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芸
(汕头市澄海汇璟实验小学 广东汕头 515800)
什么人格才算“完全人格”才算“和谐人格”,什么教育才称得上是“全人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但真正有质量的教育,都应该是以“健康全面”而非病态、片面为目标的。虽然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讲,思想道德品质在人的各种素养当中是统帅,是灵魂,是排在第一位的。故而,人的教育须以德为先,而“以德为先育全人”也应当成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胸怀祖国和人民,奉献社会和他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学校制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布置有关党的知识和传统的宣传橱窗、宣传板,校园内营造主题教育氛围,让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讲思政,在学、践、悟中强情怀。
校大队部按广东省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志愿宣讲行动推出“探访侨乡,澄海的红色航迹”“重走东纵路,共读革命史”“追寻先烈足迹,创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学校微官网定期开展音乐微党课学习,推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闪闪的红星》《牧民歌唱毛主席》《十送红军》等红色歌曲,以音乐微党课形式,带领队员寻找革命先烈背后的革命故事。音乐课上教师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教学生唱红歌,在歌声里了解党史,包括一二年级新版《童心向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三四年级《红领巾心向党》、五六年级《我和我的祖国》等。
学校结合清明节开展祭扫革命先烈活动,组织队员到澄海区人民公园祭扫烈士墓,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到澄海南溪革命老区纪念馆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学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童心向党,百年礼赞”——汇璟实验小学“缤纷五月天”文化节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诵读红色经典、书画展、乐器比赛、科技展等。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育了队员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学生在回顾红色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触摸红色记忆中赓续红色血脉,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真理的翅膀、锚定奋斗的方向、树立追随的榜样、积聚前行的力量。
讲、演红色经典,感悟革命精神,学校微官网开设了“做党的好孩子”红色故事专栏,推出《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小萝卜头》等。对于学生中优秀的作品,适时地推荐其参加相应的比赛,如蔡睿妍同学在“澄海南溪革命老区纪念馆讲解”活动中荣获市红领巾小讲解员一等奖。学生们通过二度创作,感悟革命精神。学校在课间选择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以歌颂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主义、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或电视片,进一步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作为对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在内容上做更切合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整合。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订了个性化的“5+2”校内课后服务方案:一为基本托管服务;二为素质拓展服务。秉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奠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谐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学校把素质拓展服务作为校内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经过学校“汇乐”团队深入的研讨,精心打造素质拓展服务系列课程,使具有学校特色的“汇乐”艺体课程进一步丰实。
在笔者和学校团队一起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特别强调不同维度的三个“有我”:一是在课程设计中“有我”,即源自教师内心追求的课程,才具有生命力;二是课程实施中“有我”,即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的课程,才具有感召力;三是课程评价中“有我”,即师生共同参与认可的课程,才具有说服力。
我们的校本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趣味十足的综合活动课程,包括趣味童谣、趣味美术、花样跳绳、趣味泥工、趣味折纸、趣味贴纸、趣味阅读、趣味故事表演等;二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包括合唱社团、形体社团、人工智能社团、美术社团、小提琴社团、围棋社团等;三是活力绽放的体能训练活动课程。
这些课程,让不同个性的学生的活力得以释放。校园小记者对在上体能训练课的同学进行了采访,A同学说:“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锻炼了我的体质,让我原本无味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B同学说:“我跑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我跳绳也比以前强了很多。”C同学说:“这一学期我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更多,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互动,身体更好了,友谊也加深了。”
这样的校园生活相对以往来说,是新颖别致的。对于每天课后的这两小时,学生们满怀期待,欢欣踊跃。多姿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发展了学生自身的特长。
在“托管成果汇报会”上,一大批在托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得了一个个“量身定制”的特别奖项:有“才艺奖”“自律奖”“进取奖”“善思奖”“乐学奖”“创意奖”“勤学奖”“礼仪奖”“体能健将”等。这一个个“奖项”,这一次次“颁奖”,既是对过往那些充满创造力的活泼的学生所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也是他们迈向新的创造征程的一个“引擎”。
