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羽,鲁显玉,邢凤梅
(1.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0;2.华北理工大学 临床医学院)
老年共病是指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共存于同一老年人的现象[1],具有病情复杂、治疗效果差、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2]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共病患者同时患有精神类疾病。因此,目前共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心理一致感作为心理保护机制,对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尤为重要。高水平心理一致感能使患者有能力管理困扰,认识内部和外部支持因素,促进有效应对并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解决困扰[3]。有研究[4]指出,心理一致感受个人特征、疾病相关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疾病接受度属于疾病相关因素,用于衡量患者对疾病的适应程度。家庭关怀度属于家庭社会因素,是探讨个体对其家庭功能满意度的重要指标。继往研究[5-6]表明,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与心理一致感有相关性,但目前关于老年共病患者的研究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1.1 调查对象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7]慢性病分类标准且已被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至少患有2种慢性病;年龄≥60岁;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痴呆或严重失语等不能合作者。本研究经华北理工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号2021126)。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月收入、患病数等。
1.2.1.2 心理一致感量表 由Antonovsky[8]编制,包蕾萍等[9]对其进行汉化修订,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量表包括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等3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13~91分,其中13~63分为低等水平,64~79分为中等水平,80~91分为高等水平。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4。
1.2.1.3 疾病接受度量表 由Felton等[10]编制,赵雯雯[11]汉化修订,用于测定成年患者的疾病接受程度。量表包括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8~40分,其中8~18分为低接受度,19~29分为中接受度,30~40分为高接受度。本研究中该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1.2.1.4 家庭关怀度量表 由Smilkstein[12]编制,吕繁等[13]汉化,用于测定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量表共5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总分10分。0~3分为家庭关怀度较差,4~6分为一般,7~10分为良好。得分越高代表家庭关怀度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目的和要求,获得其知情同意后,当场发放问卷,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填写并当场收回,对于识读、书写困难的老年人,由研究者读出问卷内容,研究对象选择后,由研究者代为记录。根据Kendall粗略估计的计算方法,样本量至少为自变量的5~10倍,本研究共15个条目,考虑无效样本等样本丢失情况,扩大样本量的20%,样本量至少为180份。本研究共发放4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4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3%。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中,男208例(46.8%)、女236例(53.2%);60~69岁153例(34.4%)、70~79岁137例(30.9%)、80~89岁128例(28.8%)、90~94岁26例(5.9%);小学及以下127例(28.6%)、初中177例(39.9%)、高中或中专110例(24.8%)、大专及以上30例(6.7%);有配偶316例(71.2%)、无配偶128例(28.8%);独居78例(17.6%)、夫妻同住304例(68.4%)、子女同住62例(14.0%);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99例(22.3%)、1000~1999元109例(24.6%)、2000~3999元112例(25.2%)、3000~3999元63例(14.2%)、≥4000元61例(13.7%);患病2种44例(9.9%)、3种124例(27.9%)、4种95例(21.4%)、5种80例(18.0%)、≥6种101例(22.8%)。
2.2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 本组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57.13±14.02)分,处于低等水平,得分率为62.78%。其中,可控制感得分率最高,意义感得分率最低,见表1。
表1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评分(n=444)
2.3 疾病接受度及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 疾病接受度及家庭关怀度不同的患者心理一致感不同,从低到中、高疾病接受度,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得分呈上升趋势;从家庭关怀度较差到一般、良好,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得分呈上升趋势,见表2。
2.4 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 老年共病患者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与心理一致感均呈正相关(r=0.648、0.562,均P<0.01),见表3。
2.5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因变量,将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月收入、患病数量)纳入回归分析第1层,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纳入回归分析第2层进行分析(赋值见表4)。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患病数量、家庭关怀度、疾病接受度是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其中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可解释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总变异度的14.1%(ΔR2=0.141,P<0.001),见表5。
表2 不同疾病接受度及家庭关怀度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N=393,分,
表3 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r)
表4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赋值表
表5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n=444)
第2层R2=0.545,调整后R2=0.535,ΔR2=0.141,F=57.678,P<0.001
3.1 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 本研究显示,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7.13±14.02)分,处于低等水平,低于Togas等[14]调查的肺癌患者[(58.00±15.58)分]和Li等[15]调查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2.20±9.61)分]。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老年共病患者受多种疾病困扰,病情错综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有关,导致其产生较高水平焦虑、抑郁以及较低水平自我评价,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在各维度得分率中,可控制感最高,意义感最低,表明老年共病患者可有效利用相应社会支持且有足够资源来应对疾病引起的压力,但由于其精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且容易出现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自我否定等,加之身患多种疾病,使其很难感受到战胜和挑战疾病所带来的意义感。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共病患者的心理一致感状况,积极借鉴国内外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技术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护理中,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以提升其心理一致感水平。
3.2 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的老年共病患者,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越低,与李振云等[16]研究结果不一致,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样本的选择性偏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机体各项机能老化,脑内多巴胺的生成和传递过程受损,影响其正常的情感调节能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高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加强个体心理护理,帮助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适应疾病。
3.2.2 文化程度 本研究显示,高文化程度是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保护因素,与张佩嘉等[17]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能迅速和多途径地获取相关疾病知识,在疾病管理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控制感和意义感。提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3.2.3 月收入 本研究发现,月收入高的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与Reddy等[1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共病病程长,常涉及多个专科就诊,需长期接受多种专科药物进行治疗,医疗费用增加。月收入高的老年人对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提示医护人员在拟定治疗方案时,可充分考虑其经济状况,在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前提下,为患者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3.2.4 患病数量 本研究发现,患病多的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所患慢性病数量较多的患者,对疾病担忧较多,担心各疾病间相互影响、病情恶化、累及其他组织器官、出现并发症等,导致其生理、心理均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全面关注老年共病患者现存疾病,通过开展疾病知识教育等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
3.2.5 疾病接受度 本研究显示,老年共病患者疾病接受度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即老年共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适应度越高,认为疾病危害程度越小,心理状况越好,与继往研究[5,19]结果一致。说明高水平疾病接受度的老年共病患者可通过更好地包容疾病的限制性和无法预测性,接纳疾病的消极影响,采取积极心理调适,从而重新获得个人控制感与意义感。由此,建议护理人员从疾病接受度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共病患者建立对自身所患疾病积极、正确和深入认识,引导患者接受疾病,从而改善其心理一致感水平。此外,已有研究[20]表明,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可通过引导患者接纳疾病而有效提高其心理一致感,可供参考。
3.2.6 家庭关怀度 家庭关怀与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即家庭关怀度越好的老年共病患者,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与谭琳等[6]研究结果一致。家庭关怀度好的家庭不仅可为患者提供更多可利用的外部资源,还可给予其心理上支持,从而增强其应对疾病的信心。因此,医护人员既要关注患者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也要注意评估其家庭关怀度状况,有效调动其家属积极性,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增强其心理一致感水平。
本研究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以及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对其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可为护理人员制定相关护理决策提供参考。但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研究对象均来自河北省唐山市,样本来源比较局限,代表性差。而且本研究只对研究对象采取横断面调查,在未来还需进行质性研究、队列研究,进一步探索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对老年共病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