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撼澜 任晓楠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强调了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特别是从政治学(党建)学科角度出发对其中的红色话语进行了专门论述。这些蕴含政治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红色话语系列论述的主要观点包括:在红色话语的主体方面,强调要构建党组织引领同人民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二维生成机制;在红色话语的内容方面,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红色话语的载体方面,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重要论述,对于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提供了政治引领;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稳定社会政治秩序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红色话语;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2)02-0005-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国话语、话语体系构建。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首次提出我们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2015年12月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和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重要场合,习近平多次强调“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梳理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相关论述,对于凝聚党心民心、构建党建话语体系以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習近平红色话语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习近平红色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红色话语具有政治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征。
(一)习近平红色话语的基本内涵
话语是思想的载体,红色是党建的底色。孕育于伟大建党实践之中的红色话语,其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偕行,与百年党史一脉相承。红色话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关于实现党建目标的话语表达的统称,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目标的话语载体,也是我们党宣传政治主张、凝聚革命队伍、标识政党气质、提出革命(执政)策略的重要文化符号,具有论证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必然性的重要作用[1]。作为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话语不仅体现为无产阶级政党为确立和稳固政权所提出和运用的一系列广为人知的表意符号和社会交往形式,而且能够通过此种语言表达符号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话语经过系统整合、复杂构建,就形成了话语体系。进而言之,红色话语体系则并非简单地局限于语言的表达层面,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和政党意识形态对社会群体所产生的规制力和影响力,其发展变化与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政治权力运行等有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习近平紧紧围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变了颜色”这一现实考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及“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等重要论断和话语表达,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托形成了习近平红色话语。习近平红色话语就是由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核心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话语表述所构成的话语体系。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话语及其体系在探求文化根源、增强政治认同以及稳固阶级基础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运用了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分析范式,以分析习近平红色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的政治理念与价值取向,进而洞悉红色话语构建的内在规律,深刻认识红色话语在新时代发展的逻辑理路。
(二)习近平红色话语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构建党建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这一时代要求,习近平提出了诸多红色话语,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征。
1.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人民立场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是立足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习近平红色话语作为新时代我们党凝心聚力的独特话语体系,体现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人民立场。
第一,习近平红色话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以来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际,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红色话语贯穿于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立场。正如习近平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我们党九十多年来的看家本领就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符合我国发展历程的应然规定和必然要求,也是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标志[2](P73-74)。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也是中国话语体系与西方话语体系的根本区别。习近平红色话语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使命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今天,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是我们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语体系的最大底气。
第二,习近平红色话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指出,治国理政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P76)。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明确“为了谁”,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著书立说,才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遵循[2](P77-7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指出,走中国道路就必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落实好[4](P17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规定了,要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党近百年来历经的苦难与辉煌,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习近平的红色话语始终贯彻着人民中心论这条主线,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2.根植中华文化和贯穿百年党史的历史性。习近平曾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和我们党的辉煌历史奠定了中国道路的深厚历史底蕴[5](P699)。
第一,习近平红色话语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红色话语构建的独特优势。习近平红色话语是对中华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改造,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且融入了革命文化内蕴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坚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16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就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要着重传承华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也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教育,深化“四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6](P48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导向,其最核心的内容业已成为融入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革命文化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革命文化塑造史。红色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民族精神在革命历史语境下的创造与升华。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精神,使其历久弥新、永绽光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而生的一种新文化,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和大众化的特质。习近平红色话语的构建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同向同行。
第二,习近平红色话语体现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红色话语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征程,体现着不同时期党的政治理念、宣传策略和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等。在红色话语的百年变迁之中,我们党不仅掌握着红色话语的创造权、解释权,也掌握着红色话语的发展权和管理权。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一些重要概念和话语的内涵也得到了升华。因此,习近平红色话语在内涵上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例如,关于“人民立场”的话语表述就充分体现了党在话语发展上的理论自觉与成熟。在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在实践中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明确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立足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人民满意、人民高兴、人民赞成是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至此,“人民立场”这一话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也体现着习近平红色话语深厚的历史底蕴。
