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蓓蓓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互联网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壁垒逐渐被打破,网络语言融入现实语言世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学现象。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失范对现代汉语的冲击,需要深入分析网络语言产生根源、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对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相关学者研究主要观点认为,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年龄段更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3],网络语言对高职学生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4],对社会话语权的追求、反叛精神、心理因素等是青年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深层原因[5],网络语言现象也凸显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崛起[6]。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为手段,重点探讨净化汉语言环境、规范汉语应用,促进网络与语言文字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7]。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移动网络速度大幅提升,网络接入环境变得多元。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尤其是受防控的影响,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授课逐渐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式,学习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碎片化不意味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稀碎”,高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先结构化,后碎片化”,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目的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较新形态的大学教育方式,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之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掌握较宽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人才[8]。重视高职学生群体的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对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了解汉语言文字、增强其母语应用能力,乃至全社会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托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课题组对省内典型的高职院校(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芜湖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贴吧中的文章随机取样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对高职学生网络语言失范的种类进行梳理,主要划分为:错别字、谐音替代、符号图画生造字、合音缩略、其他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失范率达到3.6%。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高职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课题组依托融合媒体投放问卷调查,以安徽省内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参照实际调研数据结果,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分析网络语言对其汉语语言文字能力影响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网络语言,帮助学生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致力探索高职语文课程建设发展新方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20年12月28日—2021年2月15日,调查对象是安徽省内高职学生。为了增加调研结果的可对比性,课题组主要对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法律文秘、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十个不同专业在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安徽省内高职院校的全日制在籍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种:高考统招、分类招生、社会扩招。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高考统招、分类招生、社会扩招学生比例分别为:42.97%、43.15%、13.88%。这三类学生虽然都是在籍的全日制高职生,但是从招录形式、文化基础、培养模式、学习形式到年龄结构均有较大差异,全面考虑不同的招录形式,并合理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样本对于全面了解、分析学生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实证分析法进行。课题组依托问卷星网络平台生成问卷并发到学生线上学习班级,共计发放问卷1805份,回收有效问卷1722份,有效率为95.4%。
此外,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提交问卷最主要的方式是手机和微信。信息载体的变化也从侧面折射出当代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本次参与问卷的1722名学生中95.12%的学生生源地为安徽,其中省会城市14.11%、其他地级市20.15%、县城25.15%、农村生源40.59%,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网龄在5年以上的占76.87%。经过对问卷进行定向分析,我们发现生源地、学生的年龄、网龄等因素对于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程度有一定影响,在网龄较长的高职学生中,城市生源学生多于农村生源学生,农村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不如来自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的学生,另外46岁以上的学生均认为自己不是很了解网络语言。
三种不同生源的学生中,高考统招学生相对来说文化课成绩最好;高考统招和分类招生学生以高中应届毕业生为主,年龄差较小;而社会扩招学生相对来说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复杂,最小的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最大的超过50岁。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在很多选项上扩招生出现数据两极化情况。学生的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因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聊天工具、浏览网页、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和游戏。从调查情况来看,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高职学生比例不小,其中男生占比高于女生、城镇生源学生占比高于农村生源学生。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对网络游戏平台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管规范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政策手段,进一步规范网络游戏平台。网络环境的净化,尤其是网络游戏平台的净化必将对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产生卓有成效的正面影响。
调查显示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判断有差异。法律文秘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网络语言影响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大,心理咨询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比例则相对较小。从法律文秘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结构来看,语言类、写作类、文化类课程的开设科目和总课时明显高于心理咨询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由此可见,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对于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净化语言环境,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问卷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网络即时工具中使用网络语言较多。52.1%的学生选择了“大多数时候会同时使用文字和语音”,42.4%的学生则选择了“大多数时候使用文字”,只有5.5%的同学表示“大多数时候使用语音”。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在网络空间语音、文字都会使用,但他们使用文字的情况明显多于语音。通过对部分参与问卷的同学进行访谈得知,语音虽然更加迅速高效,但是用文字交流比较安静,不会打扰到别人。他们更多时候是根据使用环境来选择网络沟通方式的。在这场无声的交流中,学生的文字还常常夹杂着表情包、动图、搞笑图片、短视频等。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深具互联网色彩,受到年轻学生的喜爱。
大部分高职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对象为同龄人,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老师、长辈为网络语言适用对象。不论什么年龄层次的学生都更爱对自己的同学、朋友等年龄相仿的对象使用网络语言,而且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爱用的网络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使用态度多“佛系”,比较随心所欲,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网络语言他们也有自己的态度与判断。大家对于在微信、QQ、博客、论坛、网络游戏、视频弹幕、广告等网络环境中使用网络语言持反对意见较少,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新闻出版物、机关公文等网络环境使用网络语言持反对意见的则较多。在对待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态度上,有87.4%的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必须要”或“可以有的”,只有4.7%和7.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和“无所谓”。他们已经认识到即使在网络虚拟空间,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网络环境,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9]。一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加大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和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汉语言文化课程教学中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将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引入传统课堂,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化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教育工作研究需要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教育、服务学生,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研究必须紧跟时代要求,深入研究当代高职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特点、发展动向和产生的重要影响,加强网络语言运用方面的专项研究。三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突出引导作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优秀的汉语言文化课程去教育引导学生,用优美丰富的汉语语言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带领他们共同领略诗词文章的文化与魅力,钻研传统语言文化,夯实汉语文字基础,鼓励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净化汉语言文字的使用环境。四是课堂教学需要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一刀切”,视一切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课堂教学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建立包容的教学环境,实现与青年学生的良好沟通共鸣,在增强学生语言规范性的基础上,最大化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网络语言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又能兼顾规范化原则。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要消灭它,而是应该在接纳、了解的态度下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改进,将其纳入正规语言的范围之内,用于增强现代汉语表达能力,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酌情引用部分健康活泼的网络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吸引力,拉近师生距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应注意,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定,不利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也不具备课堂教学意义,不能随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应认真甄选识别。
高职学生仍处于自我意识尚未发展完善的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与选择时期,他们缺乏成熟的思辨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受到影响和误导。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对汉语言文字规范的宣传力度,利用课堂教学、校园宣传栏、学校网络论坛、贴吧等宣传阵地,通过组织辩论、开展讲座、张贴海报、校园广播、拍摄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形成良好校风,强化学生在网络空间下语言文字表达的规范意识;高职院校应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学生上网行为要尽量进行实名认证,通过技术手段将学生学号等身份信息与校园网络登录窗口进行对接,从源头上监控学生上网行为,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网站拒之门外;加强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倡健康上网行为,避免学生以网络不良言论影响互联网秩序,消除网络语言给高职院校及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网络世界的纯洁性;高职院校还应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对于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疏导干预。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使用网络语言,只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一是突出政府职能部门的制度规范作用。政府部门应坚定不移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普通话推广普及力度,完善汉语言文字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相关配套规章,依法加强管理,以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作为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用语用字[10]。二是突出媒体机构的传播引导作用。媒体机构应当加强对网络平台汉语言文字使用的监测把关,坚决制止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在社会流行。主流媒体还必须发挥规范引领作用,正确引导广大网民的网络语言表达习惯,用深度思考代替娱乐盲从。三是突出学校的教育培训作用。教育部门要重视对青年高职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全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引导、推动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力求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