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全越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产教融合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必备教育手段,是我国劳动者素质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但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上的开拓者,他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成功的实践活动,正是我国最早的“产教融合”教育实践,很好地推动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黄炎培的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思想,散见在其日记、讲话、报告以及历史文献中,其“学以实用”“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普职融通”“大职业技术教育观”等产教融合理念深刻影响他所倡导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其产教融合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黄炎培一直主张职业技术教育要秉承“学以实用”的思想,学意味着学生学习,同时也指教师的教学,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相辅相成,教学相长。职业教育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地应用,这既能加深理解,还保证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和提升技能。黄炎培说“作为一种职业技术教育,知识和技能可以给人一种实际服务和应用,所以在获得它之后,必须应用到现实当中。”学以实用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思想,用黄炎培的话说,就是“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这也恰好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核心。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不仅全面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探索和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全过程[1]。
1913年8月,黄炎培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中指出,“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人不能舍此家庭绝此社会也,则亦教之育之,俾处家庭间社会间,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而已。”这说明黄炎培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所有功能都应有助于实现在个人独立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并明确指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应用技能,一种技能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不断反复、不断练习、加强应用,因此学以实用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内在规律的,也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必然过程。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产教融合必须坚持学以实用,而学以实用也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2]。黄炎培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深刻渗透和凝结着产教融合思想,学以实用的务实理念与现实职教改革中的产教融合理念相一致。学以实用是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全面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且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探索和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全过程。
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黄炎培创造性地提出了“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最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最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黄炎培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注重技能学习和技能应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反对劳心劳力分离,“要倡导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动手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联合并用才能产生世界文明。黄炎培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包括为国家和社会谋利益、为个人谋生存、为人之发展谋准备,他认为,无论实现哪一个目的都应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了获得技能,必须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强化与实践,这就需要大脑和双手并用。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动脑是指导劳动行为的方向以及劳动过程的精准度,动手则是劳动技能的外在形态。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注重从做中学习,知行合一,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室和企业实习实践中运用。1917年黄炎培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组建成立中华职业学校。他在学校设立了各种工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训的时间、空间,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这些做法都是“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而这正是今天职业技术教育所倡导的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所以,黄炎培早在100年前就提倡的“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教学原则,就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所倡导的产教融合思想的具体体现。
1913年,黄炎培首次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并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中华职校,并先后出访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不论是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探索方面,都充分体现着其产教融合教育思想。产教一体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其建立了中华职校的职校工厂、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等方面,这些具体的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实践,标志着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形成。
1918年,黄炎培在上海市陆家浜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并在中华职业学校设立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个学院,以及机械、木工、珐琅、钮扣工厂。中华职业学校的珐琅厂和机械厂就是后来的“中华珐琅厂”和“中华铁厂”的前身[3]。这种在校内建厂的教学方式就是典型的产教融合模式。职业学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工厂生产,生产的过程就是职业学校师生教与学的过程,教室与实训工厂合一,学生与实习工人合一,教员与带教师傅合一,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知行合一”,这也恰恰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理念。
黄炎培“校内建工厂”的构想和教育实践彻底改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运行模式。这实质上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即产教融合。中华职校采用的学校中建工厂、工厂中有学校的模式,就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学生在实习实践和生产劳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了劳动技能,并将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快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与价值,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共赢。
在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校中,教室里悬挂着写有“劳动神圣”的匾额,校徽和工厂所生产产品的商标上均以劳动的双手作为标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双手创造价值”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当时,中华职校已经将“双手创造价值”和“劳动光荣”的理念浓缩为企业文化,并融入校园文化当中,说明学校办学和企业生产已经深度融合,这样学校里有工厂、工厂里有学校的理念和办学模式,不论是在一百多年前,还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是十分成功的创举,这不仅体现了黄炎培产教融合教育理念,也是产教融合运营模式的最早尝试和实践,同时也为职业技术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两种重要类型,普职通融是指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融合。实际上,黄炎培从一百年前就提出了“普职通融”这个观点,1922年,作为江苏省从事教育管理的专家,黄炎培参与设计了新学制,并制定了两个教育计划。一项是1913年制定的《江苏省行政五年计划书》,设置有小学、中学、大学,中学主要设置普通中学、师范学校、农业学校、工业机械学校,其中,除普通中学外,其余三种都是职业技术学校。第二个是1922年黄炎培制定的新学制,再次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新学制下,实业学校正式更名为职业技术学校,小学增设职业预科教育,中学也兼设职业学科,高中分为农、工、商等专业,大学和专门学校开设专修科目。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思想贯穿于小学的职业陶冶、中学的专业选择、大学的专业深造等阶段,这也是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拓展延伸,即普职融通。普职融通的本质是:小学的职业陶冶,中学的广泛职业指导和学科选择,大学的专业实习实践,未来的实用、谋生、实业,这是一条广博的职业发展之路。
在当前的产教融合教育实践中,很多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有的企业甚至是被动参与,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参与校企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原生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多是逐利单位,且缺乏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只注重短期效益,没有认识到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隐形收益和长远利益,因此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动力。
