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引汤※

2022-03-13 03:58秦慧清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4期
关键词:姜汤干姜风邪

秦慧清,赵 杰

(1.山西省晋城大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风引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的一首方剂,后世医家多认为此方非仲景之作,鲜有谈到临床应用及效验与否。赵杰老师是山西省名医,李可继承人,擅长运用大剂量干姜、附子、肉桂等温阳药,临床常应用风引汤治疗抑郁焦虑症、肿瘤、疼痛、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中风、精神分裂、帕金森病、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等疾病。本文从风引汤的方名来由、方药解析、临床应用及风邪形成的原因、风邪的特性等方面对风引汤进行简要阐述。

1 风引汤方名的来由

古人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要真正掌握经方的内涵,则必须从方剂名称入手。经方命名有药物命名、功效命名、颜色命名、方位神兽命名等方法,还有1种为取类比象法命名,如大、小青龙汤,有如龙现行云布雨,用降雨比喻中医治法中的汗法。风引汤的命名考虑为取类比象法所得。之所以命名为“风引汤”,除了所治疾病的临床表现有风邪的特点外,另外1个原因则是患者体内确有风邪。中医认为,内风的形成有肝阳化风、热及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5种,在儿科常有另外1种风邪——脾虚生风。概括而言,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否还有另外的形式,则需要深究风邪形成的根本原因。

2 风邪形成的根本成因

取类比象是我国古代人民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是天地间万事万物运行演化的规律,中医尤为重视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大自然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地球上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形成温度差异,高温地方压强小,低温地方压强大,两地之间的气压梯度导致空气从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流动,即空气由低温向高温流动,从而形成风。这种情况亦适用于人体,人体处于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时,气机由低温处向高温处运动,这也是内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说,阳气充盛则气血、津液、水火运行无阻。李明等[1]认为气虚生风的病理基础为肝气不足。张文等[2]研究发现,肾阳虚弱的肾病患者多可出现风证,并认为风邪出现的原因除了阳虚气血运行不畅外,还有因阳虚出现的寒凝。潘远根[3]认为,阳虚生风同样存在,阳虚则气血津液输布不畅,出现类似阴液不足的风邪表现。

3 风邪的特性

风为阳邪,其性开泻善升,易袭阳位,而头为诸阳之会,四肢者,阳也,故可推测风引汤所治疾病病位多在头面部及四肢;风邪善行数变,风盛则动,临床表现为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4]。《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5]。根据上述风邪的特性,可以推测出风引汤治疗的疾病为眩晕、昏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游移不定的疼痛、四肢抽动等病证。

4 风引汤方药解析

风引汤的组成为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牡蛎、甘草各二两,桂枝三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6]。本方可拆分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甘草干姜汤、三石汤。《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条文记载为:“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7]本方证病因为火邪迫津外出,汗为心之液,汗出伤及心阳,复加误下,阳气进一步虚衰,导致心神浮越,出现烦躁等症。桂枝性温、味甘辛,归心、肺、膀胱经,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经,两药合用,可温补心肺、温振中土,土旺则心肾得交,神气自安。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肾经。以上四药合用,具有温补心阳、安神定志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桂枝含有桂皮醛及乙酸桂皮酯,具有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抗炎、抑菌、降温、利尿等作用[8]。史载详教授认为,温潜法是治疗冠心病房颤的大法,多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方中桂枝一两[9]。而风引汤中桂枝为三两,提示心阳虚衰程度更重。甘草干姜汤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提及。《伤寒论》载:“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7]《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载:“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6]根据以上条文,可推演出甘草干姜汤证病因也是攻表汗出伤阳,病位为中上二焦,症状为阳虚不能化气行水、痰饮上逆引起的咳吐、烦躁等。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肾经,《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研究显示,干姜有兴奋呼吸及心脏、扩张血管、抗休克、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炙甘草有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8]。甘草干姜汤中甘草的剂量是干姜的两倍,而风引汤中甘草与干姜的比例正好与之相反,干姜倍量甘草,寓以培土生金之意,有温脾暖肺化饮的功效,作用较甘草干姜汤更强,提示阳气虚衰更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甘草干姜汤两方合用,以恢复中上二焦阳气。风引汤除使用上述药物外,还使用大剂量金石类药物,其中3种为补益收涩类药物,白石脂性平、味甘酸,赤石脂性温、味甘酸涩,紫石英性温、味甘辛。《神农本草经》指出金石类药物有随五色补五脏之说[10],上述三药为赤色、白色、紫色,分别归心、肺、肾三脏,三者合用,有温肺振心暖肾、镇摄浮越之阳气、涩精除烦疗惊悸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风引汤治疗的疾病本于阳虚水饮停滞,水饮属于湿邪,易阻遏阳气运行,治疗当以温药和之[6]。方中使用温补类药物容易理解,但除温补药外,还有3种寒凉消导类金石药物,其用意何在?《伤寒论》中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肾气丸及后世的四君子汤皆使用淡渗药物以利水通阳,《湿热论》也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11]。本方中,寒水石味辛咸,有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效;滑石味甘淡,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的功效;石膏味辛甘,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效。三者合用,并加苦寒之大黄,与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三石汤[11]的功效相近,有清热利湿、通利三焦之效。这3种石类药物可使水饮从小便排出,从而达到湿邪得祛、阳气得通、气机得畅的目的。但苦寒之性容易伤阳,不利于阴邪外出,那为什么还要加用大黄呢?推测本方所治疾病确有热邪存在,热邪可从小便外泄。

