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高中音乐教育的探索与分析

2022-03-14 01:22杨兴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国学音乐文化

杨兴雨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何为国学?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也是人们平时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体现在文学、历史、地理、科技、伦理等各个方面,国学既是全国各民族的文化集合,也是各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凝聚。中国的文学艺术、思想宗教、历史考古、天文数学、曲艺国粹等,尤其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硕果。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定位为国学,这是每一个人中华之人的骄傲与自豪。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渴望成为大人具有独立行事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开始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一定的思考,因此这个阶段学校和家庭的精神导向尤为重要。而中国传统文化对生而为人的行为处事与审美等方面尤为重要。圣贤之思想的灌输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再加上音乐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具有很广的传播性,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与音乐打交道。中国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均可咏唱,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因此传统的国学与音乐的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继承和发展国学经典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自身要求。

1 国学经典融入高中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高涨,国学的传播与学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国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国学经典融入音乐课堂,一方面丰富了音乐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使其多元化存在的一张形式。教科书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都能以乐器或者歌曲为载体进行内容和人文精神的表达,都能在音乐课堂上一一呈现。

1.1 国学经典教育具有大众化特点

随着第三次“国学热”的掀起,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学内容也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一改原先枯燥、呆板的印象,以趣味性与通俗性结合的形式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优秀的国学文化在保留其精神内核的前提下,以不同的形式为载体,例如故事、音乐、绘画等进行传播与渗透。

随之衍生出来的众多趣味性十足的国学经典读物、以传播国学为宗旨的培训结构、网络视频学习、各种各样的学习机等等,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给下一代。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国学内容赋予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使国学内容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再加上电视节目的传播,例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使得国学经典走进千家万户。还有一些自发的学习国学经典的组织,很多人都在利用空闲的时间学习国学。

随着教育部发布的政策,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国学经典内容,都使得国学不再离我们遥远,它所呈现出来的大众化点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更有强国自信。

1.2 国学经典教育具有规范化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且分学段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也提出全面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水平,将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设施和条件保障。根据国家方针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国学经典在教育实施中有章可循,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对于更好地弘扬国学经典指明了道路。

1.3 国学经典与音乐教育的内在联系

中国的诗歌,很多都是用来吟唱的,诗与乐本身就有很紧密的联系,例如《诗经》,作为古代诗歌的开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含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方,主要是来自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经过整理和润色,收集于《诗经》之中。《雅》分为《大雅》《小雅》两个部分,属于宫廷乐歌,祈祷丰收、歌颂祖先等。《大雅》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之外,还有一些体现人民愿景的诗歌。《小雅》中也包含了一部分民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诗歌。由此可见,诗与乐之间关系紧密。只不过由于记谱和传承等问题,保存下来的主要是文字部分,音律逐渐失传。

诗词的押韵与音乐中歌词的押韵几乎如出一辙,诗词中所传递的精神内涵也可以使音乐变得更生动具体。现在,许多音乐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之后,在音乐创作中逐渐加入了国学部分,使之再次成为可以传唱的经典。并且当一些枯燥难懂的文言文变成旋律传唱的时候,反而容易让人忽略其中难以理解和背诵的文字,通过歌唱的方式更容易让人记住文字。

2 国学经典融入高中教育的建议

2.1 从政策入手,实行政、校、家三位一体的配合与互动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助力以及家庭的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为人的根本任务。以此为背景,各地政府更应该重视国学经典在学校教育中作用。古人对行为规范、为人处世、君子修养等方面都有很高且很合理的要求,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品德规范,政府应当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国学传播的力度。例如可以利用媒体对各地艺术团体举行的相关活动进行支持和宣传,组织师生观赏国学经典的相关演出,地方戏曲进入校园等,让学生沉浸式观看演出的同时,细雨润无声般提升学生的国学修养。

学校也可加大对宣传力度,多与父母交流沟通,让家庭也参与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毕竟家庭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影响非常大,好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地成就一个孩子,将来更为好地成为优秀的栋梁之材,反之,错误的或者不好的家庭氛围来孩子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家长的自我提升也是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并且动员家长在提升自我国学修养的同时,多配合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共实现政、校、家三位一体,观点达到一致,共同致力于孩子国学素养的提高。

