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M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

2022-03-14 05:34沈海超
石油钻探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气藏压裂液水平井

王 平, 沈海超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加拿大M气藏位于加拿大西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尔伯达省交界处,南北长1 200 km,东西宽 500 km,平面分布面积 16×104km2。M 气藏西部以洛基山逆冲造山带为界,储层埋深在0~4 100 m,厚度在 0~500 m[1–2]。M 气藏勘探开发始于1950年,初期主要开发构造、岩性圈闭等常规油气区域;2013年,4家独立能源机构计算M气藏天然气可采储量为 1.27×1012m3,凝析油 1.54×108t,天然气液(Natural Gas Liquid)1.97×108t,是北美地区五大气藏之一。

2005年之后,多家公司开始着手M气藏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工作,开发初期钻井完井施工效率低,单井产能低,单井成本高,极大地影响了气藏的开发效益[3–4]。为进一步降低致密砂岩气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笔者针对气藏储层厚度大、钻井效率低、单井产能不高的问题,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从开发层系划分、开发井网部署、钻井完井施工参数优化及井工厂开发等方面进行气藏开发优化研究,通过合理划分开发层系、优选钻井完井施工参数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钻井完井施工效果,施工效率和开发效益同步增长,实现了M气藏致密砂岩气的优快钻井和高效开发。

1 气藏概况

M气藏主力储层为三叠系M组砂岩,根据油气成藏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平面上可将该气藏分为2部分:东北部为常规油气藏,以高孔高渗的砂岩储层为主,平面分布面积 7×104km2;西南部为非常规气藏,是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分布面积9×104km2,如图1 所示[5–6]。

图1 M气藏平面分布Fig.1 Plane distribution of the M gas reservoir

M致密砂岩气藏源岩为M组上覆的Doig组泥岩,Doig源岩的成熟度随埋深增深而逐渐升高,由东北向西南部逐渐由未成熟阶段演化为成熟—凝析油气—过成熟阶段。Doig源岩与M组储层呈侧向接触,油气侧向运移到M储层中,对应烃源岩成熟度的变化,气藏从西南到东北方向由干气气藏向油藏过渡。

2004年,M气藏有常规勘探开发井2 000多口。2005年开始,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和钻井完井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工作逐渐转移到M致密砂岩气藏,致密气产量迅速增加。截至2018年,M致密砂岩气藏在产水平井6 000多口,致密气产量1.98×108m3/d。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开始,尽管国际气价下跌,但得益于开发成本降低和开发方式不断优化,M致密砂岩气藏的产量不断增长。

2 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M致密砂岩气藏分布面积大、储层厚度大和纵向与平面上存在非均质性的特点,研究形成了地质工程相结合的开发层系划分技术、根据大数据机器学习优选钻井完井施工参数技术、低成本优快钻井技术、压裂后返排技术和井工厂立体开发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益的目标[7–8]。

2.1 地质工程相结合的开发层系划分技术

合理的开发层系划分有助于合理部署井网,减少开发时的层间干扰,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在非常规油气储层,要综合考虑地质和压裂工程因素,确定合理的开发层系[9–10]。非常规油气藏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是尽可能实现一套开发井网充分动用一套开发层系,同时要避免垂向上出现井间干扰,影响单井产能[7]。

地质研究表明,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源来自东北部加拿大地盾。东北部靠近物源方向,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滨岸—前滨相,沉积粒度较粗,形成了高孔高渗的砂岩储层;西南部远离物源区,沉积相类型为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粒度较细,形成了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见图2)。由于物源供给充分,沉积时间长,非常规储层厚度达200~300 m。受稳定沉积环境的影响,储层岩性均匀,为均质粉砂岩,内部无岩性隔层,对于如此厚的致密砂岩,一套水平井井网难以实现充分开发,要提高采收率,需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在纵向上部署多套水平井井网。

图2 M组地层沉积相图Fig.2 Depositional facies of the M Reservoir

结合沉积特征分析及测井曲线特征,可将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划分为上下2段,2段的厚度都在100 m左右。上段为浅灰色粉砂岩,构造现象丰富,表明地层沉积时水体能量较高,位于风暴浪基面和晴天浪基面之间的滨岸—浅海过渡带;下段为深灰色粉砂岩,呈块状结构,表明沉积时水体能量较低,位于风暴浪基面和最大风暴浪基面之间的半深海相。

使用Gopher软件,进行压裂模拟,计算压裂形成的裂缝高度。根据岩性及油藏特征,参考北美地区非常规气藏开发经验,增强模型的精度,不断优化调整M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模型。在地质模型基础上,模拟分析加砂强度分别为1.2,1.5和1.8 t/m时的压裂裂缝高度,结果表明,压裂改造裂缝高度在 35~60 m 之间(见图3)。

