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军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将推动高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缩短国内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差距,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工作和领导的能力,从而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国际化课程是指能够满足国际教学的需要,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国际上通用,培养的学生能在国际化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国际化课程要实现高等教育课程各个要素的国际化,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前,我国高校要参与全球竞争,适应世界进一步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仅限于开展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教学已不能满足要求,而是需要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探索建设国际化课程以加快国际化发展,应成为各高校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认真实践的问题。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课程的国际化实践正是因此而生。[1]
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汽车行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汽车行业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以此为依据要求,作为培养人才最重要、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汽车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它是国际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合”的过程,这也就是国际化过程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汽车厂商已经达成共识,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将在二三十年内停止燃油汽车的生产,全面进入新能源车的生产,而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是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和新能源车应用中的核心部分,所以该课程的国际化对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车辆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国际化的目的首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开设国际化课程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没有国际化课程就谈不上高校的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建设推行国际化课程,已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课程国际化也是高校车辆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国际化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对其实施主体、语言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运行,为适应国际化发展,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
为适应课程国际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必然随着课程国际化的实施,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意识;例如,课程中,讲述汽车起动电池的最低起动温度要求时,就要阐明我国、欧洲和美国的标准的细微差异,这就是要建立学生对国际标准的意识;同时要拓展国际化知识;例如,课程中,讲述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时,我国的国五、国六排放标准,欧洲的欧五、欧六排放标准,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又有加州及联邦两个标准,美国加州最早控制汽车排放,而且标准也最严,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必须拓展这些国际化知识。
课程国际化的基础,首先是教学语言的国际化。在实施国际化课程中,必须进行“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强化外语学习。这种教学需要逼迫师生加强外语学习,使之成为课程国际化的源动力,形成国际化氛围。同时,使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课程,既为本土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语言学习平台,学校也可以更好地开展与外国高校交换学生的活动,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去驻国外的公司工作也不成问题;同时,又为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消除了语言障碍,使得世界各国的学生都能够了解我国车辆的技术水平,可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
其次,就是课程管理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是学校各部门全方位参与、协调推行、科学有效管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部门涉及选用国际先进教材、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课程学习平台、课程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迫使学校各个部门必须建立国际化观念、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国际化知识和积累课程国际化管理经验。如此,才能推动学校国际化的发展。
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本专业在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引入国外高校全英语的教材,解决了国际化课程的有无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进而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组织有国外留学、访学经历的教师参加了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国际化课程小组,建设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体系的国际化课程。
课程建设的师资问题是课程国际化长期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不论是现实还是长期需要,国际化课程建设都必须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我校在不断提升全体教师国际教育素养的同时,加强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采取优惠政策,有计划地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学成归国人才。即通过直接引进与客座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聘用国外优秀教师,通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吸收海外名校的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另一方面,实施本土师资国际化培训计划。一是建立科学健全的人才选派制度,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留学;二是制订相关政策,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资助教师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为目的到国外进修深造;三是建立国际性的学术、文化、科研交流平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国际性的教育、文化和科研交流活动,为教师建设国际化课程提供多种平台。[2]
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课程设计以主题和相关事实为中心,侧重于低水平的认知。这是由于仅仅侧重“专业英语”这个教学目标,而不顾专业性质和特点,不管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这种课程设计在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上没有多大的益处,其教学很多都脱离专业实际,使得一些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国际化课程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概念—过程”性设计理念可以弥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课程设计强调学生概念性理解的发展,关键性知识内容的掌握和行为能力的表现。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较,这种课程设计更加强调学生自主行为的设计。
国际化课程设计首先要符合科学性、系统性与“以生为本”等原则,“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的设计基本原则是解决课程设计中的“知”与“行”的问题,“概念”代表“知”的范围和层次,“过程”指应达到的行为能力的程度,课程设计实现知行结合。因此“概念—过程”性课程设计原则应该综合以上几个原则的特点,以“概念—过程”课程设计原则为基本进行设计。[3]
“概念—过程”模式的倡导者认为,国际化课程的设计应提高对学生所应掌握知识的标准,深化关键性内容。另外,在国际化课程教学中,还要注意到与前期基础英语、前期双语课程及后期双语课程的衔接。因此课程设计者必须决定什么是真正“关键”的知识,什么是“关键”的英语知识;设计怎样的学习主题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掌握什么程度的专业知识,什么程度的英语知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要把每一阶段的关键内容、主题和学科概念相联系,需要设计者选择更具包容性的主题来整合关键性内容并确定概念性结构。例如: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这门课,前期已经上了汽车构造的双语课,学生对汽车的专业词汇有了较好的掌握,且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大多数达到了国家英语六级水平,因此在此基础上选用原版英文教材,用英文授课,是在认知了学生现有的基础的情况下提出的,具有可行性。
“概念—过程”课程模式设计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解决课程设计中“做”的问题,以体现“过程”的特点。这一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学生行为表现的标准和达成这一标准需要完成的系列复杂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师生互动,竭尽所能地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确实的体验,最后转化“形成品质”。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一方面来。重点在于学生的体验。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与国际化课程教学的目标,采用“概念—过程”教学的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起必要的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用专业英语表述基本概念,讲述原理和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2)使学生掌握主题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和信息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某一工作状态下,传感器的信息获取、控制器内部的控制方式和输出方式以及执行机构最后所产生的动作进行探讨,然后小组分工,由每个学生用专业英语讲述不同部分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多种机会和多样性的选择,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体验学习方式的综合性,使学生了解从不同侧面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拓宽学习的渠道。
(4)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5)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国际化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教学与英语学习相辅相成,通过讲述专业名词、增加英文资料阅读量、课堂上的英文互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锻炼了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因此,教学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在英语环境中对车辆工程的知识勤于了解,喜欢学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的诸多能力。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课程国际化的实施中,面对所涉及的前沿领域的科学知识,组织学生成立问题分析小组,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收集、组织材料、备课和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在学生和教师作为共同学习者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主题参与研究。这个要求决定了其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阅读和浏览大量的信息资源,随时了解最新的汽车电器与电控的设备和原理,形成具有在各种信息材料中寻找规律与联系,归纳关于事实的重要理解和更深层的概念性观念。对于学生而言,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过程能力的提升。
交互式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团体或小组为形式,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课程中互相提供英文的信息,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4]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国际化课程教学还处在实践过程中,课程模式设计主要采用了“概念—过程”模式,在课程的设计中,还重点关注与学习者的生活、文化背景相联系并与课堂外的现实世界相融合的知识;激励学生自觉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强调知识的转化等。然而,由于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教学水平还不太高,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还存在不足,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今后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继续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出更灵活多样的学生喜爱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来推动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课程进一步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