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龙
化工企业生产特点是连续化生产,产品工序较多、生产周期较长,每种物料投料时点不同,每道工序产出中间体不一定出系统,如何能更准确的核算成本,在产品中直接材料的计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产品亦称在制品,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尚未最后完工的产品。广义上是指指从原材料、外购物投入生产到制成成品出产前,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需要继续加工的产品,包括存在于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和存在于车间内部的在制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定义: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生产成本构成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消耗、折旧、其他制造费用等,完整的在产品成本均应考虑上述各种构成。
从成本构成考虑,化工生产企业的在产品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各项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的范畴包括已经领用但尚未投料的原材料、正在投料和已经投入到设备中的原材料、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及流转到下一工序的中间体、尚未完成烘干包装或质检合格的产品。本文以直接材料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在产品中直接材料的计量、核算。
化工生产企业的大部分工序都是化学反应,每一道工序投入产出的比例,受反应时间、温度、搅拌效果、原料差异等各种条件影响,很难做到各批次完全一致;生产过程本身也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寻求更加合理的反应条件的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通过对每道工序在产品的准确核算,计算出每种原材料的消耗数据,并通过连续的指标对比、进行分析,是生产过程控制、优化工艺的前提。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定价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关节;要保持一个积极、灵活的价格体系,需要及时的市场信息和准确的成本核算作为支撑,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掌握定价策略的主动性。
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常见方法有分批法、品种法、分步法等,化工生产企业由于自身连续生产的特点,通常采用品种法;由于产品生产步骤较多,为了准确核算每一道工序半成品成本,也会同时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连续生产并且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系统中会有各种各样进行到不同生产步骤的在产品;会计核算中“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需要按月进行成本核算,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在产品,其成本能否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核算,将对对完工产品的成本核算准确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化工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种类繁多,领料之后会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分批或通过不间断滴加方式投入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生产到不同的工序会以各种不同的状态共存或形成了新的中间体,使用各种不同的存储容器等。
化工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从实物形态上分固体原料、液体原料,液体原料一般按照重量采购,存放于大型储罐;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根据生产工艺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存放在各类储罐当中。
第一,罐储物料按重量购进,生产领料大部分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生产车间,过程中使用流量计计量,需要根据密度进行重量和体积的换算;盘点时则相反,需要根据液位计显示的液位刻度进行容积计算,再换算成重量;并且不同温度情况下,物料的密度会发生变化,由于物料数量大,微小的密度变化也会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第二,储罐的不规则性增加了计量的难度;常见的储罐有卧式储罐和立式储罐,立式储罐又分为平底罐和球底罐或锥底罐。
第三,液位计的安装受储罐形状和高度的影响,零液位很难对应到储罐的最底部,即使是立式平底罐,也很难做到。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计量和换算的准确性。
第一,从投料到产生中间体,中间有一个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物料的状态、数量会发生变化,这就给盘点时的识别和计量带来困难。
第二,产生的中间体不出系统,其数量确认本身也是个难点。
第三,中间体并非100%纯度的物质,连续生产过程中会携带部分溶剂流转到下道工序中,其质量、含量指标,影响中间体计量准确性。
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不出系统的中间体,没有实物出入库的管理,大多是通过交接单和操作记录进行管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很难做到对于每一步产生的中间体进行成本核算。盘点出来的中间体数量,如何折算成金额计算成本,需要财务与生产共同协商确定方案。
首先,会计核算是在会计分期前提下,对同一个时点所有在产品进行计量;化工产品生产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化学反应,在每个时点上物质的属性和数量都不相同;而盘点工作是比较长的一个过程,这就与同一时点的要求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次,盘点的众多物料,如何快速核算出在产品成本,分析完工产品及半成品消耗数据,及时性对于指导生产管理至关重要;这就对盘点的方法、分工、硬件配置等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1.液位计。常见液位计有磁翻板液位计、雷达液位计,主要用于显示罐储物料数量,通过液位计能够直接看到罐内物料液面高度。磁翻板液位计一般安装在储罐外部侧面,通过肉眼观察可以看到液位高度;雷达液位计一般安装在储罐内部顶端,使用数据传感器结合DCS使用。