图3 不同压裂施工参数的裂缝高度模拟结果Fig.3 Simulation results of fracture height under different fracturing operation parameters

综合考虑储层沉积相分析及压裂模拟结果,纵向上将M致密砂岩气储层划分为4个开发层系,每层厚度30~60 m。其中层系1、层系2为滨岸—浅海相,层系3、层系4为半深海—深海相,实现了地质分层、沉积相和压裂造缝高度的统一。根据开发层系划分结果,要实现气藏的合理开发,纵向上需要部署4套开发井网。

2.2 大数据驱动的水平井参数优化技术

钻井完井技术进步是非常规油气开发实现突破的前提条件,是非常规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10]。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平面分布广,纵向厚度大,横向和垂向物性变化大,需要根据储层具体的特征,确定合理的钻井和完井施工参数。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M致密砂岩气藏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层位实施了6 000多口水平井,对这些井的钻井和完井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地质、钻井、完井和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优选施工参数有很大的帮助。以前进行分析时,一般使用二维或三维交会图,能够分析2个或者3个变量与产能之间的关系,但是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参数较多,其中工程参数包括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加砂规模、压裂液体系和水平井井间距等,地质参数包括气藏的油气比、储层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储层埋藏深度等,采用传统的交会图法很难分析得到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程度。为了优选最佳施工参数,充分利用北美地区数据共享的优势,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特征的气藏,优选最佳的钻井和完井参数[11–12]。

实际应用时,充分发挥多维、多因素的大数据分析优势,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计算出主要参数值。首选优选出有代表性、数据质量可靠的1 233口井作为训练数据,开展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储层物性、钻井完井参数等,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得出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油气产能,将机器学习分析的产能结果与实际产能结果进行比对,并不断调整,确保机器学习分析的准确性;在得到准确的机器学习结果后,对模型中分析得到的产能影响因素及参数计算SHAP(即沙普利加和解释,用于机器学习分析表征具体参数影响力大小)值,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单井产能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油气比、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压裂加砂量和垂深,其中工程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地质因素(见图4)。

图4 机器学习分析得到的产量影响因素排序Fig.4 Ranking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oductivity by machine learning analysis

机器学习分析认为,对于高油气比区,水平段长度不超过3 300 m时,产量与水平段长度线性相关;对于低油气比区,水平段长度不超过3 200 m时,产量与水平段长度线性相关(见图5)。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得到加砂量、水平井井间距的合理数值。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储层物性变化情况,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段的合理钻井完井参数。

图5 水平段长度对产能影响的分析结果Fig.5 Influence of horizontal section length on productivity

2.3 水平井低成本优快钻井技术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施工效率,是降低开发成本、实现经济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13–15]。依托北美地区高度发达的钻井完井服务体系,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实现钻井完井优快施工。

1)利用北美地区市场透明、竞争充分的优势,采取多口井打包统一招标、提高话语权、优选施工承包商、开展商务谈判等方式,控制和降低作业成本。

2)北美地区钻头制造商众多、服务市场完善,技术发展迅速、钻头升级频繁,特别是结合目标区地层特点的钻头个性化研发设计较为广泛。随着M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功开发,钻井工作量明显增加,该气藏储层的高效开发推动着高效钻头的研发及应用,尤其是针对该储层研发“个性化”高效PDC钻头,形成了较为完善、应用效果良好的PDC钻头序列。

2.4 闷井返排技术

压裂返排施工时,初期采用压裂后立即返排的方式,尽量缩短压裂液与储层的接触时间,以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随着对储层认识的深入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目前更多地采用压裂后关井、闷井2~3月再返排的方式。与即时返排相比,闷井返排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减少支撑剂回流。压裂后关井,待裂缝闭合后再返排,可以减少支撑剂排出,有利于裂缝支撑,提高裂缝连通性,提升压裂效果。同时,支撑剂返排量减少,还能够降低地面设备损耗。

2)返排率和压裂液处理成本低。压裂液返排量减少,可以降低压裂返排液运输和处理成本。

3)提高产能。压裂液缓渗的过程,以及压裂液与油气之间在重力作用下的分异流动过程,都有利于缓解砂堵,促使裂缝二次扩展,增大改造体积,提高产能。实际生产数据也表明,闷井后裂缝半长和渗流面积都有了较大提高,单井产能得到较大提升。

