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军,苗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出了系列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教育内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内容针对性”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针对性水平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群体,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水平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整体性研究成果丰硕,但专门针对教育内容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力图在简要阐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阐释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要求,探讨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实践进路,期望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所裨益。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等诸多要素。教育内容作为教育介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针对性水平不仅能够直接增强大学生对教育介体的认同度,而且还能促进教育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激发教育客体的主体作用、发挥教育介体的合力作用,最终共同助益教育效果的提升。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大学生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其针对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意味着教育内容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能够有效拉近大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加强大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构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大学生会积极主动跟随教育者学习,自觉维护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这有利于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科学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呈现方式,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意味着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结合教育内容性质和大学生群体特点,采用更为贴切的内容呈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单向活动,而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双向互动过程。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学习不是盲目被动的,而是会结合自身动机、意志、情感等因素,能动地对教育内容判断选择、反省吸收。因此,提升教育效果,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十分重要。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意味着教育者在选择制定教育内容时,必须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解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方面,教育内容针对性意味着教育者选择制定的教育内容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内容,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意味着教育内容要更加关注大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围绕不同的需求选择与之契合的教育内容。总之,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水平会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彰显,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
通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如教育目的和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等”[2],是连接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重要纽带。其中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体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紧密相连。因此,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能够协调教育内容与教育介体中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教育介体的合力作用,进而增强教育效果。一方面,教育内容针对性内在要求教育内容要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社会需要的人以及自我实现的人。因此,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水平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方法是教育介体的要素之一,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和手段的总和。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要求教育者根据内容要素的不同种类属性,采取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紧密度,增强了教育方法的适用度。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要求,但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主要包含思想的针对性、政治的针对性和道德的针对性等”[3];也有学者认为“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要明确从理论上看‘有用的’不一定是大学生‘需要的’,只有着眼大学生的需要,政治教育的内容才有针对性”[4]。上述学者主要从内容要素种类及大学生自身需求角度对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这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目标设置不能仅仅以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还应该包括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同时,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当是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要求概括为“三维一体”,即教育内容目标设定具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素选择具有针对性和教育内容呈现方式具有针对性。
教育者总是从一定的教育目标出发来选择和制定教育内容,因此教育内容针对性首先就要求在教育内容目标设定上具备针对性。每一个现实的个人既是国家的一员、社会中的一份子,也是独特的个体,同时存在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三重维度之中,这三重维度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不是孤立隔绝的。因此,分析教育内容目标的针对性也要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教育内容目标具有针对性意味着必须同时满足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求、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
其一,满足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力量,教育内容目标设定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以及满足培养时代新人的实际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属性决定教育内容的设定目标必须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总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根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提出来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5]在网络信息时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严重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大学生教育内容设定目标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决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斗争。从特殊意义上来说,教育内容目标设定还要立足于当前党和国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6]易而言之,在新时代教育内容的目标设定还要立足于国内、国际局势,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厚植浓厚的爱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将其培育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其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群体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主人公,因此在教育内容目标确立上还要满足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教育内容目标确立要突出维护社会规则,这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维系社会良性运转的内在要求。其次,教育内容目标确立要强调社会认同,包括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认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认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最后,教育内容目标要因时而变,这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7]因此,教育内容目标要适时调整、与时俱进,让大学生感受到教育内容始终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如果教育内容设定目标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那么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就会降低,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情绪。教育内容只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真切反映当下社会生活,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
其三,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需求是人的本性,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动力源泉。“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7]因此教育内容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立足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满足其成长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就是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满足精神性需求表现为目标关注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人格完善需求、个性发展需求等,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满足社会性需求表现为目标关注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提升在社会交往中的舒适感和愉悦感。满足发展性需求表现为目标关注大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在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每个人独特性的发展需求,提倡结合自身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元素,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呈现。因此,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必然要求从教育内容目标确立的三个维度出发,在内容要素的选择上突出针对性。具体而言,要突出政治性内容要素、侧重需求性内容要素、强调规范性内容要素。