2.质量流量计。罐储物料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生产车间,质量流量计主要用于这类物料计量;车间内部中间体在各工序之间流转,也可能会用到质量流量计。
3.称重模块。生产过程中的反应釜,一般会安装称重模块,可以直接显示釜内物料重量,用于监控投料数量及中间体重量。
1.立式储罐。立式储罐的特点是上下横截面积相等,液位计的每个刻度对应的体积相等;是储罐当中比较容易计量的,只需要测量出储罐的直径,计算出横截面积,乘以液位计高度即可得出相应的物料体积。但是由于液位计安装高度问题,液位计零刻度可能与储罐底部并不是相同高度;若是液位零刻度高于罐底,需要通过定量加水的方式,测量出零液位对应的储罐体积作为常数;罐储物料体积=截面积*液位高度+常数。若是非平底罐,也需通过加水方式,一直加到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位置,计算出该液位对应的体积作为常数;罐储物料体积=截面积*(液位高度-常数对应刻度)+常数。
2.卧式储罐。卧式储罐的形状就像一个滚筒,上下横截面积不同,很难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出每个刻度对应的物料体积,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空罐定量加水的模式,一般以10厘米液位为单位,事先测量出每个刻度对应的体积,统计一张储罐液位与体积对应表;实际盘点时若是处于两个刻度中间,使用内插法计算出对应体积,与实际体积产生的误差不再细究。由于受工艺条件及空间限制,生产中会使用各种规格的储罐,对于不同规格的储罐,需要逐个测量体积形成对应表。
3.物料密度。不同物料密度不同,并且随着温度变化会上下波动,需要根据测量的比重,乘以体积得出物料的重量。若是物料耗用量比较大,盘点误差对消耗影响不大,也可以根据常温下比重直接计算,不必每次盘点都测量比重。
化工生产的每道工序都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物质,生产当中称其为中间体;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量:
1.投料记录。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生产过程的投料记录需要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每种物料的投料时间、数量、方式等;对于反应中的物料,如果仍在同一容器之内,可以直接按照投料记录的物料、数量进行盘点。
2.液位计。对于已经形成新的中间体,有可能已经有部分中间体已经转到下个生产工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用投料记录来作为盘点依据了,需要通过液位计刻度,按照罐储物料的计算方式计算体积,再根据比重计算出重量。
3.称重模块。由于液位计的方式计算比较复杂,对于盘点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成本效益原则和过程控制的管理角度考虑,结合设备状况,也会在部分储罐上使用称重模块,可以随时显示储罐重量;对于储罐自重,一般会在空罐时将显示初试数量调整为零,称重模块显示的重量即为罐内物料重量,不必再扣除皮重。
4.投料过程中的计量。化工生产是连续不间断的生产,有些物料因为工艺及安全要求,需通过缓慢滴加的方式投料。如果盘点时点刚好在投料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投料记录统计已经投入的物料种类、数量;正在投料的物料,需要根据投料进度以及计量罐的情况,计算或估算出已经投入的数量,同时登记该物料本批次尚未投入的数量,避免盘点重复或遗漏。
中间体是一个新的物质,由于生产管理及核算水平限制,不太可能对每一种中间体都进行成本核算;如何确认中间体的价值,是在产品成本核算中的一个难点。
1.中间体含量。中间体是有杂质或者是携带一部分溶剂的,并非100%纯度的物质,首先需要对中间体的含量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有效成分的比例。
2.中间体成本折算。实际生产中的物料损耗,不能简单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投入原料品种和数量;对于在产品中的中间体,可以采用当月平均消耗折算出对应原料品种和数量,作为核算在产品成本的依据。
1.事前准备工作。首先,事前要发布通知,明确盘点时点,尽量避开物料频繁变动的时点;其次,组织足够的人手,熟悉物料性质及生产工艺的人员,会大幅提高盘点效率;再次,现场准备工作,对于现场余料提前摆放整齐,做好零星物料的计量和标记工作,提高盘点时效率;最后,盘点表准备工作,由于各车间物料品种比较固定,各种物料的存储方式、容器数量相对固定,可以提前预制盘点表,按照工序或盘点顺序,直接在盘点表上整理好相应的物料名称,对于多个容器存储的物料,可以在盘点表上准备好每个容器的位号、对应的物料数量;需要通过液位计算体积再折算重量的物料,可以直接把计算公式或对应表准备好,做到每个容器单独登记,以便复核;为方便盘点后计算,盘点表可直接在EXCEL中预制,既能节约盘点时间,又能提高盘点后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多工序同时盘点。多工序同时盘点是压缩盘点时长的重要手段,需要发动财务、生产、工艺等各岗位人员共同参与,在事前进行明确分工,做到有序盘点,不重不漏。
3.盘点过程。为了提高盘点效率,盘点表已经标记了容器的位号和物料的名称,盘点过程只记录各种物料数量;固体原料是标准重量的直接记录包数,液体原料和中间体直接记录液位刻度,不要在盘点过程中计算物料重量和中间体折算原料,节约盘点时间,同时做好可追溯的记录。
4.计算结果。提前在EXCEL中预制的盘点表,将盘点的物料录入,可以快速完成盘点数据统计;罐储物料需要提前预制液位计与体积对应表和物料比重,以便录入液位数据能够直接计算出物料重量;中间体还需要提前预制好中间体对应的物料,可直接计算出中间体折算的物料品种和数量。
5.成本表分析比对。首先,根据盘点结果,核算出盘点周期内的各个工序的产量,每种物料的总消耗和单耗;总消耗=上期库存+本期领料-本期库存;单耗=总消耗÷产量;然后,将本期单耗数据与以前各期单耗数据进行环比分析,如果制定考核单耗或者目标单耗的,要进行对比分析。
6.差异核实。对比分析差异较大物料,要回现场对盘点数量进行复核,确认盘点准确性;如果不是盘点问题,生产、工艺等部门人员需要对差异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寻求改善措施和解决方案。
7.设备硬件配置。雷达液位计、称重模块等硬件配置,会大大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减少计量和计算误差;DCS操作系统可以远程查看液位、重量等数据;先进的设备不仅对盘点有利,也能提高生产过程管理,企业应有计划的逐步加强硬件配置。
随着企业发展,协作共赢已是主旋律;良好的分工协作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盘点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任何工作都有技巧和方法,事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盘点前现场整理、罐储物料的各类常数、中间体与原料的对应表、盘点表与计算表等,都需要事前做大量的准备;盘点人员需要了解生产过程,熟悉各种物料的性质,掌握各种容器的识别和计量方法,才能能够提高盘点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提升盘点以及整个生产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