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湖南 长沙 410100)
高等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1]高等继续教育主要分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其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成人教育又分为函授、脱产、业余等;非学历教育是指高校在学历教育之外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辅导等教育活动。高等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和支持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继续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办好继续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首次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中长期发展战略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特别是近两年,高等继续教育发展迎来了政策机遇期,教育部接连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制度文件,加强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发展。湖南省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的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高等继续教育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当前,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主动对接湖南产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学习需求,加快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供给能力。
眼镜、围巾、口罩等:如果在雨雪天出门锻炼,可以准备一个跑步眼镜,雨天避免雨水刺激看得清,雪天防止雪盲。脖子怕冷的话可以戴一个脖套式的围巾,不影响运动又能够保暖。如果对冷空气比较敏感,吸入过多会过敏或者导致上呼吸道问题等等,可以准备一个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还有其他装备例如运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就可以视个人情况而定了。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湖南省举办高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高校涵盖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等多类型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数据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87所,招生36.16万人,较上年度略有增加;全省举办非学历教育高校93所,年培训人次181.06万,较上年度增长1.46倍。二是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湖南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教育等教育类型稳定发展,网络教育积极开展总结性评估。全省高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等非学历教育,基本形成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三是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全省高校坚持质量导向,规范专业设置,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普通本科高校高质量办好本科专业,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好优势特色专业,不断提升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配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配性人才。采集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高校设置595个专业点,培养15.34万人,直接服务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师资保障坚强有力。全省高校健全继续教育校内主讲教师动态调整机制,规范校外教学点辅导教师聘任程序,稳定管理教师队伍,逐渐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继续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采集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高等继续教育教师19,711人,其中授课教师15,746人、辅导教师2292人、管理人员1673人;与此同时,全省高校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契机,多措并举,强师德正师风促教风改学风,打造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五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渐完善。全省高校修订高等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健全高等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严把人才培养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规范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行为,不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六是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不断健全。湖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校外教学点的审查备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的检查和评估、高等继续教育年报采集数据的监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项督查等方式,不断完善高等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强化政策指导和办学监管,规范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行为,提升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临很多挑战,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聚焦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实挑战,不断探索新时代符合湖南省情、具有湖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湖南省统筹做好全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和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年报编制,不断强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监管,持续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科学发展,有力促进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化、多样化发展。然而,当前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推进高等继续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一是高等继续教育政策及其配套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近几年,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或修订了多项高等继续教育政策文件,引导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发展、科学发展,但在激发高等继续教育办学活力方面,政策制度引领力度还不够。同时,与新近出台政策制度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措施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管理体制机制还未完全理顺,高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难以推动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如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的热情不够,有效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二是高等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当前,全省高等继续教育缺少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办法,未建立起政府、办学机构、社会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模式。此外,专业化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数量不多,政府指导下的常态化质量评价机制尚未形成。三是高等继续教育办学经费投入难以满足需求。高等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明朗,导致高等继续教育在高校中普遍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化地位,经费投入普遍受限。从统计数据看,高等继续教育年度经费支出普遍低于经费收入,存在高等继续教育收入被统筹或被一定比例补贴全日制教育建设等问题。经费投入限制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高等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氛围不浓。从整体上看,全省高等继续教育研究团队较少,高校科研人员对高等继续教育关注不够,研究力量相对分散,研究内容不聚焦,研究成果数量不多,提出的有关教育理论及对策建议对全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和政策制定影响有限。
近年来,新冠疫情给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信息化资源建设,科学运用信息化技术,探索新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过程,促进高等继续教育现代化。然而,全省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统筹和系统设计,各高校往往关起门来自建或购买信息平台和信息化资源,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未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放。一是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全省大部分高校的高等继续教育平台建设滞后,且信息化资源以购置为主,自建专业和课程资源较少,存在部分网络课程与专业不匹配的情况。二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缺乏标准和规范。由于缺乏目标用户分析和技术标准制定等问题,各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碎片化分布、学习体验不好、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三是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学校内部机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以及国际之间缺乏联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少,不能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5]四是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之间不能有效链接。各类教育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割裂,全日制教育与高等继续教育之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等存在对接障碍,造成了相应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机制的不畅通,学分银行建设和推广遭遇技术困境。
近年来,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积极探索发展路径,逐步实现由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4]4与此同时,高等继续教育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等结构性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一是高等继续教育专业结构同质化问题突出。全省高校普遍设立的专业点数量占比较大,不同类型高校设置相同专业的现象也较为常见;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全日制教育的压缩版,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等方面没有突出高等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各高校的办学特色,没有体现高等继续教育的育人规律,存在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特色匮乏的问题。二是高等继续教育类型结构固化严重。除个别几所高校外,全省大部分高校基本形成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且两者结构比例较为稳定。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个是卖方市场,另一个是买方市场,前者的办学主动权在高校,后者的办学主动权在接受教育的社会单位或个人。此外,高校普遍对拓展非学历教育的市场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等现象。三是高等继续教育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天然吸引力和招生优势,是专科专业招生的主力军,其招生规模占全省专科招生总人数的五成,大大挤压了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专科专业招生空间。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专科招生专业中每年都有一批专业点招录不到学生的现象。四是高等继续教育区域结构不平衡。中心城市高等继续教育发展较好,偏远地区相对较弱,除高校本身办学定位因素外,主要存在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差别。