3.立足中国实践与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性。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任何话语都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语境,唯有立足实践,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第一,习近平红色话语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淬炼而生。在2021年6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百年党史表明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锻造而成的,并不是天生的[7]。红色话语作为中国共产党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也并非是封闭性的概念推演和逻辑论证,而是同火热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思想活动。离开实践、脱离时代主题的闭门造车,只能被时代淘汰。正如习近平2020年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的,“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8],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只有立足中国实践,着眼于当下正在建设的事业,才能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
第二,习近平红色话语是在探索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铸就而成。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9](P20)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是从回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产生的。当今,国内外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在国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孕育出新的社会态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的新形势。在国际上,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不断捏造出诸如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等不实言论,以此向中国发难,恶意抹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党形象,歪曲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丑化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冲击着我国主流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敢于直面问题,习近平红色话语也正是以现实问题为立足点,有力地应对和解决了当前国内外、党内外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突出问题,打破西方媒体的“美颜滤镜”和“灰黑滤镜”,进而解构西方话语霸权,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让党和国家的形象从西方话语塑造中解放出来,向世界展现一个风华正茂、勇毅前行的中国共产党和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
二、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
重要论述的主要观点
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重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包括红色话语的主体、内容和载体三方面。
(一)在红色话语的主体方面,构建党组织引领同人民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的二维生成机制
构建红色话语需要汇聚多方的力量,依靠各级党组织来引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以及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
1.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作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领导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各级党组织,党员作为党组织的细胞,依托基层党组织发挥社会统合和政治引领作用。
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一长期执政使命的践行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切实做到“两个维护”[10]。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敢为人先的模范带头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接续创造新辉煌。在2020年给复旦大学广大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勉励大家,要在“四史”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永葆初心、勇担重任。在2021年2月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年轻干部要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号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带领亿万人民朝着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2.激发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和非凡智慧。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在于人民,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因此,红色话语构建也要凝聚和激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和非凡智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必须在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12](140)。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只要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党就能够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中心论”,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指出,老战士、红军后代以及革命烈士家属要讲好党的故事和革命英雄故事,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代的凝练与升华,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从脱贫攻坚的“一个也不能少”到疫情防控时的“一个都不放弃”,从“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原则到“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立为奋斗目标,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写入党的决议。历史征程风云激荡,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在惊涛骇浪中迎难而上,在栉风沐雨中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二)在红色话语的内容方面,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伟大事业,一系列话语饱含深情,深入人心。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始终高擎红色旗帜,践行初心使命,培育时代新人,担当强军重任,以确保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高擎红色旗帜,稳固红色政权。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过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打下了红色江山,确立了红色政权。习近平多次强调,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共和国是红色的”[13],不能改變了颜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前行,始终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丰功伟绩,追思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守住党领导人民开创的红色事业,“把无数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14]。全党同志要以“赶考”的清醒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确保我们的红色政权和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牢记红色政权和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就是要宣示我们党将始终高举红色旗帜,沿着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开拓的红色道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接续荣光、再造辉煌。
2.践行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切实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2](P5)的执政理念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赓续着党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15],这是习近平2018年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对初心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质和内涵,明确了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方向。此后,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再次阐述了党的初心使命,寓意深远。他指出,党的百年苦难辉煌,就是一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脉相连,荣辱与共的历史[16]。
百年大党愈发强大的密钥就在于始终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与人民同向而行。习近平强调,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将没有出路,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将失去未来[17]。回望百年征途,从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狐”的反腐败斗争,无不体现着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事实雄辩地证明,唯有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赢得民心,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
3.培育时代新人,传承革命薪火。“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红色基因的传承也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其融入青年的培养和建设中,发挥时代新人在红色话语构建中的“生力军”作用。
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2016年4月在安徽调研时就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8]。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传承者,青年一代应在“四史”学习中感悟英雄模范的革命风范和崇高精神,牢记革命前辈走过的峥嵘岁月,使红色基因融入心脉,树立和践行正确价值导向,在奋发有为中激扬青春梦想,使之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十分重视时代新人的培养工作,他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都饱含着对中国青年的深切嘱托和殷切期望,正如他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号召广大青年,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成长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接续下一个百年辉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19]。