那么这里的热邪又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其一,疾病本于阴阳之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5]是指阴阳互根互藏之道,两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相随的,当三焦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趋下,阴盛于内,格阳于外,阳气不得潜藏,故出现阳热在上的临床表现。其二,《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5]由于肺脾功能失司,饮邪不散,郁而化热。其三,考虑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温补类药物所产生的热。

风引汤适用于病机为以阳虚为本、以热盛为标的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证,风引汤寒温、敛泻、升降相杂并用,寓寒于热,寓补于泻,使辛散不得浮越,镇逆不致沉凝。

5 风引汤的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载:“风引汤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后世医家多认为本方非仲景之作,鲜有谈到临床应用及效验与否,仅有个别医家认为本方治入脏之风,游刃有余[12]。经方大家陈慎吾认为,此方所治瘫痫,即痿证与搐搦,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如小儿急性热病引起的痉挛抽搐,亦可见于流行性传染病如脑膜炎[13]。赵锡武老先生常用风引汤加磁石、鳖甲、龟甲、铁络饮治疗半身不遂兼有高血压[14]。关于风引汤的文献以个案报道为多,治疗疾病广泛,涉及帕金森病、震颤、抽搐、癫痫、半身拘急、中毒导致的肢体强直、眩晕、脑梗死、耳鸣耳聋、风湿热痹、高热、偏身发热、便秘、呕吐、紫癜、癔病、重症肌无力、声音嘶哑、外周神经炎、倒经、皮肤病、恶风寒、顽固性荨麻疹、盗汗等。2008年3月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集中出现,使风引汤再次受到关注。先后有曹晓英[15]、王玉光等[16]及李明等[17]研究风引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证型均为毒热动风。随后,成肇任[18]、唐彦[19]、齐越等[20]研究风引汤治疗阳热亢盛、风气内动的小儿抽动症,贾懿新[21]、刘海萌[22]研究风引汤治疗阳热亢盛广泛性焦虑、卒中后抑郁、燥郁等精神类疾病,刘理琴[23]研究肝热阳郁型高血压,李江慧等[24]研究肝阳上亢型绝经综合征。另外,有个别医学研究者认为本方方证与阳气不足相关,如吕小琴等[25]认为该方证病机为阳气不运,邪气内闭,化火动风。而周子娄[26]对本方的部分认识与赵杰老师的思想一致,即风引汤的病机为阳气不足,寒热错杂。

6 赵杰老师研究理念

中医学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十二大流派,赵杰老师属于火神派,在我国首创经典扶阳病方,认为“阳主阴从”是达到“阴平阳秘”的关键,疾病不愈是阳气虚衰的表现,也是阳气进一步损伤的结果。赵杰老师认为内热的实质是阳气衰减,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是机体过度调动阳气以维持正常运行而产生的虚性亢奋,久之则阳气更虚,所以临床应格外重视阳气的培补,而风引汤恰好体现了这种思想。本方寒热、敛泻并用,从而起到平调寒热、燮理阴阳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当以扶阳为先,在本方基础上加用附子、花椒、吴茱萸等温阳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同时注意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寒热配比,根据证候适当加用行气泄浊养阴之剂。

7 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风引汤寒热、敛泻、升降并用,适用于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真寒假热证,临床可以治疗烦躁、失眠、焦虑抑郁症、疼痛、肿瘤、震颤、癫痫、眩晕、耳鸣、高热、便秘、呕吐、心悸、盗汗等,临床效果较好。临证当多读古籍,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良方妙药,并灵活应用于临床,使之流传千古。

猜你喜欢
姜汤干姜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我学会了煮姜汤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口腔溃疡喝点姜汤
台州姜汤面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冬病夏治,喝姜汤正是时,4款姜汤养胃驱寒、补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