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人文关怀背景色的国情教育新模式探索实践
——国际学生辅导员视角

2022-03-14 10:18叶昕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文化学生

叶昕媛,高 敏

(扬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近年来,随着“留学中国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来华留学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国际学生不仅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如何给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及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

1 开展中国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帮助国际学生认识真实的中国

在与国际学生的日常授课、交流中,笔者感到,大多数国际学生对于中国的了解比较有限和片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国的认识甚少,除了长城、北京,上海等几乎不了解其他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另一部分学生似乎知道很多,但其从本国媒体了解的中国并不客观真实,如何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用事实说话,有理有节,多角度,多方位向国际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树立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2 帮助国际学生融入中国生活

国际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国,无论年纪大小,在最初的“蜜月期”度过以后,文化休克多多少少就会凸显出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活动在“本国”小圈子或国际学生群体中,与中国学生接触较少。中国学生也很少主动接近国际学生团体。不同国别的国际学生之间、中外学生之间鲜有认同感,彼此很难建立国内学生间的“同窗之情”,缺乏归属感。加之主要活动范围有限,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城市也不太了解。来了中国,又好像没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

中国国教育包含中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是国际学生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通过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学生能对中国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初步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缓解文化休克,更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1.3 增强国际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国际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其本国文化背景孕育下的价值取向也千差万别。来到中国以后,会带着固有的价值取向去审视中国,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他们既要克服语言障碍、环境陌生、学习焦虑等困难,还可能面对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身处异国,得到的社会支持有限,看待问题时,常常带有一种“放大镜效应”。

因而,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国情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更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而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更深层地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形成对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2 有关国情教育的相关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的研究逐渐兴起,在中国国情教育的内容、意义以及对国际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教育的实施路径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陈炎(2022)提出,要建立课堂、课外、企业三方面结合的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模式,通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主流文化引导国际学生适应中国文化,完成跨文化身份的重构,讲好中国故事。王晓岚(2022)认为国情教育应以“共生”理念为引领,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融合国情教育和社会实践,全面反映古今中国的智慧、经验和成就。李冰(2019)提出以课程为核心,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基地为支撑,构建立体化中国文化及国情教育平台。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国际学生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如沈庶英(2021),以及将国际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如徐蓓佳(2022)周艳梅(2021)马林霜(2021)等。

3 具有人文关怀背景色的国情教育新模式探索

2021年夏天,扬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起突然、波及围广,对在扬在校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高校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国际学生辅导员同时也意识到,利用国际学生“在地”“在场”的契机,引导学生坚持开展线上学习,配合做好校园服务,亦是开展国情教育的一个新窗口、新路径。我校国际学生辅导员团队从国际学生身边经历的事情着手,以国情教育文化课程群为基础,以人文关怀为实践路径,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保持自信快乐积极的精神状态和理性踏实勤奋的学习心态作为教学素材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社会责任、公民道德、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目标导向,探寻国情教育的新思路、新方式,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国情教育新模式。

3.1 植入中国治理元素,科学宣传防控知识

中国国情教育是国际学生培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讲什么,又应该怎么讲呢?我们应该认识到,国情教育不但应该向国际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也应该向他们展示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我们不但要讲过去的历史和辉煌,也要讲今天的故事和成就,而“科学防控就是当下的国情教育”就是“今天的故事”。

国际学生受语言能力、社交群体、文化差异等客观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得不够及时、全面,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于是,国际学生辅导员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将多渠道开展科学防控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宣传好“做什么”,解释好“为什么”。通过微信群每日公告、国际学生楼层长工作会议、校外学生定期连线等方式发布最新进展,告知情况“怎么样”;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双语版系列文章,从心理调适、睡眠调整到,特殊时期中国新社交礼仪、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做什么”的全面指导。中国治理元素柔性地纳入了日常教育管理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顾虑、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并最终潜移默化地落实在国际学生积极配合防控工作的行动上。