4.担当强军重任,永葆红色底蕴。红色基因是在人民军队百年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精神品质,是我党我军不可复制的政治优势,也是夯实人民军队政治忠诚的信仰之基。
人民军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孕育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军队要赓续红色血脉,永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迈进。基于此,中央军委印发了《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明确了要把传承红色基因纳入军队的全面建设。以此为指导,部队开展了“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习近平2016年在视察13集团军时强调,部队中有很多红色资源,诸如“七根火柴”的故事、“金色鱼钩”的故事以及“半截皮带”的故事等,要发掘好、运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不断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确保部队坚决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努力培养一支“四有”革命队伍,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艰苦奋斗。
(三)在红色话语的载体方面,要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拓宽传播渠道
红色资源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留存的历史遗迹和其承载的思想资源、物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指出,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依托主流媒体和融媒体平台,传播好党的理念,增进政治、情感和思想上的认同。
1.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党和国家的精神血脉。“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就是信心所在、希望所在。”[20]红色精神作为红色资源的形态之一,孕育并作用于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之中。習近平多次强调,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作为镌刻着红色印记的永恒定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1](P36)。
红色精神是党和国家的精神瑰宝,要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红色足迹遍布革命老区,数次踏上“红土地”,感悟和传播红色精神。沂蒙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孕育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2013年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就指出,要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此后,习近平在贵州遵义和江西井冈山调研视察时,又提出“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的红色话语。他强调,只有将红色精神传承好,才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2](P18)。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后冲刺阶段,增强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大踏步地前进。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首次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强党“靠什么”的根本问题,是党的精神之源。在新的征程上,只有发挥好伟大建党精神政治上引领、价值型导向、先进性示范和创新性转化的独特育人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守护好、建设好红色江山[22]。
2.用好红色基因库,开展红色传统教育。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党史馆、军史馆、烈士陵园等资源都是党、国家和军队的红色基因库,这些红色基因库存储着无比厚重的精神瑰宝,铭刻着党的初心和使命,蕴含着一个百年大党攻坚克难、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指出,要用好红色基因库,讲好以“半条被子”红色故事、“单家集夜话”红色佳话为代表的革命历史,使得全党同志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不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全军开展以铸牢军魂为核心的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中,习近平指出,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多年凝结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建设好。此外,习近平也指出,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要充分发挥585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通过瞻仰红色旧址,讲革命故事,诵红色家书等,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使其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红色信念铸牢思想堡垒,进而在政治、情感和思想上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以确保红色政权和红色江山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传承下去。
3.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讲好党和人民的故事。大力发展包括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等在内的红色文化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使红色文化在更广阔的群体和范围内得到传播。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支持革命老区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其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文化富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6](P68)。之后,习近平2020年在湖南省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动情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深深体现了党同人民的血脉深情,要发掘好、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扶贫产业,巩固好脱贫成果。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强调,希望人民出版社赓续红色血脉,争做讴歌人民、记录时代的鲜亮标杆[23]。此后,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也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强调文艺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用精品力作讴歌新时代[24]。通过打造“红色经典”品牌文化,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25]。
4.依托融媒体平台,提升话语传播有效度。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多种叙事形式,核心优势在于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感强,增强了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在融媒体时代,我国主流媒体应乘势而为,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要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多种模态、交互性叙事,增强话语传播的有效度。正如习近平2021年11月在致新华社成立90周年的贺信中所强调的,新征程上,新华社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6]。同年12月,在致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充分肯定了过去80年对外广播事业对全面宣介中国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指出,长期以来对外广播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优良传统、践行初心使命,勉励他们“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27],主动担当外宣使命,通过声音和形象讲好党、国家和人民的故事。此外,我们在利用融媒体传播中国声音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从而创作出更多诸如纪录片《初心》《中国:领航者的故事》等一系列生动严谨且通俗易懂的对外传播作品,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更好地实现“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目标。
三、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
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提供了政治引领,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稳定社会政治秩序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为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提供了政治引领
红色话语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和价值,彰显了其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之为共产党,就是因为从1921年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愈加强大,根本就在于我们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6](P347)。
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如同一条蜿蜒的红飘带,浸染着无数红军的鲜血。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穿过人迹罕至的沼泽荒地,足迹纵横十余省,党和红军的一次次绝地逢生,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坚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不熄灭。正如习近平2019年在江苏考察时所强调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党的革命理想和宗旨都不能忘记,只有我们始终高擎红色旗帜,不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鉴往知来,百年激荡的红色篇章,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的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部追求真理、坚定信念的生动教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斗争形势,面对西方“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与政治话语的冲击和侵蚀,我们要继续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只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使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下去。
(二)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稳定社会政治秩序提供了有效手段
