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泽,罗含欢,钟定荣,师 杰,姜 英,肖 雨,霍 真,梁智勇*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病理科,北京 100730;2.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理科,西藏 拉萨 850000;3.中日友好医院 病理科,北京 100029)
2015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组部)启动了医疗人才“组团式(team-based)”援藏工作,其目标是“两降一升三不出”,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升人均期望寿命,到2020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
病理学在中国整体处于弱势学科,从业人员缺乏,而西藏自治区病理学专业则更加薄弱,人员也更加紧缺。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控中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48家委员单位的平均病理诊断医师数是23人,技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一半左右。而处于西藏自治区领先水平的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仅有10名病理学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8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技师2人(均为中级),并且3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于2015年后相继退休离职。西藏地区病理学专业技术人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同时,其开展的业务种类范围、数量以及质量,也与平原地区三甲医院病理科有较大差距,难以达到尽快提升西藏医疗诊治能力、满足西藏人民健康需求的目标。
近6年来,北京协和医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UMCH)(简称协和)病理科已连续向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Tibet Autonomous Regin People’s Hospital, TARPH)病理科定点派出6位高年资病理诊断专家,与西藏同道携手同心,全面深入开展了援建工作。为了达到援藏目标,病理学援藏专家们背靠协和大后方,结合西藏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学术活动、临床教学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持续加强西藏自治区病理学人才培养,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培养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
自2015年8月以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不间断派出6批专家进藏工作。在协和大后方的强力支持下,针对如何有效提升西藏自治区病理学科的专业服务能力、如何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打造一支信得过、能力强、留得住的病理学人才队伍等核心问题,援藏专家们和西藏同道一起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按照ISO 1518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以及西藏卫健委《三甲医院评审标准》要求,逐条核对科室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逐步进入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进行持续改进,不断规范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制定科室整体布局改造计划,使之更加科学、规范,优化流程,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等规定。组建了由援藏科主任、本地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组长、技师组长等组成的科室核心管理组织,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强化管理。
西藏病理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相对更为薄弱,举办的学术活动需要符合当地病理学发展需要及当地医护人员的水平和兴趣,让学员愿意听也真正能听懂,授课内容才能真正落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联合举办了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了包括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专家、全国病理学会知名专家等进藏(或远程)授课。这些学术活动(表1)都紧密结合当时西藏病理学的实际情况,偏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递进,梯度进行知识更新和热点分析。
表1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病理学专业系列学术活动
为持续提升西藏病理学专业水平,援藏专家们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多头显微镜下带教读片,每月进行1~2次科内专题学术讲座,并邀请相关学科援藏专家进行交叉学科(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讲课,同时积极利用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学资源,同步开展在线病理诊断专业知识授课。
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项目的持续支持,病理学援藏工作按照导向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有效转变,援藏专家们“既要当好医生,治病救人;又要当好老师,带好徒弟。来的时候是一支医疗队,走的时候留下一大批白衣天使”,临床和教学并重,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效果。
6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逐年跨上新台阶,业务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满足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全区的病理诊断需求。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病理科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及国内的学术影响也逐步增强。2016年成为西藏自治区病理诊断质控)中心单位,2017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远程病理会诊中心(之后定期对全区病理诊断进行质控管理工作)。
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项目的支持培育,当地病理学专业技术人员有1人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先后有1人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人晋升为主治医师,更吸引了多位年轻人员踊跃加入病理科工作。
随着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协和大后方强力支持和援藏专家指导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也在持续开拓创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新技术、新项目。2015年开展了薄层液基细胞学,2016年开展了骨髓穿刺病理诊断,2017年开展胃癌Her2规范化检测、神经肌肉活检病理、甲状腺穿刺病理等,2018年开展PAS(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黏卡、抗酸、六胺银和弹力纤维等特殊染色以及EBV(Epstein-Barr virus)原位杂交,2019年开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上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弥补了西藏病理诊断领域的空白和短板,有效提升了西藏病理诊断的专业水平。
随着不断夯实基础、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业务能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诊断水平持续提升,业务量也快速增长,常规诊断病例数、术中冰冻病例数、HE常规制片数(图1)、免疫组化开展项目数及染片数(图2)等各项业务指标每年都保持大幅增长。增长最多的免疫组化染片数保持了年均60%的增速,2020年达到了2014年数量的33.37倍;增长最少的冰冻病例数也保持了年均10%的增速,2020年达到了2014年数量的2.16倍。在不断扩展业务范围、各项业务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诊断质量也保持了同步提升,作为平台科室,有力支撑了全院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
图1 “组团式”援藏前后历年HE常规制片数量比较
图2 “组团式”援藏前后历年免疫组化开展项目数及染片数量比较
通过近6年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项目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各项业务能力长足进步,人才队伍、科室流程、规章制度、培训体系逐步完善。经过持续的“组团式”援藏,西藏病理学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各项业务工作量连续上涨,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质量同步提升,并通过西藏自治区病理诊断(质控)中心和西藏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平台,更深入辐射全区,帮扶、指导全区超过20家医院的病理诊断工作,同期科室收入也保持了相应高增长,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病理学工作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而持续提升西藏病理诊断水平、为300万西藏同胞提供更优质病理诊断服务的追求则永无止境[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组团式”援藏项目对西藏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必将助力西藏病理学乃至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