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2022-03-14 13:09杨小翠刘青松
河北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柱头彩画斗拱

杨小翠 刘青松

(华北理工大学)

一、清东陵及斗拱概况

(一)清东陵概述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好、体系最完整、布局严谨的清代帝后妃陵墓群[1],在2000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整个陵墓区占地2500km2,共有15座陵寝、200多座单体建筑。其15座陵寝当中有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陵、1座公主陵,共葬有157人。清东陵始建于1661年,自康熙二年开始修建,到光绪三十四年竣工,历时272年近两个半世纪,距今已经有360年的历史。清东陵是中国几千年来陵墓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建史上的杰作,它集中体现了清代建筑的发展和清代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帝王陵寝是时代的缩影,它的营建规模、建筑规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时代的盛衰,因时代关系,清东陵中各陵在建筑规模、建筑用料、工程质量、所用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它反映了清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清代历史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斗拱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建筑语言,是指安装在古建筑檐下或梁架间的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件,主要由斗形构件、拱形构件和枋木构件等结构组成。按照斗拱在其建筑物的位置,可以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外檐斗拱。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构造的斗拱是梁与柱之间过渡的构件,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屋檐的重量。但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斗拱的功能发生了缓慢的变化,承重功能逐渐被削弱。从现存的唐宋以及明清古代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斗拱由硕大变为纤小、由结构变为装饰的显著变化。梁思成先生所著的《清式营造则例》对斗拱的发展作了精确的论述:一是由大而小;二是由繁而简;三由雄壮而纤巧;四由结构而装饰;五由真结构而假刻的部分如昂部;六分布由舒朗而繁密[2]。斗拱是区分古建朝代的依据之一。由于各个地方的斗拱都各具特色,所以也是鉴别不同地域古建的重要依据。

明清时期由于普遍使用砖瓦建造房屋,抗雨水能力增强,替换了之前的土坯墙,从而使作为结构构件的斗拱和雀替失去实用意义,成为纯粹的建筑装饰。斗拱装饰特点呈现为结构化和立体化,其结构尺寸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模数单位,甚至成为区分建筑等级的标志,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文化符号[3]。

(三)斗拱种类

斗拱由5个部件构成:斗、拱、翘、昂、升。一组完整的斗拱称为攒,又可以称为朵。以攒或者朵作为计量单位,一组斗拱被叫作一朵斗拱。

斗拱按照使用部位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内檐斗拱主要是隔架科斗拱,在外檐斗拱中根据部位可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柱头科指的是位于柱头之上的用于支撑檐枋的斗拱。将屋檐的重量直接由斗拱传递到柱子上。从外形上看,柱头科斗拱的各个构件均比平身科斗拱的构件大。明清时期,柱头科斗拱主要用于承重。

平身科指的是位于两柱之间的、放在额枋和平板枋之间的斗拱。将屋檐之重由斗拱传递到水平额枋上,清代时,平身科斗拱排列比较紧密,成为装饰手法。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在大式建筑中使用频率很高。

角科指的是位于角柱之上的斗拱。一般在房屋转角的地方,角科有两个正面,将屋顶翼角之重传递到角柱之上。角科斗拱在所有斗拱中构造最为复杂。

清式斗拱的基本造型可以分为以下9类:单翘品字斗拱、单翘单昂斗拱、单翘重昂斗拱、单昂斗拱、重翘重昂斗拱、五彩重翘品字斗拱、七彩三翘品字斗拱、九彩四翘品字斗拱、一斗三升斗拱。通过这9种分别在柱头、角柱、额枋上的造型变化,出现了27种不同样式的斗拱。

(四)斗拱装饰

斗拱彩画由3部分组成:一是斗拱施色;二是挑檐枋施色;三是垫拱板花饰。明清时期彩画分为3种等级: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是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只有皇家宫殿和庙堂才可以使用,彩画图案以“龙”作为基本题材,图案上颜色多采用金色。

旋子彩画的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皇家次要宫殿和庙宇中,是彩画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彩画图案多是一些花朵和旋纹。

苏式彩画的等级较低,苏式彩画常用于皇家园林中,苏式彩画的等级由用金的多少和包袱退晕层次来区分。彩画图案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绘画多在弧形的包袱线内,题材大多是花鸟虫鱼和山水人物等。

