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曼,张美娜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德为才之资,树人先立德。”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琴瑟和鸣”,使大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情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充分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切实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各类课程相得益彰,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拔节孕穗期”,实现全面健康长远发展。《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揭示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究多样化的融入途径,寓思想价值观念于理论知识传授之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于潜移默化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
《大学物理》是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重要载体,同时课程思政也为《大学物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培养了思想道德高、专业素质强的新时代好青年。
物理学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培育了无数才华横溢、享誉世界的巨匠,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身上展示出勤奋执着、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为《大学物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整理著名物理学家的感人故事,诸如,讲授质点动力学时,融入伽利略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科学献身的故事。尽管被终身监禁,但依然没有放弃对物理学的执着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科学精神财富。通过物理学家的精彩故事,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大学物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汲取满满正能量。
《大学物理》蕴含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理念。具体而言:一是坚持战略思维。讲授量子物理学时,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掌握物理学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诸如,熟悉我国“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墨子号”量子卫星等,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理论素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能力。二是坚持历史思维。讲授绪论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人解决的物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力学、光学、磁学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要重点讲授我国在“两弹一星”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物理学发生的沧桑巨变,激发他们形成历史归属感、民族自豪感等。三是坚持辩证思维。教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引导学生要辩证认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和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引导大学生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提升思想认识境界。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大学生奋发前行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我国物理学理论知识的飞跃和实践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了从落后于世界水平的追赶者,到很多领域成为全球的引领者,离不开无数物理学家的拼搏奋斗,为《大学物理》提供了生动真实的教学资源和精神资源。在讲授火箭发射知识点时,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满怀爱国热情,毅然决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新中国,用自己的物理学知识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将一生奉献给核潜艇和伟大祖国,充分彰显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成功研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美丽的宇宙太空和我国天文事业留下了巨大瑰宝。这些感人的故事,有利于学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敢于拼搏、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前行。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坚定理想信念、奋勇拼搏。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塑造科学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在讲授电磁场等相关内容时,教师要着重介绍我国在磁悬浮列车、“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中国天眼”工程等重大项目,有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物理学知识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坚定“四个自信”意识。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需要性。要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要坚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明晰教学目标是基础,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是保障,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是关键,提升课程思政质量是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基本目标,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蕴藏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有机融合,准确定位《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大学物理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弘扬主旋律,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复兴同频道、与人民利益同命运,融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意识、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攻坚克难的科学品质、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挑重担、只争朝夕,在坚持远大理想信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奋斗自我,走好属于自己这一代的长征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熟练把握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基础、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机械振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学基础等内容的知识体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又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前沿性、实践性、创新性。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因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紧紧围绕大学物理理论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拣选、重组、糅合、优化,让更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具体而言,讲授质点动力学时,融入物理学大师伽利略、牛顿的经典故事,从他们身上学会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讲授狭义相对论基础时,结合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引入他的经典名言“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激励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时,告诉学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朝着理想目标迈进;讲授静电场时,结合富兰克林捕捉雷电实验的故事,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究;讲授电磁感应与电磁场,以法拉第成功的故事告诉学生,攀登科学高峰、迈向科学殿堂,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一览众山小”的自信;讲授机械波时,揭示电磁波红移原理在GPS卫星跟踪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讲授波动光学时,结合物理学史上“光是波还是粒子”争论的精彩故事,培养大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讲授量子物理学基础时,介绍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神圣的科学研究事业。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根本成效。首先,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立足“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准确把握《大学物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教学体系,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成效,坚持知识传授与育人成才的辩证统一,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转向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国际竞争、民族振兴等广阔视角之中去,掌握理论知识、锤炼过硬本领、提高自我修养,成为与时代同行的奋进者、开拓者、创新者、奉献者。其次,要具有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突出能力。教师要有渊博的学术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掌握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全面把握《大学物理》知识体系,深入挖掘蕴含于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全面拓展课程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推进课程思政与《大学物理》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具有增强课程思政开展成效的优良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自身必须具有坚定的立场、端正的品格、独特的魅力,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用物理学知识夯实学生发展基础,用科学精神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用物理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用科技创新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首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保障课程质量。教师要具有开阔视野,高度关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的新形态、新业态、新动态,及时洞察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大数据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北斗卫星导向系统、“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探索太空等方面的伟大成就,积极探讨大学物理与这些尖端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创新性,弥补教材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卓有成效地提升课程授课质量。其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弊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方式,鼓励学生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启迪学生积极探究科学奥妙,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感悟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最后,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课程建设质量。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使大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优良传统教育和现代科学教育熏陶,从物理学家的感人故事中启迪人生智慧,从日新月异的物理技术发展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作出应有奉献,成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检验《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诉求。
综上所述,《大学物理》具有“深邃厚重的历史底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洞悉万物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的人文价值”[5],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之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设等方面落到实处,使大学生在掌握系统扎实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