立足校情,与时俱进,彰显学校特色。学校依托“汇乐”课程体系,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积极推进了“双减”工作。学生在艺术中陶冶情操,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托管过程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实践证明,传统管控型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的形成。为此,我们学校在实践中通过营造充满归属感的环境、充满信任感的人际关系和充满自主感的活动来实现能动管理,激发办学的活力。
学校每天下午四点开始下午茶,学生自主排队,值日同学跟“多满分”工作人员对接下午茶份数,工作人员根据名单分发下午茶。同学们在一起用餐。有的同学从家里带来小点心,跟同学们分享。他们可以自由地去喝水,或者去洗手间,吃完下午茶后,自行打扫,把吃剩下的点心和包装盒送回存放箱,等工作人员回收。下午的体能拓展课,在学校尽量减少管控的总体情况下,学生普遍表现得自律自信——他们在教室门口排好队,举好班牌,到操场参加体能拓展课,积极参与各项技能训练。而同学与同学之间、小团队与小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也大大提升了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
“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方式是一种高超的管理方式。在我们的校园里,到处能看到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图文展板,如“爱国——我们从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做起”标语配以学生标准队礼的照片;“文明——微笑问好,轻声慢步文明用餐,我们都能做到”标语配以学生排队取餐的照片;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素养,变得更加自觉自律。
另外,作为一种持续长久的渗透方式,浸润管理可以是无形的,是可以基于“审美体验”之上的。比如,根据小学生非常喜欢“看电视和电影”这一特点,为其播放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影视或影视片段,包括“看影视学文明礼貌”“看影视知劳动之趣”“看影视察科技之炫”“看影视观实验之用”“看影视品艺术之味”“看影视赏自然之美”“看影视识宇宙之宏”“看影视明生命之妙”“看影视懂父母之爱”“看影视晓朋友之谊”“看影视植理想之树”等。这些较为单纯的审美活动,在使学生感到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感性美与理性美”,让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教育者,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双减”政策落实后,不少家长与笔者交流,说孩子早早完成作业后,在家无所事事,吵着闹着玩手机、看电视怎么办?显然,这样的焦虑是对“双减”政策的不理解,是长期以来依赖于习惯性错误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双减”解放了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这样一种极其宝贵的“生产力”,只要学校和家长携手,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把“阅读”“写作”与“生活”联结在一起,从而建立自信、获取真知、提升能力。
“孩子读了什么样的书就极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故“课堂阅读”外,孩子在家里的阅读即课外的阅读也不可忽视,尤其是“高值化”的名著阅读,可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营养”。虽然现在的家长也喜欢阅读,但往往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浅阅读’”,他们一有时间就直接打开手机阅读。像这样的情况,要让孩子模仿大人好好读书,尤其是有深度的阅读,自然是效果不佳。如果想让孩子的阅读真正有所收获,家长就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自身做起,少用手机阅读,多用纸质图书阅读,用行动影响孩子。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陪孩子一起读纸质书,交流书中的内容,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亲子共读不仅是一起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心灵沟通的强有力的纽带。当你和孩子“共享合作阅读的快乐”的时候,当孩子喜欢跟你聊书的时候,孩子就不仅是喜欢上阅读了,而且是更加亲近你了,更加信任你了。
家长经常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很少和孩子一起活动或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双减”下学生有了更多课外时间,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在课程之外”去汲取“道德智慧”的能量,陪着孩子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看风景,看电影,如走进博物馆,当志愿者做公益活动,到社会走访调查。这样可以让孩子亲眼看见、亲身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教育引导孩子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让孩子从伟大民族精神中培养自信自强的品格。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教师也可以让孩子栽培绿植蔬菜,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整理收纳,将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活用到生活中,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养成习惯,获得知识,建立信任,满足好奇心,这远比“‘题山题海’使学生忙个不停”要有意义得多。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政策如何落实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类型”设计各种各样的成长教育教学方案,以利于他们“顺乎自然”地健康成长,是一件关乎学校教育成败的大事。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以德为先育全人”算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若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帮助,教育教学就一定能开出灿烂之花。
笔者以为,对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最需要的是有春风化雨、润泽群英的情怀,最需要的是有“因材”设计和“有声”表达的本领,最需要的是有“等待一朵花开”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