这时期的斗拱彩画又分为3种等级:浑金斗拱、金琢磨斗拱、烟琢墨斗拱。

彩画手法主要有:沥金、贴金、扫青绿。在清代时,斗拱设色基本是青绿两色加金边或者黑边。清东陵中斗拱装饰都是旋子大点金彩画,只有慈禧的是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清代级别最高的彩画样式,以龙凤为基本题材,线条细腻丰富,风格富丽典雅,展现了清代高超的技艺水平。慈禧陵中采用了彩画的最高等级:金龙和玺彩画,利用木质本色,用金箔贴金。这种高等级的彩画工艺一般都用于皇帝登基理政的宫殿,例如,故宫的太和殿,一般不用于陵寝彩画,乾隆的景陵斗拱也只是旋子彩画,故只有慈禧陵施用了和玺彩画。其他殿都是旋子彩画,且大多数是青绿色或者蓝色。

斗拱刷色的规律是以角科斗拱和柱头科斗拱为标准,刷绿翘绿昂,平身科斗拱则应一绿一青,即绿翘绿昂,青升青斗。青翘青昂,绿升绿斗,既统一又有变化,显得不呆板。斗拱的其他部位,如垫拱板做法,轮廓要随斗拱。如金线者应沥粉贴金,刷绿边,有晕色者,应拉三绿晕色。垫拱板内心则随斗拱做法来定。如金线者则画龙凤,其余画三宝珠、金火焰。如墨线者则画黄线三宝珠、金火焰。

二、清东陵中斗拱的基本情况

(一)清东陵中斗拱的式样

隔架科斗拱:隆恩殿中的隔架科斗拱主要用于天花梁及跨空随梁枋之间,将天花梁所承受的荷载传到跨空枋上,用于增强天花梁的抗弯能力,每组梁架之间安置两组隔架科斗拱,其中孝陵隆恩殿中不施用隔架科斗拱。孝东陵隔架科各不相同,斗拱造型丰富且极具变化,丰富了木结构古建的形式,造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景陵、定陵、惠陵隔架科斗拱为一斗三升单拱荷叶雀替,最下用荷叶墩,贴大头耳,安三升单拱一件,上托雀替。裕陵采用荷叶墩上直接承托雀替的形式。定陵施用一斗三升重拱斗拱作为隔架科,不加荷叶墩和雀替。清代早期的隔架科斗拱造型是比较简单的,荷叶墩造型饱满,长度上比雀替稍短;到清代中后期,隔架科斗和拱的形象更加突显,荷叶墩造型秀美修长,长度上和雀替长度相当;清代后期由于光绪年间重建了景陵,因此,景陵建筑呈现出清代晚期的特点。

平身科斗拱:孝陵大门平身科斗拱是蓝青色的单翘重昂七跴斗拱,孝陵门前平身科斗拱是蓝绿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孝陵的隆恩殿是重檐建筑,上檐平身科斗拱是蓝绿色的单翘重昂七跴斗拱,下檐是蓝绿色的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殿里面是蓝绿色平座斗拱;玉妃园寝大院平身科斗拱是蓝绿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玉妃隆恩殿平身科斗拱是蓝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慈禧陵院内建筑平身科斗拱是蓝绿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慈禧陵明楼也是重檐建筑,上檐平身科斗拱是黄色单翘重昂七跴斗拱,下檐是黄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慈禧陵大门前建筑平身科斗拱是蓝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院内建筑平身科斗拱是蓝绿色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慈禧陵隆恩殿是重檐建筑,上檐平身科斗拱是海南黄花梨木单翘重昂七跴斗拱,下檐是海南黄花梨木单翘重昂五跴斗拱;清东陵5座帝陵中唯一一座单檐陵隆恩是道光皇帝的慕陵隆恩殿,其平身科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跴斗拱,与其他帝陵隆恩殿的上檐平身科斗拱形制是相同的。

柱头科斗拱:裕陵隆恩殿上檐柱头科斗拱形制与景陵隆恩殿上檐柱头科斗拱相同,孝陵隆恩殿下檐柱头科斗拱形制与景陵隆恩殿下檐柱头科斗拱相同,慕陵隆恩殿柱头科斗拱的样式与其他的帝陵隆恩殿上檐柱头科样式是一样的。

角科斗拱:角科斗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斜跳搭脚做法及横拱连身做法上,除孝陵隆恩殿上檐角科做法特殊外,其余帝后陵寝隆恩殿上下檐角科斗拱做法一样。