近年来,湖南省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数以万计的社会成员提供了高等学历补偿、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有力促进了劳动者素质和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提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3]然而,在全省高等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与社会高质量需求的矛盾逐渐突出。一方面是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供需失衡。采集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33所高校未开展非学历教育。全省大部分高校仍然把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工作重心,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聚焦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对非学历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能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做优做特、做大做强,无法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高质量培训和社区教育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高等继续教育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全省部分高校未能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出现了专业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凸显的问题。2021年有252个专业点的实际招生人数远远少于招生计划数,甚至出现个别专业因招生规模问题而被停止招生的现象。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ODIS albedo inversion in China
纳入研究的 14篇文献[10‐23],其总体偏倚风险较低,文献质量较高。12篇(85.71%)文献详细描述了随机的产生方法,主要为电脑产生随机数字;8篇(57.14%)使用了分配隐藏,包括密闭信封和药房控制;13篇(92.86%)使用了双盲设计,其中6篇(42.86%)对评价者亦使用盲法;7.14%的研究选择性报告有高风险,表现为未报告所有预先指定的主要结局指标;所有研究均未发现有选择性报告的风险;7.14%的研究可能存在其他偏倚。见图1、2。
全省高校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逐渐减少不良供给,去除无效供给,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优质供给。一要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供给结构。高校应把高等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坚持“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提升服务”的办学方向和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目标,科学谋划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继续教育“三个转型”,即从偏重高等继续教育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与稳定规模并重转型,从偏重高等学历教育向高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型,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转型,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二要加强供需对接,平衡供需矛盾。高校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导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聚焦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认真调查研究社会需求,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科学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合理规划招生专业层次和招生规模,满足社会人员对学历层次提升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高校应广泛调研并挖掘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创新“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开发多岗位、多层次的培训项目,有效增加优质培训项目供给,逐步实现供需平衡。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地合作探索,开放资源,以多种形式参与学校周边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
全省高校应加快推进高等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科学发展,城乡、区域、校际错位发展;坚持优质资源对外开放,努力打破高等继续教育不同类型之间、高等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之间的层层壁垒,吸纳企业、行业、社区等积极参与。[4]5一是优化调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结构。全省高校要依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规范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克服专业设置“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实现专业错位、特色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二是优化调整高等继续教育类型结构。全省高校应逐步调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比例结构,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4]5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构建高等继续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畅通不同类型层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转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三是优化调整高等继续教育层次结构。普通本科高校应聚焦本科办学,压缩专科招生规模,探索研究生层次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养模式,适度增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指标;高等职业学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应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办好专科特色专业。四是优化调整高等继续教育区域结构。全省高校要立足自身所在区域办学,依据中心城市与地方市州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定位的不同,调整办学思路,科学设置所在区域急需专业、培训项目,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实现差异化办学。争取地方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实现特色、多样化发展。
有效整合全省高校教育资源,搭建高等继续教育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破除校际间“信息孤岛”,形成发展合力,才能推进全省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一是统筹建设高等继续教育省级公共服务平台。要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搭建服务职业成长与人的全面发展,集招、教、学、训、管于一体的高等继续教育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开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考试评价服务、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高等继续教育监测等综合管理服务。以一站式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为依托,打破高校各建平台、彼此孤立、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的发展壁垒,有效整合高校间的零散资源,缓解优质课程资源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压力。二是科学制定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组建全省高等继续教育联盟,引导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入驻高等继续教育省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制定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有效促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高质量供给,形成区域性集约集群发展的高等继续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完善,大同市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优化农业生产格局,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就整体而言,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高等继续教育标准体系。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高等继续教育省级标准体系,分级分类制定高等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标准。实行高校、校外教学点、科研院所联动开发,推动高校建设一批学科专业的教学、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相应标准。建立标准评价审核机制,健全标准公开制度,以标准为引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建立常态化的高等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制定高等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培养质量标准,以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评价办法,完善高等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组建高等继续教育评估机构,每年对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质量进行抽检、评估,主要评估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规范性、教学质量、社会满意度、办学条件等。[6]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赋能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实施专业办学水平分类评价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每年开展1~2个专业类别排序性评价,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三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政府补助和非学历教育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经费投入模式。合理设置高等继续教育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管理。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鼓励和引导公民参与继续教育。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健全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分担、多种渠道筹措的经费保障体系。四是提高科研支撑能力。支持成立一批高等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研究机构,设立一批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适当提高科研课题研究专项的比例,引导科研工作者开展中国特色高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论、政策与应用研究,为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建立高等继续教育专家库,发挥专家库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建设、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政策研究、论证审议和决策咨询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相应专业或方向,培养高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