虽然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定义行业协会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行业协会应该具有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指导能力和社会责任,但是从现实实践来看,行业协会的指导能力和社会责任存在明显不足。有的企业还没有设立或加入自己的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的培育力度也存在明显不足。现有的行业协会不能向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和技术指导,这说明行业协会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以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例,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主要专业,但由于没有自己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根据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方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理论上,学校所在地区有很多物流服务与管理公司,有很多学校可以合作的商业伙伴,这些企业内部有很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完全有能力建立行业协会或产业指导委员会,但实际上这些企业没有产业指导委员会,未能真正参加学校的产业教育一体化项目,学校也没有与企业进行产教深度合作,这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产教一体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点及面,长此以往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虽设有行业指导委员会,但专业指导能力不足。此外,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的行业指导委员会是流动性的,人员、架构不固定,不能成功解决人力资源储备、校企合作、产教一体化等深层次问题。因此,行业协会需要加强对行业的领导力和对行业企业的指导能力,这不仅需要行业协会、企业、学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从校长到基层教师,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应有的办学特色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教学合一,知行合一,做学合一”等教育教学方式运用能力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的学者甚至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只需要在校内授课,在黑板上或者在PPT上添加教科书就可以了,在实验室、实训室做做实验就可以实现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明显提升,而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教育目的和办学特征,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学以实用”,没有深刻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际上,如果没有充分的实习和实践课程,就无法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课程内容、专业建设、教育过程和生产过程、实践过程相对分离,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整体素质不高,强调课堂教育教学,忽略技能培养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这违背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也无法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5]。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认为产教融合只是学校和企业的简单合作洽谈,企业为学生提供短暂实习的场地,而且将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管辖简单地挂靠在学校招生办、就业办或教务处,这些做法实际都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这些高等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教育,主要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的订单培训和部分专业的实习问题,没有理解到产教融合实际上是学校实行的一种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和实习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为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实习实训、就业实践的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
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内涵包括“学以实用”“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普职融通”“行业指导”“产教一体化”等,这些产教融合的理念给当今的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面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我们须以黄炎培的产教融合思想为指导,将黄炎培的产教融合思想内涵融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6],以期更好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良性发展。
仅有国家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推进、经济的支持还不够,若要彻底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必须引导企业认真参与和对待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因此,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使命感,提升企业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参与度,使得企业发展利益和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实现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能够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意识到校企相互强化的关系是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企业应当认识到,产教融合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富的社会资本,获得良好的社会荣誉,并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要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担当纳入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标准,将产教融合的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合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在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中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产业集团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机制,是提高企业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发言权的重要保障。行业协会是行业内企业自发组成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发展,以及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发挥产业集团的作用,进一步参加校企深度合作,同时也可以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设计。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对于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是缺位的,一方面是指导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缺乏积极的引导。缺少了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测,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都受很大的影响。行业协会除了在业务指导和职业道德要求方面对整个行业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外,还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养成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行业协会的高级工程师和资深技师,也可以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家委员会专家,他们可以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制定以及学生评价、课程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业协会相当于是产教融合的中介机构,相当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对行业和企业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事项进行统一调整,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信息的有机联系,加强企业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使企业有效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培训以及其他资源开发,解决、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纠纷,评估和识别合作形式的实际有效性,从而实现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中的指导作用,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动机制。
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离不开劳动技能训练和实习实践。但与此同时,企业和社会需要具有何种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如何提升学生该方面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这些职业规范和操作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现实需要,只有企业和行业协会最为了解,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指导,离开企业行业协会指导的职业教育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也不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现实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合作的主体,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牢固树立促进产教融合教育发展的意识,坚定不移地开展科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聘请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高级工程师、资深技师,配合本校的双师型教师和技能人才,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专家委员会,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教法改革,推进“知行合一”“手脑结合”等教育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8]。
黄炎培的“大职业技术教育观”强调,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有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主体的参与,比如办好移动商务专业教育,可以由本校的移动商务专业教育专家和兄弟学校移动商务教育专家、企业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指导学校移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共同组成基于产教融合的移动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查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制定课程标准,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培训场所等。
综上,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他所提出的“学以实用”“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普职融通”“行业指导”“大职业技术教育观”等产教融合思想在当下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使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深度融合,要处理好双方利益权衡问题,做好互利共赢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制订有关政策保障,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