(二)清东陵中斗拱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装饰功能大于承重功能。和唐宋时期的斗拱相比,清东陵中木结构古建斗拱尺度变小,高度降低。外观由硕大变得纤小,补间增多,檐下的平身科斗拱排列紧密,这是因为斗拱的承重功能减弱,逐渐成为装饰的手法和身份的象征。清东陵中所有斗拱基本上都不再承重,因为墙由以前的土坯墙转换为砖石结构的墙。以前木构架“墙倒房不塌”是因为墙不作为外力支撑,房檐的重力由梁传递给斗拱,再传递给柱子,再传递给房基。清东陵所有斗拱从结构上看都不具有直接承重的功能,承重主要是依靠梁枋和柱子。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装饰性变强,政治色彩浓厚,逐渐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

第二个特征,造型标准化、等级分明。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系统地介绍了斗拱的种类、用料、做法和高度,呈现标准化。古代建筑对斗拱的采用是严格控制的,同时,以出挑的多少来表现建筑的等级,出挑的层数越多,建筑的等级越高。斗拱还是我国古建模数制的基础,建筑各构件的尺度,都是以斗拱作为单位1来计数的,例如,清代时房檐檐柱的高度是60个斗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以斗拱的宽作为标准,即坐斗的斗口宽,用来度量建筑中各部构件,《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的记载说明所有建筑的尺度关系均以斗拱作为基础[4]。清东陵5位皇帝的隆恩殿斗拱用材中斗口尺寸都是3寸,足材高都是190mm,拽架间距尺寸也相差无几。拱长方面,孝陵及裕陵隆恩殿斗拱的拱长基本上都符合《工程做法》中瓜拱、万拱、厢拱6.2∶9.2∶7.2的比例,景陵中斗拱拱长远大于这个比例,而定陵之后均小于此比例且存在正面和山面斗拱拱长不同的情况。

第三个特征,斗拱结构牢固、具有防震功能。斗拱的榫卯结构结合严实紧固,经得起地震的水平推力,震动能量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吸收而被减弱,从而减少了地震的破坏作用。清东陵各大殿的斗、拱、昂、枋各构件承载力很大,与梁、柱结合不死板,有活动空间,在发生强烈地震时,榫卯之间有活动性能,震后依然可以恢复原位。清东陵无论是在1679年地震还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木结构都没有受到显著损坏,足以证明斗拱减弱了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程度。

(三)清东陵中斗拱的研究价值

清东陵现存木结构建筑斗拱的历史价值是: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前、中、后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斗拱的用材规格和形制,对研究斗拱的发展和修缮制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使用数量多、体量大、做工精良又大气,增强了隆恩殿的气势和美感,清东陵中大部分斗拱都是装饰性斗拱,虽然历时300多年饱经沧桑,但其艺术韵味仍在,历史价值极高。反映了当时工匠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清代官式建筑模板化的优势,为研究清代官式建筑装饰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清东陵现存木结构建筑斗拱的艺术价值是:清代后期无论是斗拱彩画还是斗拱建筑构件的等级、内容、工艺均已经达到非常完备的程度。陵寝木结构建筑彩画作为整个清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反映之一,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清东陵斗拱彩画在遵从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严密的制度的基础上,与一些技术门类相配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对于研究清代官式建筑装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东陵现存木结构建筑斗拱的科学价值是:清东陵木结构建筑斗拱结构、工艺等体现了清代工匠高超的技术水平,因清东陵的修建周期较长,将不同陵寝的斗拱的结构相比较,在技术手法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对于研究斗拱技术水平和不同时期的斗拱造型及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斗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智慧,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反映了技术水平的高超、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斗拱的造型为方形,这是古代人审美和对世界观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重要作用。21世纪,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中国传统设计式微。传统建筑的制作技艺正在慢慢衰退,斗拱和榫卯正在逐步消失,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中国设计最本源、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永远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分析清东陵斗拱,重视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5],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发扬传统文化,不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迷失方向,轻易丢掉属于我们的优秀文化,才是我们作为身负重任的年轻人应该做到的。

猜你喜欢
柱头彩画斗拱
两系不育系Y58S的异交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开颖和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对异交结实能力的影响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说不完的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斗拱
不同花期甜瓜品种柱头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