2.2 从教育实施者出发,提升音乐教师对待国学的态度与国学素养

音乐教师作为国学经典融入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实施此项教育方案的主体,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教学既能,才能在国学经典融入音乐课堂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而现在,作为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尽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好的理解,一方面要端正对待国学经典的态度,要想让学生爱上国学,教师得走在前端,教师只有不断地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学经典,才能在课堂上将国学的内涵化为课堂的传递。只有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国学素养不断提升,才能将国学和音乐融入起来,更好地输出给学生。

另外,教师的多元化创新模式是国学经典融入音乐教育的基本保障。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那么很可能出现无法满足学生的状况。因此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无论是以国学经典内容为主的戏曲、京剧、诗歌,还是融入了国学经典的现在歌曲,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2.3 调动教育本体的内驱力,为高中生举办相关文化活动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本体具有学习国学的内驱力,才能做到真正学好国学经典。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国学经典的学习。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在校园音乐活动中见识过音乐文化活动开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促进作用,认为通过多次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校园更具有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还能不断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心灵需要和审美需求。学校还可设立国学馆、民乐团等与国学相关的活动团体,还可以在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夏至、冬至等举办相关的活动,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成人礼以及高考誓师大会等,提供更多的活动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甚至让国学传播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将音乐与国学经典融合,更加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音乐,了解到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能以轻松的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结合带来的美好。

3 国学经典融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中的诗歌,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歌曲之词,随着时代推移,音乐佚亡,歌词尚存。凡词皆可歌可咏,应当说,中国文学史中的半壁江山存在于中国音乐史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音乐旋律已经湮没在漫漫尘埃之中,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当今从事音乐的工作者能重拾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因此将国学经典融入音乐,既是对国学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是音乐再往前发展能够选择的一条路之一。音乐可促进国学经典的传播,国学也可丰富音乐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所以中国国学与音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音乐中发展国学也是历史的必然。将国学经典融入音乐教育,可以在内容、形式以及思想上对国学经典进行很好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促进音乐教育者在教学中的反思。

3.1 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音乐对国学内容的继承表现得非常普遍,例如用古诗词作为歌词进行歌曲创作或者器乐曲创作。已经广为流传的歌曲如《但愿人长久》,取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又如我们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新学堂乐歌》,里面的歌词全部采用古诗词。再或者像《山鬼》《关雎》《越人歌》等经典古诗词都已经被写成歌曲在传唱,甚至包括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有古琴、古筝、钢琴等乐器演奏的各个版本,所用的是古诗词的意境。在音乐中继承国学经典,使经典更加芬芳,并且更好地促进传播。

3.2 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不同的时代对于艺术的表达均不一样,有继承,有发展,也会有创新。纵观国学与音乐的关系,二者同源发展。古代的音乐形式既有一直保留至今的,如古琴独奏,戏曲的乐器演奏,但是在保留的基础上也有乐器定的创新,例如古琴可以与不同的乐器进行合奏,戏曲中的乐曲演奏可以单独抽出来进行演奏等等。在欣赏传统音乐的时候,既可以看到古人的影子,历史的痕迹,又可以看到现代人所注入的时代气息。

3.3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和审美上与其他国家有明显的区分,它的伟大正是在于其强大的精神内核,中国圣贤对修身养性、道德品行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正是国学内容的精髓所在。北京奥运会千人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通过长久地观察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渐渐形成的,中国人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冰雪五环,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对中国母亲河的浪漫想象和赞美。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也好像是凝固了时光。这些都是对国学的继承和发展。一些有价值的思想,通过音乐的载体,再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音乐的发展,有了国学经典作为精神指引,更能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强大的文化自信可以让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3.4 是对国学与音乐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化几乎覆盖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国学还是音乐,都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当然,音乐要发展,国学要发展,商业化是其中的一种途径,然而教育的目的不是商品买卖,对于一名音乐教师而言,传播国学或者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文化能够代代继承和发展,单纯地追求商业价值只会让文化的味道变质。浮躁的社会,更需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的精神,这也是每一位从事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4 结语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予了当代人的文化自豪,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当代人行为处事的准备,因此对国学经典的继承和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国学经典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多种多样的国学内容与思想植入音乐之中,让当代的高中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使国学经典的芬芳一路陪伴,是音乐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对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望每一个从事高中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把此问题带入平时的工作中,让国学经典与音乐一道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营造更好的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国学音乐文化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