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互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关系论析

2022-03-12 23:49张镭宝
理论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政党全过程民主

张镭宝 王 衡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着力重点。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合理的制度建构来促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民主实践。在现代政治逻辑中,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具有紧密联系,“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政党制度,但政党制度形态则决定民主政治的运行形态”。〔1〕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的逻辑关联,在厘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耦合

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都是从中国实践土壤中诞生,经过内生演化、科学设计与渐进发展后得出的政治实践产物,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从本质上讲,这种相关性根本体现为价值理念上的耦合性。

1.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价值立场

建构代表人民利益的公共权力,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夙愿。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城邦,就已出现追求人民统治的直接民主式的政治实践,“凡是人民所需要做的事情,都由人民自己来做”。〔2〕而在当代西方国家,虽然自诩实行“国权民授”的自由民主制,本质上却仍是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安排。与此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将为人民服务视为最高准则。一方面,人民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力量主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解决了民主异化为“选主”的畸形问题,保障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人民是社会权益的享有者,拥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需求纳入自身价值体系之中,通过完整的参与实践与制度程序维护了民众在社会各领域的权益,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真实且管用的权利。

在西方政党理论中,政党被限定为部分群体利益的代表,“从根本上讲所含的意思是‘部分’”,〔3〕这种质性规定导致其倡导的政党制度难以保障人民的普遍利益。新型政党制度则是致力于维护广大民众利益的制度形态,人民至上是其始终遵循的价值立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新型政党制度由此开始形成,为实现人民民主奠定制度基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完善,2018年习近平正式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并指出该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4〕根据历史发展可知,新型政党制度是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准绳的政党制度形态,把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不同时期的根本任务,始终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质言之,从主体性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遵循人民至上的共同价值立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和实现人民权益。在两者的推动下,我国建构起了人民主体的政治权力体系,民众得以在政治生活中“出场”,并享有真实有效的权利。

2.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

民主具有产生、存在与发展的过程,对民主功效的评判不能仅凭“多数人决策”的结果而定,更要看政治权力运转的整体过程是否都受到民主价值的控制。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运行的全过程,能够有效解决“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5〕的问题。具体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保证了民主运行的延续性,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完整闭环,而且保证了民主程序的连续性,贯通“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整体流程,有效避免了民主政治运行的空窗期。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注重选举过程中的选举投票环节,又关注日常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公民能够借由公示、听证、质询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和重大社会问题处理的全过程之中,弥补了“一次性消费行为”〔6〕的缺陷,以全过程性优势变革了既有民主模式。

在旧式政党制度塑造的政治生态中,政党之间通过对抗性的选举竞争轮流执政,因此,施政目标往往是即时见效的,政党只会关注眼前的短期收益。而且由于党争关系的影响,执政党的施政活动会遭受其他政党的干扰,难以辐射政治运行的整体过程。与此相区别,新型政党制度继承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全过程性内核,将多党合作贯穿于政策制定到实施的政治运行全过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了政治运作的持续性和覆盖面。另一方面,新型政党制度建立在尊重和维护党派差异性和多样性之上,能够吸纳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有序参与政党政治运行的全过程。因此,新型政党制度集合利益代表过程、利益确证过程、利益实现过程于一体,展现了全过程的显著特征。

总述之,从实践性角度看,全过程是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的价值追求,两者旨在获取民众对于公共决策“持续的同意”,〔7〕人民意志既体现在政治过程的起点,也贯穿于政治运行的整体过程。民众不仅得以“出场”,而且始终保持“在场”。

3.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价值根基

现代民主理论和实践主要是西方现代化的产物,但并不代表西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普适性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社会主义的价值根基,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首先,在本质上以“阶级民主”超越“自由民主”。民主的本质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阶级民主”为立论前提,解构了资本主义民主个体本位的虚假性,揭示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取向,凸显无产阶级专政的价值本色。其次,在形式上以“实质民主”超越“程序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罔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形式上的政治平等掩盖实质上的经济不平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资本主义“程序民主”形式化的缺点,致力于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实质民主”,全方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党制度是基于国家建设和发展而确立的”,〔8〕考察任何政党制度都要结合其产生发展的国家现实来进行。就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是将个体权利视为国家的基础。政党需要通过相互竞争赢取选民授权来担当公民的代理人,这注定要施行竞争性政党制度,“只重视政党的外部特征,而回避政党阶级实质”。〔9〕与此区别,新型政党制度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制度,不是从抽象的人性假设出发诠释国家问题,而是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审视国家的起源与本质,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和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的利益,这就需要由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代表即共产党来执掌国家政权,其他党派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主要发挥参政议政功效,施行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总之,从意识形态属性看,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运行的思维窠臼,实现了对以资本为主导、以个人自由为核心价值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逻辑的超越,是具有重塑意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创新成果。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新型政党制度的体系建构