自伟大建党实践以来,我们党就始终把红色话语融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这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看,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一系列论述、论断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党内教育,增强政治自觉,我们在面对尖锐严峻的“四大危险”和长期复杂的“四大考验”的时候能够毫不动摇地坚定政治立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形象和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国际上的反华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地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试图抹黑中国的大国形象,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渗透,以“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思潮和“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真相”等西方论调大量涌入国内,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挑战并试图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影响着人民对党建理论和党建话语的政治、思想和情感方面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社会政治秩序。
因此,面对多种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侵蚀,我们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发扬红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全社会在深刻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所创造的“两大奇迹”和实现的“伟大飞跃”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也唯有如此,方能凝聚起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使我们党始终获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三)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话语体系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不仅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更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就深刻指出了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P198),“失语”就会导致挨骂,虽然我们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但是我们面临的“挨骂”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必须着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力和地位。
目前一些西方国家正在用西方的制度模式和评判标准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歪曲和丑化,“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敌对势力企图以此遏制中国的发展,抹黑中国的大国形象,阻碍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在这一特定语境下,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重要论述,不仅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力量的内在精神进行了提炼与升华,而且以无比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有力地回应了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文明冲突等挑战和国际霸权主义、多元话语潮流的挑战。面对西方话语钳制,我们还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红色话语中关于国际传播重要窗口的相关论述。正如习近平多次强调的,我国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对外传播能力和影响效力,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交流传播特质,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净化“噪音”和“杂音”,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有如此,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大国形象,进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对应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整体国家竞争力。
总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红色话语构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把握红色话语构建和传播的机理,构建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和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超.红色话语的世纪变迁与时代发展——基于中国 共产党历次党代会报告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9(6): 93-10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 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8] 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 着眼 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研究新情况作出新 规划[N].人民日报,2020-08-25(1).
[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11]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 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 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1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13] 共和国是红色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19- 03-05(1).
[14] 习近平2008年到河北考察工作[EB/OL].(2013-07-11) [2020-11-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1/ c1001-22168969.html.
[15] 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8-11-24(2).
[16]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21(7):4-17.
[17]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 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8]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 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18.
[1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7-02(2).
[20] 求是杂志编辑部.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J].求是,2021 (19):10-17.
[2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21.
[22] 任晓楠,谢撼澜.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逻辑 理路[J].理论建设,2021(5):31-36.
[23] 习近平致信祝贺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强调 赓续红 色血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N].人民日报,2021- 10-27(1).
[24]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 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2).
[25] 习近平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强调 用情用 力讲好中国故事 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21-12-26(1).
[26]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强调 赓续红色血 脉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N].人民日报,2021-11-07(1).
[27]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强 调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 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N].人民日报,2021- 12-04(1).
Research on the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Re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XIE Han-lan,REN Xiao-nan
(Teaching Department of Party Building,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School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hongqing 40004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to build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many occasions,especially the red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science (Party building). The main viewpoints of these series of red discourse with political,historical and epoch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in the subject aspect of red discourse,constructing a two-dimensional generation mechanism that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red discourse,the red gene should be passed down well in order that red political power can b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in terms of the carrier of red discourse,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and constantly broade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re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provides political guidance for the whole Party to firm up ideals and beliefs and keep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communists forever. Moreover,it provides effective means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 and stabiliz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In addition,it lay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and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Key words:Xi Jinping;red discourse;red culture;red gene;Party building
收稿日期:2021-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和方法”(20BDJ044)
作者简介:谢撼澜,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晓楠,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110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