其一,突出政治性要素。满足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要求必须突出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内容要素,具体来说就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来说,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事业信心。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在新时代放飞自己的青春理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素主要包含了对大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担当的培养。爱国情怀始终与意识形态要求联系在一起,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更要重视树立国家观。如果在国家认同层面出现偏差,那么将会对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民族使命担当是民族和国家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要担负起自身的民族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积极拥护国家和民族团结统一。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要素包含了国内外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促使其自觉维护国家的各项决定,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其二,侧重需求性要素。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需求必须侧重需求性内容要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观教育、情商教育教育、劳动观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易出现浮躁、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若不及时疏导,会造成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心理各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塑造健康心理品质和精神品质的教育目的。就业观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对未来从事的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情商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品质的培养。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程度的加深,通过情商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调节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是帮助他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必然要求。劳动观教育主要包含了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精神的培育等。“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针对大学生开展劳动观教育,对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对推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强调规范性要素。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强调规范性内容要素,具体来说主要包含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等三大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道德力量约束自身,将具体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最终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包括法律知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律信仰等教育内容,侧重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理念和信仰的培育。其中,法律知识是指我国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基本原理的具体知识内容,法治思维是用法律武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思想、信念的集合,法律信仰是指对法律的尊崇和信仰,是对法律产生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思维、形成法治理念、树立法律信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校规校纪是高校在遵循国家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应当遵守的特殊规则。因此,校规校纪教育也是规范性内容要素之一,加强相关规范教育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仅涉及教育内容目标及教育内容要素,而且教育内容呈现方式是否恰当合理也会影响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影响教育内容针对性的水平。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特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运用有针对性的内容呈现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达方式符合大学生语言习惯、图像呈现方式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活动呈现方式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
其一,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达方式符合大学生语言习惯。语言习惯是一定群体或个人在交流中形成的稳定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文字组合习惯、词汇运用习惯、语法表达习惯、语言发音习惯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才能传达给大学生,因此,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达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语言习惯,才能提升教育内容呈现的针对性。一方面,与中小学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强,话语表达的自主性更强,在要求教育内容话语表达通俗化的同时,还注重话语之间的构成逻辑。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话语表达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更强,其语言习惯深受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影响,更喜欢使用混搭、精简、个性的网络流行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例如,用“躺平”一词代表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用“YYDS”表达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赞赏,用“逆行者”表达对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强者的钦佩,等等。因此,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达要契合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范式,通俗易懂、鲜活有趣,才能增强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针对性。
其二,教育内容的图像呈现方式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图像与文字相比,形式更加灵活、色彩搭配更为协调、重点更为突出,能够更大程度地展现和浓缩教育内容,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同阶段的人们对图像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认知能力会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教育内容的图像呈现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中小学阶段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首先,他们具备较强的感知力,能够较为轻松地从图像中概括出教育的中心内容。其次,他们的观察力也大幅提升,可以迅速从图像材料中获取相关知识信息。最后,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快发展,更具全面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能够对图像中的教育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因此,依据大学生认知状况,教育内容在以图片、表格、图形等形式呈现时,更适合采用内涵深刻、富含哲理、逻辑缜密的图像,以此增强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针对性。
其三,教育内容的活动呈现方式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呈现,教育者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是内容呈现的重要方式。这一方式将大学生直接置于教育内容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与其他呈现方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现实体验和当下收获,具有影响力度大、渗透程度深、持续时间久的特点。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着重运用这一方式。兴趣爱好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主观倾向性,实质上是人的需要的延伸,它一旦形成,就会对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明显的牵引作用。因此,教育者在以具体实践活动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他们喜爱的活动来展开教育内容,增强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喜欢、认可和接纳程度,以此提升内容呈现方式的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的内涵要求为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提供了原则导向,因此其提升路径也要从教育内容目标制定、教育内容要素选择和教育内容呈现方式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而言,要以“三引领”提升教育内容目标针对性,以“三结合”强化教育内容要素针对性,以“三打造”优化教育内容呈现方式针对性。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目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富含对青年成长成才的要求,必须以此引领教育内容目标的政治方向。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9]毛泽东指出青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10];胡锦涛强调大学生要“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11];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全局,对大学生提出了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12-13]等一系列新要求。对于教育内容设定目标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此外,党和国家各阶段制定的特定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要求,必须以此引领特定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设定。回顾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教育内容设定目标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保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秘诀所在。