传统观念认为[16],压裂液为外来流体,对储层具有伤害作用,因此压裂后应当尽快返排,以减轻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闷井技术延长了压裂液与储层的接触时间,因此应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压裂液与储层的配伍性。对于膨胀性黏土含量高的储层,如使用水基压裂液,闷井后水基压裂液的渗吸会引起黏土明显膨胀,造成渗透率降低、水锁风险较高,不推荐压裂后闷井。分析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岩石矿物发现,砂岩储层石英、长石颗粒稳定性强,影响储层稳定性的主要是胶结物。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和黏土,其中黏土矿物受水基压裂液的影响较大,可能出现黏土膨胀堵塞孔隙。黏土矿物分析表明,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水敏性较强伊/蒙混层矿物的含量极低,因此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水敏性较弱。采用滚动试验测试储层岩石在滑溜水压裂液中的稳定性,其稳定性为强—中等,说明压裂液对储层岩石影响不大。闷井和不闷井的井试井分析结果表明,闷井后裂缝半长、渗流范围都有了较大提高,表明闷井能够提高产能。

2.5 井工厂立体开发技术

采用网状水平井组的“工厂化”高效开发模式, 将三维开采区域空间进行了立体化扩展, 对于提高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田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十分明显, 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模式。“工厂化”模式基于工厂流水线作业和管理程序模式,有助于实现设备利用的最大化、提高作业时效、缩短投产周期和降低作业

成本[17–19]。

“工厂化”钻井是在同一井场实施的丛式水平井钻井,地面井口距离一般为5~15 m,钻机搬家均采用底部滑动移动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搬迁时间、降低了成本。北美地区非常规油气开发普遍采用井工厂模式,水平井段间距100~50 m,水平段长度1 000~3 000 m。近年来,随着钻井技术进步及井工厂不断推广,同一井场水平井数量明显增多。

“工厂化”压裂具有良好的压裂配套设备、合理的设计,以及工厂化、流水线化的压裂管理模式,一般可分为单井顺序压裂、多井“拉链式”压裂和多井同步压裂等3种作业方式,其中“拉链式”压裂、同步压裂可通过应力叠加效应大幅度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并在M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得到验证。

针对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砂岩厚度大、井工厂立体开发需要纵向多层布井的特点,为进一步增强储层改造效果,减小井间干扰,在北美地区非常规钻井完井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M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工厂化”钻井完井开发先导试验。针对该厚层储层,纵向上采用“W”形布井方式(见图6);采用“工厂化”钻井完井施工,单井钻井完井成本降低了15%左右,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6 “W”形布井方式Fig.6 W-shaped well pattern

3 应用效果

2020年,M致密砂岩气藏一平台6口井应用了上述技术,纵向上针对层系2和层系3采用“W”形布井方式,水平段采用“PDC钻头+旋转导向工具”钻进,使用水基钻井液,完钻井深由4 600 m增至 6 000 m,水平段长度由 1 800 m 增至 3 000 m,钻井周期由初期的 38 d 降至 28 d。

根据模拟结果,水平井井间距设定在300~400 m,在实现储层充分改造的同时,减少井间干扰。压裂级间距由100 m加密为50 m,压裂加砂规模由1.0 t/m提高到2.0~3.0 t/m,施工参数优化后,单井产能与施工参数近似线性关系增加。

采用闷井返排方式,压裂后闷井14 d左右,返排见油气时间由原来的3~4 d缩短至返排当天,并且产水量明显降低。有1口井因地面设施等原因闷井1年半,投产初期日产油量191 m3,日产气量29×104m,由于闷井时间长,压裂液充分滤失至地层,初期不产水;投产 45 d 后,日产油 80 m3,日产气量 14×104m3,日产水量仍非常低。

通过优选钻井参数及应用井工厂模式,明显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井身质量,实现了提高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的目的;开发效果改善明显,产能与施工参数基本实现同步倍数增长。采用新工艺、新参数的井与采用原参数的井相比,平均单井产量增加了一倍。

4 结论与建议

1)地质和工程相结合合理划分开发层系,确定开发井网部署,是M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的前提条件。

2)根据M致密砂岩气藏油气性质和储层地质特征,优选合理的钻井完井施工参数;采用机器学习分析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合适的参数值,是实现高效开发的有效措施。

3)通过优选新型钻头、优选钻井液体系和优化井身结构,降低了M致密砂岩气藏致密气的开发成本,提升了北美地区非常规油气抵御低油气价冲击的能力。

4)通过技术研究,M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应当根据地质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钻井完井研究和施工工艺,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实现致密气的高效开发。

猜你喜欢
气藏压裂液水平井
气田开发中“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理念的形成、发展及理论内涵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致密气藏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耐高温交联酸压裂液的研制及其性能评价
一种清洁压裂液性能评价研究
一种利用温敏型泡沫压裂液进行重复压裂的方法及应用
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及评价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煤层气新型“L”型水平井精确连通技术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