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研究

2022-03-13 23:14黄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参与度实用性

黄莹

摘 要:本文着眼于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化教育满意度和参与度研究,调查信息化教育参与度和满意度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高校在校本科、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采集到的数据用Excel和Smart PLS 2.0进行处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化教育的需求广泛,但是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自我效能和习惯对信息化教育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大师生对信息化教育实用性和享乐性的感知既通过满意度影响着大学生受众参与意愿,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参与意愿。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实用性;习惯;参与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5.015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软件的逐渐增多,利用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建设各种多媒体教室,通讯实验室,搭建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制作视频学习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软件,这些都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以及政府和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和引导。如何管理和发展好信息化教育以及探究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

1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提升教育信息基础建设水平,全面建成高速互联校园网络,继续提升学校接入带宽,优化有线校园网络,鼓励推进“无线校园”网络建设。

虽然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发展面临着互联网、新媒体和大数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但是在推行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化教学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采纳,但是参与深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教育有较好的受众采纳基础,但是对于信息化教育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不深。

(2)大学生群体对信息化教育资源软件的满意度不高。信息化教育资源量仍然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严重影响和制约的师生进一步通过网络获取和传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3)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不够,造成很多高校信息化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缺乏有效的快速获取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导航工具,师生很难准确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化教育网络资源。

2 研究的假设和模型的构建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切入点较为浅显,有以信息化资源构建和管理,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建立为研究点的,但是都没有深入,未能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教育影响机制模型。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信息化教育影响机制模型,探讨真正影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假设的提出:

认知评价理论将个体的行为动机进一步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avis等人指出,外在动机是指个体采取某项行为是基于感知有用性,而内在动机是指个体采取某项行为是基于对行为本身感兴趣。基于以上陈述,本研究认为动机(实用性与享乐性)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存在以下假设关系:

H1a:实用性对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享乐性对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也关注了實用性对使用前影响和使用后影响的比较,发现实用性对这两个阶段均产生作用。基于以上陈述,本研究认为动机(实用性与享乐性)与满意度存在以下假设关系:

H1b:实用性对群体使用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享乐性对群体使用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执行一系列行为的判断,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并且自我效能是决定行为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H3:自我效能对信息教育资源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望确认理论认为,对于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的主要因素,满意度通过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态度来对未来的行为意图产生积极作用。基于以上陈述,本研究认为满意度与受众网络科普的参与行为存在以下假设关系:

H4:满意度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参与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Triandis将便利条件定义为一种客观条件,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认为可以轻易地完成某些行为,并且他指出,当客观条件存在障碍时,人们往往无法顺利执行行为。基于以上陈述,本研究认为便利条件、满意度存在以下假设关系:

H5:便利条件对信息教育资源使用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于习惯,James首次将习惯与个体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随后,针对习惯与行为关系的研究逐步扩展到社会心理学、健康科学、消费者行为、组织行为等领域。

基于以上陈述,本研究认为习惯与网络科普的参与行为存在以下假设关系:

H6:习惯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参与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理论提出的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

3 结构模型检验

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可以反映各结构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越大,指向变量对被指向变量的直接效应就越大。

从自我效能到受众参与意愿的假设H5得到了验证,其路径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从享乐性到受众参与度(H2a)的路径系数达到0.05显著水平。从实用性到满意度(H1b)的路径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从便利性到满意度(H3)的路径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从享乐性到满意度(H2a)的路径系数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以上三者对满意度的共同解释度达到了24.5%,所以实用性、享乐性和便利性对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从满意度到受众参与度(H4)的路径系数是达到0.01显著水平;从自我效能到受众参与(H5)的路径系数达到0.01显著水平;从习惯到受众参与(H6)的路径系数是达到0.01显著水平,自我效能、实用性、享乐性、便利性、习惯、满意度对受众参与的共同解释度达到了57.0%,对受众参与有着尤为显著的影响,模型中的八条假设(路径)都得到了验证。

4 研究結论和启示

上述结论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弄清动机因素、习惯和自我效能对广大师生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普及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大力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师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虽然信息化教育参与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是通过搜索引擎、网络科普平台上较为轻易地获取所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群体比例和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信息化搅匀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增加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实用性。本研究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对师生群体参与影响较大,这就告诉我们信息化教育资源要贴近课堂教学,只有为师生所需,信息化教育资源才会受到师生的关注和欢迎。

(3)树立趣味制胜的信息化教育思维模式。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只有为用户所需、趣味性强的信息才会得到师生的关注和使用。本研究中,获取与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过程的享乐性对师生参与影响很大。那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育资源趣味性和吸引力是信息化教育平台要考虑的问题,要增加信息化教育资源作品的趣味性。

(4)大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和建设。便利性是师生参与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要让师生快速获取信息化教育资源和信息,进行资源的聚合和导航,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Z].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2,(3).

[2]孙淳.高职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建设与管理研究[J].信息技术,2013,(42):147-150.

[3]Kim H W,Chan H C,Gupta S.Value-based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1):111-126.

[4]Lin K Y,Lu H P.Why people us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An empirical study integrating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motivation theor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3):1152-1161.

3219500338250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育参与度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