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亟待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时代,出版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知识付费凸显了出版融合发展的价值,传统出版社需走出版融合发展之路,提升知识服务水平。出版社应积极进行发展路径的转型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产业链;强化技术支撑,将新技术应用于出版融合发展中;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转型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进行出版融合发展,以创新促进出版新业态的转型提升。202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启动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需要。
“十四五”期间,实施出版融合发展,打造精品出版工程,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要想真正实现出版融合发展,仍存在很多挑战。出版业需要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编辑需牢记使命担当,紧跟时代发展,既扎实专业业务能力,又顺应新业态发展趋势,做好工作转型,充分适应出版融合发展新业态。
一、“互联网+”时代,出版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知识付费呈现爆发式增长,用户的阅读习惯、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打破传统单一的出版形式,走融合发展之路,是出版转型的必然趋势。
1.“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付费凸显出版融合发展的价值
经过多年对用户习惯的培养,知识付费消费形式已逐渐成型。面对将知识变成纯粹的商品,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知识付费”消费形式,传统出版社在向出版融合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需分析全行业发展现状,充分抓住发展机遇。
2018年1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达500亿元,网民为内容买单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知识付费的风口越来越大。2021年,国内知识付费平台发展如火如荼,已經逐渐成为用户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
知识服务平台从2016年兴起,经过强势发展,已经各自发掘出自身的发展优势,例如社交知识服务平台,有知乎、分答、得到、哔哩哔哩等;社群阅读学习平台,有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有书等;课程汇聚平台,如喜马拉雅、千聊等;以及现在的抖音、快手等,都具有知识服务的功能。这些平台都成功地实现了由免费到付费的蜕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众付费习惯已经逐步被培养形成,另一方面,根本原因是当今时代日益凸显的知识焦虑与需求。
在知识爆炸的快节奏时代中,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而应接不暇,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一边疯狂地渴望吸取新的知识以提升自我,一边又感到所获知识不足以所用。如何高效地获得对自身有价值的有效信息与各个领域的知识成为紧迫的问题,因此跨界化和碎片化学习便成为新的学习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焦虑感的存在,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
2.传统出版社走出版融合发展之路,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批极具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它们以雄厚的资本、活跃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跻身于出版领域。像喜马拉雅、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知识服务平台,它们不属于出版业,却从事着原本由出版业承担的知识传播功能,也在输出纸质图书。
知识付费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庞大的紧迫的知识需求正是广阔市场前景之所在。与此同时,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在如何持久地提供优质内容资源方面出现发展瓶颈,而这正是传统出版社的价值所在。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出版传媒新格局,出版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只有以“互联网+出版”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在知识付费领域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不断推进出版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内容质量的提升,打造精品力作,建设和运营好线上线下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出版体系,才能增强出版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出版产业。
二、“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路径的转型构建
出版融合发展是一场革命,是在“互联网+”时代,顺应传播的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手段,在内容、技术等方面同步进行的一场技术革命。
1.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互联网+出版”融合发展产业链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经过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充分证明了它强大的力量,“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技术+”,出版社最大的价值是内容,而“内容+技术”的融合是发展的关键,因此,走“互联网+出版”之路便成为必然。
出版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建设优质的出版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核心竞争力。在内容建设方面,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力作,出版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提升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其次要秉承创新精神,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形态,推进出版内容、出版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式发展。
传统出版社在内容生产方面,主要是以纸质图书为主,现在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在出版融合转型发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以优质纸质图书为依托,深度挖掘纸书内容的立体式开发,打造影视动漫、教育课程、文创产品等为一体的出版融合产业链,实现一次出版、多元化营销,使纸书内容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满足读者(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强化技术支撑,将新技术应用于出版融合发展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5G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社会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在推动社会进步、行业发展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对很多行业包括出版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出版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出版流程、出版技术、出版形态等方面都需作出积极的改变,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以多种技术作为支撑,推动行业发展。
目前,智能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运用是多样化的,例如“人工智能+图书”“VR+图书”等应用较为普遍的在纸书上融入技术的方式,还有一些大型融合出版项目则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多样化的技术作为支撑,要求与难度更高,时间和资金投入也更大。智能出版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深度融合方式,具有多维交互特性,便于更好地实现广泛传播。例如,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打造IP+社群+互动、纸质+数字+音频+机器人的创新教育理念,建立优质内容资源最大化、传播方式立体化的出版模式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出版要走向深度融合,必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5G等新技术,树立社交化、分众化、精准化等现代传播理念,使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赋予更多新的全方位的知识附加值,在“知识付费”形成大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知识服务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在此过程中,出版业要及时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真正将新技术与出版融合发展,实现创新式引领式发展。
3.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传统出版社主要从事纸质图书的出版,编辑的工作内容也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在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众多出版社也在思考如何转型发展,探索融合方式。融合出版的框架和方向基本确定下来,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依旧存在许多瓶颈,在出版内容、运营方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并未实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编辑作为主要生产者,理念、视野、能力等方面还是主要基于纸质出版的状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是关键之举。
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创新体制机制。出版单位应围绕出版审读融合发展的需求,改變传统的组织管理结构,构建合理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在组织架构、业务板块、运营方式、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制、工作坊等形式,建立灵活的工作机制,激发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为有创造力的员工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成长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同时,打破行业界限,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投身出版事业,构建内容生产、全媒体运营、技术支撑、资本运动等立体化的出版人才队伍 ,造就出版融合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PR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新业态 新挑战 新思维[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周云倩,赵赟.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出版转型研究热点分析.科技与出版[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9).
[3]刘睿君,吴锋.5G背景下出版智能化的供应链赋能路径研究.出版广角.2020(11).
[4]周国清,朱美琳.新时代编辑主体的核心素养与使命担当[J].中国编辑,2018(4).
[5]光明网.推动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http://theory.gmw. cn/2018-08/13/content_30497769.htm.
[6]光明网.北妇社进军人工智能融合出版.http://epaper/gmw.cn/ zhdsb/html/2017-08/30/n2.D110000zhdsb_20170830_6-08.htm.
(作者单位:原芳,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雪威)
363050033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