二是,以时代发展需要引领教育内容的社会需求目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有不同要求,因此在教育内容目标设定上也要考虑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立足于当下,就是要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引领教育内容的社会需求目标。第一,要以新时代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引领。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教育内容设定目标指引大学生树立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等思想观念,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第二,要以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需要为引领。当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多元文化复杂并存,要求教育内容设定目标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和低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第三,要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为引领。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教育内容的设定目标要教导大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形成生态道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四,要以新时代网络发展需要为引领。当前网络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又一重要阵地,要求教育内容设定目标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法治素养,遵守网络准则,有序参与网络生活。
三是,以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引领教育内容的个人需求目标。注重教育对象个人需要是提升教育内容目标针对性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要以大学生的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来引领教育内容的个人需求目标。一方面,当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在这个内因的作用下,人们会通过不断反省和调试自己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进而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与行为能力。因此,教育内容目标制定要以这个一般需求为引领,满足大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利益富裕需要、思想发展需要、精神丰富需要等。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按照不同类别可以划分为不同团体,教育内容设定目标还需要满足特定大学生团体的特殊需求。例如按照高校类别,对于本科学校的大学生来说,应当突出深层次的教育内容,内容设定目标表现为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价值观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偏向于基础性和职业性的教育内容,内容设定目标是培养高质量和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一是,推动政治性内容要素与生活性内容要素相结合。政治性教育内容要素是反映国家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要求的教育内容,生活性内容要素是帮助处理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网络生活等领域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实现这两类内容要素的结合,能够拉近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教育内容要素的针对性,增强教育效果。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对于政治性内容要素来说,就是在保证教育内容政治特性的同时,注重回归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赋予其生活价值和实践特征。例如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生活中唱国歌、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具体爱国行为相结合,将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内容与高校餐厅勤俭节约具体实际行动相结合。对于生活性内容要素来说,就是在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的同时,还要贴合意识形态的政治性要求。例如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中,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树立责任意识,将其培养成为一个爱国家、爱集体、讲文明、讲政治的合格接班人。
二是,推动普遍性内容要素与特殊性内容要素相结合。普遍性内容要素是指面对全体大学生展开的普遍性教育内容,涵盖思想理论教育、法治素养教育、道德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部分内容要素是塑造思想正派、理论扎实、立场坚定、品质良好、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特殊性内容要素是在普遍性教育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是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特点选择制定的内容要素。实现这两类内容要素的结合,有助于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极大提升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贴合度,有利于强化教育内容要素的针对性。要实现二者的结合,要求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内容要素时,从大学生具体情况和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既要加强对大学生普遍性内容要素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又要重视特殊性教育内容要素,对大学生实施个性教育、差异化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要。
三是,推动可变性内容要素和不变性内容要素相结合。可变性教育内容要素是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形势政策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等。不变性教育内容要素是教育内容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行为规范等。缺乏可变性内容要素的教育内容会陈腐落后,缺乏不变性内容要素又会过于随意。因此,实现这两类内容要素的结合,有助于增强教育内容要素的针对性、时代性和信服力,提升教育效果。要实现二者的结合,要求教育者既要看到可变性内容要素是保证教育内容生命力所在,也要看到不变性内容要素是保证教育内容科学性和学理性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针对大学生制定的教育内容要素要贴合时代前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矛盾,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教育内容的核心要素稳定,变中有序,保持规范性和连续性,使教育内容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
一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的新话语方式。首先,教育内容话语表达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引经据典,挖掘其中的优质资源充实到话语表达体系中去,使话语深入人心。例如将“尊老敬贤,爱幼乐施”运用到传统家庭美德的教育中,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运用到人生观的教育中等等。其次,教育内容话语表达在坚持传统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要“用新词”“说新语”,与时俱进,增强教育内容话语表达的时代性和鲜活性。比如将“匠心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等词句运用到教育内容中,既体现了新时代特质,又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最后,由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基本处于无人不网、无时不网的状态,因此,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达还要结合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性,采用他们更乐于接受的网络话语来表达教育内容。例如将“追梦人”“逆袭”“蛮拼的”“燃”等词语融入到人生观教育内容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等。
二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图像呈现新方式。当前社会处于网络和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些新型媒介深度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接收和表达信息的方式。大学生不仅是这一信息时代的经历者,也是新媒介的忠实使用者和支持者。因此,在教育内容图像呈现形式上,教育者要多利用这类新媒介,将教育内容以更加生动、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坚持图片、表格等传统内容呈现形式的基础上,注重将其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与大学生喜爱的新型媒介相结合。教育者可以运用形象化的音频、微视频、二维码、动漫等数字媒体的形式呈现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可倾听、可触摸、可感知,提升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穿透力。
三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动呈现新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教育者在组织教育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尽可能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育内容。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群体偏爱参与度高、互动性高、趣味性强、带动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自身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呈现教育内容,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呈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呈现劳动观教育内容等等。此外,教育者还要结合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开拓线上活动呈现教育内容的新形式。例如以线上知识竞赛、微视频、信仰公开课的形式呈现党史教育内容、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提升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针对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