在政治实践中,新型政党制度能否取得优质绩效,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科学与否,而且与制度运作的客观环境直接相关。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社会整合的高效性、政治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利益代表的真实性,为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架构了良好的环境体系。

1.以推动社会整合奠定新型政党制度的共识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行为模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差异。政党制度要想发展,就必然要整合达成基本的共识前提。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整合构建普遍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10〕为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奠定所需的共识基础。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推动社会意志层面的整合,奠定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共识。当前人类正处于多元价值观时代,价值差异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何化解价值冲突,形成新的价值共识,就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模式,致力于整合社会价值的复合形态,它不仅代表占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价值立场,而且满足少数群体的价值诉求,能够广泛吸纳、汇聚全体公民的价值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价值,有助于增进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共识。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推动社会程序层面的整合,奠定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则共识。民主政治应当具有完备科学的程序设计,以此形成社会成员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规制。换言之,在民主政治框架下,所有政治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运作。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整合构建合理的民主程序,为民主政治运行确立了规范的程序规则,公共议题得以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所有公民都能依据既定规则参与到集体事务之中,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增进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则共识。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推动社会体制层面的整合,奠定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共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不同阶层利益出发,整合建构了多层级的民主制度体系,体现在国家层面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层面有地方政府的立法决策制度、基层层面有城乡社区自治制度等。国家、地方与基层的民主制度分层级协同联动,共同确保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与自由,能够促进民众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可和接受。这也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党制度的认同,进而增进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共识。

2.以维持政治稳定建构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秩序

稳定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党制度运行的基本保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政治秩序。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推动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证了国家政权的高度稳固,为新型政党制度营造良好的运行秩序。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具有追求和谐稳定的价值旨归,契合新型政党制度的秩序要求。稳定秩序是政治制度发展的必要前提,对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已经有所认识,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等“和合”思想,坚信政治秩序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倡和强调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传承和弘扬了这种历史文化传统,将构建稳定的政治秩序作为自身目标,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契合新型政党制度的秩序要求。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塑民主与善治的关系,实现了政治局面的长期稳定,满足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秩序需求。在政治生活中,民主与善治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难以实现妥善的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推进“协商与法治的良性互动”,〔11〕重塑了民主与善治的关系,克服了两者彼此疏离的问题,真正发挥出民主治理的理想效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动下,我国得以维持政治局势与秩序的稳定,规避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引发的动荡,切实满足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秩序需求。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稳定与发展的双重建构,能够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激发新型政党制度的秩序活力。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提供权利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类型民主都能实现此目的,只有既稳定又活泼的民主才能真正促进社会进步。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民主模式,具有民主集中的显著优势,能够促使各方面力量接榫形成统一整体,在维持政治稳定秩序的基础上释放新的活力,为新型政党制度稳定而有效地发展创造条件。

3.以促进利益表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

作为民众对政党制度所产生的情感归属,民意认同直接影响政党制度的发展。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向纵深推进,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分化、新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基础面临挑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价值与制度框架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化运用”,〔12〕能够保证社会大众畅通表达利益诉求,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利益表达渠道,有助于系统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利益表达渠道是决定利益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全过程人民民主极大丰富了利益表达渠道,形成包括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在内的系统性途径,有效消除了群众利益表达的阻碍,为加强民众同行政组织与社团组织的联系、实现广泛的利益表达创造了可能条件。这有利于政党最大限度地搜集、分析群众的意愿诉求,系统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了利益表达机制,有助于科学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利益表达机制是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党制度的重要一环。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的常态化法律公开征求意见机制,全国政协建立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等。这种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为不同利益主体表达意见和要求提供了科学的程序与流程,有利于利益主体合法规范地表达意愿,从而科学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了利益表达过程,有助于全面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利益的充分表达为目标,不断完善利益表达过程,确保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整体过程都能体现民众的利益要求。广大民众不仅能够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而且能够参与党和国家公共决策的制定与各项事务的管理,人民的表达权得以贯彻落实到政党政治以及国家政治的整体过程之中,全面提升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民意认同。