3.2 开放中国文化课程,合理构建“宅家”时空

假期期间,学生时间极其充裕。但由于缺乏规划和自律,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无事可干,上网和睡觉是主要的生活内容,不少学生一方面也为学业感到焦虑,希望每天能学点东西,一方面又难以执行和坚持。为帮助学生保持正常的规划和自律习惯,国际学生辅导员立即与教学团队联系,并取得了大力支持。“轻松学汉语”系列课程第一时间上线,为提升学生兴趣,增强课程粘性,加强课程实用性,教学团队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新闻和身边事,将生活中的鲜活语料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中,既保持了语言学习的独立性,增加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增加了时代感。通过规律的学习生活转移学生注意力,舒缓消极心理反应。“文化大观园”线上系列文化讲座也迅速启动,通过字里中国、茶文化,中国哲学,传统绘画等系列主题讲座,辅以讲授、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帮助国际学生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汉语课程与文化讲座的定期开展充实了国际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规律作息、稳定心态,积极调整状态迎接当下的考验,迎接新学期的学习。

3.3 弘扬中国健康理念,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居家期间,国际学生作息混乱,晨昏颠倒、饮食不定、精神萎靡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情绪低落、烦闷、焦躁,也会直接导致抵抗力下降。

国际学生“留心工作坊”守约开放。驻守校内的国际学生辅导员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诉求,积极给予回应并协调解决,让学生们感受到被“守护”的温暖。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应约在线访谈,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困惑平复情绪,从焦虑、惊恐、不安中走出来。

为引导学生稳定心态健康生活,培养坚强、自律、乐观的意志品质,国际学生辅导员团队还设计了“快乐‘留’声机”活动,团队选定《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会更好》《祈祷》等正能量“心晴歌单”,在教唱中文歌曲的过程中带着国际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开展“燃烧卡路里”活动,在线教授八段锦、太极拳,介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督促学生选择适合的方式,每天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品质,同时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开展“校园跑地标打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宿舍、沐浴阳光、汲取自然的力量。

3.4 倡导乐善有恒精神,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为点燃国际学生积极性,使其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做好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助手,是现实且必要的。国际学生志愿者团队迅速组建而成,其中既有管理经验丰富的楼层长,也有主动报名愿意发挥所长的热心人。建成后的志愿者团队根据任务不同分为3个小组。日常管理组:负责每日健康监测、定期两码收集、楼宇进出口物品消毒人员提醒、高峰时段校内巡逻、维持秩序等;物资管理组:负责收集生活必需品采购需求并制作清单、接驳分发物品、结算账目等;医疗辅助组:负责国际学生身体不适的现场判断分流、严重病例就医闭环管理的陪护等。住在校外的国际学生也积极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所学贡献力量,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老外红马甲”。

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国际学生深切感受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精准防控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一扇窗口。同时,国际学生“在场”并为防控工作的最终胜利贡献了个人力量,也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国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感到了被关怀、被帮助,也感受到了被需要、被认可,“国情教育”无处不在。而这个夏天无数动人美好的故事也成了国际学生了解中国智慧、践行中国方案的实践案例,成为“中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能期待光靠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在国情教育、国家概况、中国文化等课程之外,如何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将中国社会文化、法律法规、道德观念、社会核心价值等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并形成观念认同,仍需不断探索。

国际学生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决定了我们在介绍中国国情、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具体情况,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讲”好故事。国情教育绝不单单是国情知识的讲授、信息的传递,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认同。要善于通过身边的小故事,讲好中国社会、中国道路的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要如何“讲”、“讲”什么、如何让国际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听进去是一项长期的实践工作。

国情教育不仅在教材,也不仅在课堂,不但在讲的内容,也在讲的方式方法。将人文关怀融入国情教育,通过特定场景,让国际学生参与其中做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将社会责任、公民道德、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递给他们,国际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内心的认可度更高,也更能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课程文化学生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生写话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