中学核心素养

朱玲玲,张 梅,程 钦,贺 振,朱新玉

(1.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市实验中学,河南 商丘 476000)

1 相关概念与研究回顾

1.1 核心素养与教师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意见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深入探索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强化我国教育实力,提升其国际地位,适应全球教育改革浪潮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概念最早是1997年经合组织提出的[1]。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来自一些国际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2000年欧盟颁布了《实现欧盟教育与培训发展目标的具体工作计划》,在2006年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三大组织相继对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中国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确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此外,党的十九大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师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基于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否则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将无从谈起。总体而言,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专业知识等也应得到全面提升[2-5]。

1.2 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

1972年,詹姆斯在《詹姆斯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教师的“培养、任用、培训”一体化培养。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的必要性[6]。1996年我国国教委颁布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要“健全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7]。通过对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论文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的研究、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的研究、职前职后一体化实现路径的研究三方面。其中,马百霞提出职前职后人才培养过程的五种模式[8];宋汪洋等指出要构建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9];尹文华等探讨实现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路径[10];李跃文认为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课程是核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关键,师资队伍是重要条件,考核制度是效益保障[11]。

2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中,有关于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如体育教师、英语教师、地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等。但是把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研究却还很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成为热点,探索核心素养教师培养下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成长路径迫在眉睫。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校教师的主体,肩负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使命,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仍然有待提升,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地理师范生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而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足,职后地理教师存在课程理念薄弱、专业素养、综合素养不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老化等问题。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中学地理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探讨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对于提升中学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保障中小学地理基础教育的有序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 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路径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由此需要推进传统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当从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培养等不同方面入手,加大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力度,切实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3.1 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统整的职前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近年来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实施的不断深入,为地理学科教育模式改革创造了有利契机,因为专业认证不仅仅是语、数、外学科的认证,而且地理作为一个传统的师范类专业也许参加学科认证。这就为树立以教师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变革以地理知识、技能为本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创造了时机。以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职前之后一体化的地理教师的核心素养。

3.2 建立“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体系,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形成。基于此,建立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于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科学可行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训计划,基于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地理教师职前人才培养规格及职后教师各阶段的发展需求,建立不同针对的课程目标,构建健全课程体系[12]。另一方面,推进教学课程建设,引入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随时代前进步伐,设立一系列颇具时代意蕴的教学课程,引入可满足师范生实际需求的教育专业网络在线课程,供由职前学生、职后学员共同使用。另外,引入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内容。基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训计划,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设置不同针对的教学课程内容,满足师范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3.3 “四+三”蓝图

结合地理教师成长的实际情况,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视角探究地理教师的成长路径。“四”是四年的师范教育以培养核心素养地理教师为目的,根据其需要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三”是指职后参与此计划的地理教师接受三个阶段的学习和培训[5]。高校地理教师与中小学地理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渐科学合理“一体化”师资团队,就职前教育分别组建地理专业学科师资团队和地理基础教育师资团队,就职后着重建设校外地理名师专家团队、中小学地理实践师资团队,依托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紧密联系。

3.4 创新培训评价体系

创新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评价体系,运用“学分式”与“诊断式”手段来评价职后教师的培训成果。在培训过程中设立必修学分,通过测试评价中学地理教学的培训成果;“诊断式”评价针对教师的培训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为评价目标,建立“评价—反馈—训练—提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3.5 组建“一体化”的产教结合师资队伍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力度,并自2020年以来,在我国范围内推行了全新的高考制度,即为学生高考成绩转变成“3+3”模式。从上海、浙江试点情况来看,选择地理课程的人数远远高于文理分科时的比例。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学地理教师受重视的程度普遍提高,就为他们参与职后培训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就为“一体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一体化”培养机制创建提供了契机。地方高师院校地理教师与中小学地理校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结构合理的“一体化”教师团队。比如,在近年来的“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中,大量地理教师重新回到自身的学校,投入到面向学校教师的“传—帮—带”培训活动中,以此一方面革新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另一方面还为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3.6 构建职前职后贯通的校、园、政协同培养机制,资源共享、终身学习

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打破相互之间的隔阂与壁垒,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前职后发展的相互衔接。具体内容包括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合作,搭建职前教师学习、交流、实践的平台,成为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13];实行“双导师”制度,构成校内、校外双导师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承担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题;承办中学地理教师职后培训,聚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建立中学地理教师质量监控机制,建设多模态、自由化的职后进修空间,把研修学分与教师终身发展的评价相挂钩,以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14]。

3.7 实现职后教师培训模式多元化

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后培训模式要始终秉持教师的发展规律,按照需求进行,倡导灵活的培训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中学地理教师发展需求。一是新手地理教师方面:新手地理教师的核心素养相对较为欠缺,且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在职后培训中需要着重提升教学水平,尤其是强化其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二是骨干地理教师培训,骨干地理教师已经拥有较高的地理教学水平,其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要重点强化理论素养的提升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地理教育培训讲座、地理教师培训论坛、地理教师外出考察、地理课题科研等程序开展;三是专家型地理教师培训。专家型地理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备坚实的教学理论。基于此,其核心素养培育需要重点集中在加深教育理论功底与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定期开展地理的综合性、研究性课程,进一步提升专家型教师独立或组队开展地理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

4 改革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个人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教师核心素养是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15]。目前,高师院校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师范生核心素养进一步的提升,应试教育也给中学地理教师的之后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不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因素都在逐渐淡化。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而中学地理教师核心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改革正是这一模式的有益探索,该模式旨在让高师院校在培养准教师时清楚地认识到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训练环节等,从而提高准教师培养质量,为地方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的中学地理教师。

猜你喜欢
中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