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分析与实践
——以南方某镇区域为例

2022-03-14 10:18刘苛
建材与装饰 2022年6期
关键词:雨污排水管氨氮

刘苛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6)

0 引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2019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同时方案还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mg/L的,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

1 背景调查

截至2021年底,系统现状污水厂已建成规模为4万m3/d,近期规模为6万m3/d,远期规模为10万m3/d,实际运行规模约2~3万m3/d。进水设计COD浓度值为300mg/L,BOD浓度值为150mg/L,氨氮设计浓度值为30mg/L。出水常规指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V类水标准中要求的较严值。近几年实际进水变化情况如表1~表4所示。

表1 2019—2021年污水厂进水量 单位:万m3/d

表4 2019—2021年污水厂氨氮浓度 单位:mg/L

自2019年全面提质增效工作开展以来,污水厂进水水质浓度整体有显著的提高。2020年1月—10月污水厂COD浓度平均值已达到132.01mg/L,BOD浓度平均值55.82mg/L,氨氮浓度平均值12.98mg/L。

2 理论分析

表2 2019—2021年污水厂COD浓度 单位:mg/L

表3 2019—2021年污水厂BOD浓度 单位:mg/L

通过2021年各月份自来水厂的用水量数据统计,该区域日均供水量约为6.02万t/d,其中工业用水量为2.58万t/d,理论污水量为1.97万t/d,生活用水为3.44万t/d,理论污水量为2.81万t/d。

通过现状排水区域划分及调查各工业企业的分布位置分析,纳入市政污水系统范围的日均工业企业污水总量为0.73万m3/d,分散处理污水系统范围内的日均污水总量为1.23万m3/d。

计算得出纳入市政污水系统的现状污水量为2.59万t/d。对现状生活污水典型排水单元大户进行水质监测:其中工业区COD浓度平均值180mg/L、氨氮浓度平均值15mg/L;生活区COD浓度平均值300mg/L、氨氮浓度平均值40mg/L。

按照各水量占比,计算现阶段污水厂理论污水浓度应为:COD 266.62mg/L,氨氮32.86mg/L。

3 存在问题

以现状本底数据为基础结合已实施项目资料,划定范围内排水分区及排水单元界限对现状泵站、主管、支管布设监测点进行初步监测。其中泵站设置固定长期一级点,监测氨氮(化学法)、COD、液位及流量,监测频率为2h一次;主管设置固定长期二级点,监测氨氮(光学法)、COD、液位及流量,监测频率为5min一次;主管接驳口设置固定长期三级点,监测COD、液位及流量,监测频率为1天三次取样;支管设置移动短期四级点(必要时),监测COD、液位,监测频率为1天三次取样。该片区共设置24个监测点,初步监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监测点结果统计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区域内主要问题如下。

(1)按照降雨及未降雨时间分析片区内主管均满负荷运行,其中10—11月份降雨量少,管道运行水位有所下降。从监测点分布及主干管水位情况分析,片区主干管运行水位直接影响支管水位,并且有污水倒灌的风险。

(2)部分片区水质浓度偏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仍存在管网空白区污水直排或溢流进入了河道。

(3)低浓度外水进入,降低了管道内污水浓度,同时也挤占空间导致污水无法顺利接入。管道内水位过高也会导致流速降低,使污染物沉积堵塞管道,降低了效能。

(4)市政主路的雨污水错混接,小区的雨污混接,沿街店铺混接乱接。

(5)存量历史管网缺乏管养及维修,系统内存在管道缺陷、破损、坍塌及高程设置不合理情况。

对比实际污水厂进水浓度COD 132.01mg/L,BOD 55.82mg/L,氨氮16.98mg/L,以流域内河涌水为外水来源(检测指标:COD浓度平均值13mg/L、氨氮浓度平均值1.57mg/L),按照水质平衡进行水质分析。

以COD指标为例2021年5—12月总计推测平均约有1.40万m3/d外水进入。

以氨氮指标为例2021年5—12月总计推测平均约有1.33万m3/d外水进入。

综上:对污水厂的实际进水水质、设计水质和外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当采用COD的水质指标做平衡分析可知,污水处理厂2021年的平均外水占比为54.75%;当采用氨氮的水质指标做平衡分析可知,污水处理厂2021年的平均外水占比为50.57%。

4 解决思路

综合考虑项目服务范围内现状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主要形成以下思路[1]。

以收污水、挤外水为主要工作方向。按流域、片区开展“收污水”工作,完善流域的排水管网,实现片区雨污分流,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开展“挤外水”工作,实现片区雨污分流,排出外水。

以源头改造、管网建设、管网监测诊断、管网改造与修复为主要措施;根据现状问题的分布特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将问题和治理措施进行归纳汇总,便于开展集中整治。

根据现状问题的集中分布特点及不同片区(流域)的问题权重,按照流域和排水分区划分,提出了“排水管网诊断及修复、老旧城区混错接改造、暗渠截流改造改造、厂网河一体化建设运营”等4个重点任务,便于优先集中开展工作。

5 技术路线

以问题为导向,按照解决思路,点对点确定技术路线。

(1)完善区域公共雨、污水管网系统。

(2)对系统内水位进行监测,降低系统运行水位,解决合流管溢流口、污水系统运行不畅等问题。

(3)对外水点进行溯源分析,采取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整治。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原则,将晴天外水截污点彻底改造,并对管道缺陷处进行修复整改。取消雨水系统总出口处截污堰或闸,旱季时避免大量清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提升污水浓度。