三、新型政党制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赋能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在于将民主原则和政治现实结合,通过合理的制度建构来保障人民主权。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的发展动能。

1.新型政党制度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主体

新型政党制度在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主体的同时,广泛吸收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为合作力量,满足了民主建设对于主体多元化的期求,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主体。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拓辟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主体。在这一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代表整体利益的核心主体。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创造性地实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既能够保障权利又能够集中力量,克服了西方代议制民主相互推诿、权力掣肘的弊病。故此,新型政党制度的建构与发展,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拓辟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主体。

第二,新型政党制度维护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地位,拓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主体。在新型政党制度的规定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合作共赢、相互协商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也不是卫星党、花瓶党,而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活跃于政治舞台上。民主党派具备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共治。新型政党制度维护了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地位,拓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主体,能够不断汇聚民主政治的发展合力。

第三,新型政党制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地位,拓充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主体。在新型政党制度所塑造的政治框架下,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凭借政党组织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介入政治运行,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与各项事务的管理。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民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和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是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和组织力量。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中嵌入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帮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吸收和容纳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拓充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主体。

2.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

新型政党制度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而构建和运转的制度体制,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制度选择、重要的制度载体和新颖的制度规范,巩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

第一,从制度选择维度勘察,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自主建构、符合国情的制度形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政党制度方面最为理想的制度选择。近代以来,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西方政党制度曾被当作救世良方引入中国,但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党派林立的紊乱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充分考量实际国情,创新提出建立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建构形成新型政党制度。因此,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萌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形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政党制度方面最为理想的选择。

第二,从制度结构维度勘察,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结构体系,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新型政党制度创造形成执政党领导与参政党参与相结合的“复合型”〔13〕制度结构。其中,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执政党,通过掌握国家政权实现了对民主建设的统一领导;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等职责,在民主政治中发挥辅助作用。总之,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结构体系,实现了一元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统一,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第三,从制度机制维度勘察,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创新性的体制机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新的制度规范。首先,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了政党运行机制,突破了以议会党团为中心的政治运行逻辑,形成执政与参政相结合、领导与合作相统一的新型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新型政党制度创新发展了政党组织机制。新型政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机制,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等多方面组织形式融于一体,既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新型政党制度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

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社会力量、增强内生动力,从而不断推动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有助于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调配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强大的调配效能,能够合理地调整与分配社会资源。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形成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模式,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由此具备调动国家治理所需的动员力、凝聚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调配效能,合理配置全社会的资源,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避免公共政策的价值偏离和社会撕裂”。〔14〕

第二,新型政党制度有助于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合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在多元化的社会主体之间形成持续互动,进而实现社会整体层面的整合。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利于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合效能。首先,有助于整合民意、凝聚共识。借助新型政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15〕整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其次,有助于整合利益、形塑合力。新型政党制度将统一战线理念融入民主政治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据此集合全体人民的利益诉求,形成现实发展的合力。

第三,新型政党制度有助于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发展为核心要义的民主,新型政党制度有助于发挥其发展效能。首先,新型政党制度为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效能奠定了基础。凭借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强大政治权威以及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新型政党制度在深刻变革的社会中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其次,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效能。新型政党制度具备开放包容的体制和多样畅通的渠道,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维护民主建设,有助于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

结语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显著标识。在现代政治框架下,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具有密切联系。一方面,民主政治是政党制度的孵化器,确立了政党制度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决定着民主政治的运行成效。因此,想要推动现代政治的发展,必须深刻把握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辩证关系,找到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契合点,建构相互匹配的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

在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新概括,代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是建立在尊重和维护人民民主原则基础上的政党制度,是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制度载体。尽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在功能上彼此相异,但两者形成了以相互协作为准则、以整合优化为导向的协同关系,在价值耦合基础上实现了体系架构与制度赋能的双向建构,达成了民主价值与运作形态的有机结合、民主目标与实现手段的有效对接。

当前,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科学审视和整体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型政党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坚定政治制度自信,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有效治理的过程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政党全过程民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