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游戏特征以及支持策略

2022-03-14 21:24奚海姣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班建构经验

奚海姣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着相对应的年龄特点。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幼儿自我体验、自主成长的催化器。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的特性,决定了其游戏行为的无交往、不持续、问题多的明显特征。作为幼儿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提供促进交往、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

关键字:区域游戏;幼儿;支持策略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尊重其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内心需求来获取经验的的权利,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尝试、探索、创造地机会。同时,区域也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一、基于持续观察,发现游戏问题。

(一)游戏区域选择单一

在小班区域游戏过程中,通过持续性观察,发现幼儿在选择区域的类型上,比较集中选择某一个区域。尤其是小班幼儿热衷于建构类以及角色类的游戏,这跟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也有关系。如建构区,即使没有什么搭建技巧他们依然可以用积木胡乱摆弄;还有一个就是娃娃家,这是他们对社会角色身份、交往以及情感的初步体验。而其他区域就需要他们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因此,在选择区域游戏时小班幼儿选择相对单一。

(二)游戏时间持续短暂

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游戏时间不持久。如前面提到的建构区,在单一的摆弄积木后,没有搭建技巧,无法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他们就会容易失去耐心,会直接转移其他的游戏中。但游戏时间比较短,更换频率较高这个问题在小班幼儿中尤为突出。

(三)游戏意识相对薄弱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正处于前规则阶段,他们除了经验的缺乏以外,本身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我控制,缺乏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争抢玩具、集中聚集的现象。还有些幼儿在游戏中不能理解规则,自控能力弱,导致在游戏中无所事事,随意到处乱跑。另外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还暴露了与同伴交往、交流内容较少等问题。因此,区域游戏中小班孩子的游戏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二、立足游戏现场,分析解读幼儿。

(一)交往现象较弱

美国学者帕顿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通过对幼儿在游戏中参与人数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总是喜欢一个人独立操作游戏。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一个人摆弄材料,很少与同伴交往。即使有,也是短暂的只言片语。他们对于周围的人、事、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即使教师有介入引导,也只是做出简单的回应。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是建立在玩具之上,一旦发生别人他自己的玩具,就会发生争执。

(二)创造性不明显

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从模仿开始,在区域游戏中多数幼儿具备“从众心理”,游戏的质量仅仅是建立在玩具的最凸显功能。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甚至是游戏伙伴,都是根据身旁的幼儿标注来确定。同一组幼儿游戏往往是同一种材料或内容,扩展性操作较少出现。他们在进行游戏时,也会出现一些简单的变化。但是,其变化呈现的是脱离或高于材料的功能,只是作为随意摆弄的玩具。久而久之,创造性游戏行为就很难出现,即便是创新行为,也是低水平,多数来源于生活中痕迹的体现。

(三)问题处理简单

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于区域规则理解和接受程度低。他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内容,不会过多关注区域固定的人数、操作习惯、材料等。幼儿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拿着材料去各个区域,还会拥挤在某个区域。在无规则的情况下,他们的处理问题就很简单,比如别人不小心碰到他,就会去推别人;遇到抢玩具,会咬人等情况。幼儿的处理方式多以攻击为主,这也符合了幼儿当下的心理特征。当然,也会出现其他的解决方式。

三、提供支持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一)引导幼儿主动交流

小班幼儿的交往经验较少,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介入帮助幼儿摆脱被动、负面的交往现状。幼儿间有质量的交往,是在自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后,与自身认知产生互动,形成新的经验。在老师的助推下,实现交往的建构与重组。首先,游戏之前,要对幼儿交往提出要求,让幼儿的交流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无目标到有目标。其次,引导幼儿向同伴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最后,重视游戏之后的分享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中沉浸式的观察幼儿,并记录他们在交流中的关键词。

(二)激发幼儿积极创造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后,才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创造。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模仿行为要理解和接纳,引导他们在模仿中积累知识、技能等经验,为创造打下基础。教师在引导幼儿时,无需传统说教,应该重视游戏环境、氛围及幼儿适宜性。幼儿生活经验的建立和提升,需要通过交往、体验来达成。例如:幼儿在美工区画树叶,就直接放真的树叶,边观察,边画;拼摆区防止石头、羽毛、树枝、树叶等材料,辅助一些自然场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鼓励幼儿解決问题

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会出现规则性问题,教师可以先语言引导,再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分析和判断;能力性问题,可以提供支持性环境和示范方法,如圆的制作方法,橡皮泥放在两个掌心中间,搓一搓,并用图片供幼儿模仿操作;认知性问题,幼儿对建构区的木盘、木棍总是习惯性地摆在地上,教师可利用图片和现场分享来引导。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取决于当下的心理特征,但并不绝对。教师通过提供有效支持策略去了解并接纳幼儿的特点、学习方式,创设温馨、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游戏。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要有观察幼儿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基于观察的角度。在小班区域游戏过程中,通过持续性观察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在游戏中,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和评价幼儿行为,多以肯定的肢体动作互动来鼓励幼儿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操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能力并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 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徐琴.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J].幸福家庭,2021(07).

[4]吴航.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特点分析[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2011(01).

3428501908261

猜你喜欢
小班建构经验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乐淘淘“先进”经验
建构游戏玩不够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