(4)整改现状系统中的错混接点,减少积存在雨水系统内的污水和污染物等;同时,避免雨季时,积存的污水和污染物溢流进河涌。

(5)还原区域内的雨水通道功能,通道内空间可作为排水调蓄空间,缓解周边区域的排涝能力,恢复其晴天排清水,雨季排洪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河涌的水质,初步实现长制久清的目标。

6 工程方案

全面梳理区域污水主干管网,系统性掌握现状污水主干管网情况,以分区为整体、子区域为单元,进行排水管网全面摸查。排水管线摸查成果绘制“污水管线摸查成果图”,图中应标识排水管管径、排水方向、附属构筑物、地面标高、管底标高、排水管与房屋、河涌、道路的位置关系等。针对管网普遍存在病害问题,结合摸查成果需进一步对存在病害的排水管线进行检测修复[2]。

6.1 雨污分流改造

合流制片区内部仅有一套排水管道,根据管网健康情况,按照雨污分流改造原则,新建一套或两套管网,其中保留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道,并对管道进行清淤,同时出户管改接入雨水管道;新建污水管网,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道。源头改造根据对改造难以程度、工程量以、污水流失量及外水入侵量等确定对混错接优先改造,对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逐步进行。主要包括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市政污水管网断头管打通、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沿河(渠)截污管网建设等4个方面。

6.2 管网监测与诊断

根据污水厂、污水泵站、污水干管主要节点的水质、水量监测,以及老旧管网的问题诊断和排查。管网改造和修复,主要包括:市政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市政污水管网问题修复等两个方面。摸查根据不同的管网情况选取不同的方式:能降水封堵的管道,封堵管道两侧污水井以及周边连接管等管口,确保该段管道不与其他管道连通,抽干管道内污水,采用内渗法检测管道渗漏以及破损情况,如24h后,管道内有污水存在,则须对此段管道进行检测;如管道内无污水存在,则不需检测修复该段管道。如管道封堵困难,水位难以降低,则采用带水摸查方式进行摸查。根据摸查的情况确定管道是否需要检测修复等。摸查是系统化梳理的关键,测量、检测修复改造是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存在错接、漏接、混接的管道,须进行错接、漏接、混接的改造;对存在断裂、破损的管道进行管道修复[3]。

6.3 雨污混错接改造

雨污混错接的形式可分为污水管接入雨水管、雨水管接入污水管两种。主要表现为小区内部混错接和小区出户管混错接。小区内部混错接造成小区内部污水进入雨水管道,造成污水流失;小区内雨水进入污水管道,造成外水入侵。混错接改造,小区内部重点排查和建筑立管、小区排水管网等存在混错接点,按照“雨对雨、污对污”的原则对混错接点位进行改造;小区出户管应重点排查小区接驳市政混错接点,按照混错接改造原则进行混错接改造。

6.4 信息化平台建设

通过监测数据支撑,建立可评估、可追溯、可控制的“厂—网—河”一体化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支撑排水系统的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项目的建设需要实现以下目标:建立管网管理、GIS应用、日常办公等核心基础信息化系统,实现排水设施运营的数字化管理。围绕污水处理厂、排水设施、排放口、污染源,建立排水管网在线监测体系、排水管网模型,实现排水安全运行、实时监测预警、管网运行预测,保障排水管网的可靠、安全运行[4]。整合排水管网、设备设施、监测、视频、人员、车辆等排水大数据,优化排水管网运维,分析各项排水运行指标,建立应急预警、上报、指挥机制,实现日常综合管理、应急调度、决策指挥等保障支撑体系。以日常排水管网、设备设施以及污染源点位的日常巡检、养护出发,对外勤运维工作实现全闭环的流程化管理,提升运维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升现场运维监管与执行能力。

7 保障措施

为保障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有效开展,污水厂浓度逐步提升,进一步提出非工程保障措施,包括:排水许可和临时排水许可发放方案、综合执法管理方案、排水设施后期养护方案和完善激励支持政策、信息化平台建设等。

排放污水可接入市政排水设施的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单位,应当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申请污水排入市政管网许可,依法规范接入,并严格按许可要求排放污水。对已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如工业企业、医院等)应实行重点管理;对影响一般或排放量较大的集中排水户可实行一般管理;对城镇排水设施影响较小的排水户(如居民小区、餐饮等)可实行备案管理。

排水设施后期养护方案应满足《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2016)中的相关要求。排水管渠、预处理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养护方案应包括管渠巡视的频率、养护的内容、标准、频次与时间要求等。

8 目标可达

本项目纳污范围总计10.36km2,服务人口12万人,项目通过连续监测、理论分析结合具体工程措施,积极推进现状排水管网的隐患修复、外水点改造工程、对合流管渠实施清污分流改造工作,达到取消末端截污的目的,减少外水进入,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解决雨季溢流和排水不畅的问题。项目新增收集污水量约1.4万m3/d。同时本工程通过与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程的同步实施相结合,根据排水单元设计方案,配套完善公共管网,公共管网的管径、标高、接驳点位置均与排水单元内部排水方案充分衔接,为单元污水提供市政接驳条件,实现从单元到市政路、污水厂污水管网的全覆盖,可实现市政公共道路的整体雨污分流,有效削减污水入涌COD负荷约3640t/年,氨氮负荷约400t/年。提升污水进厂COD浓度约达到约266mg/L,氨氮达到约30mg/L。从而改善河涌水质,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最终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雨污排水管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市政管网雨污管道工程施工的质控对策研究
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的管材应用分析
市政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路径分析
水产养殖中氨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