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晗
摘要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就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就要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响应时代的发展,完善各项教育机制。通过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路径调整,实现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实践紧跟理论方向的内涵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紧跟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理念进行教学实践,统筹协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思政教育;三全育人;高校;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3.012
高校开展教学,完善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育人,也就是说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体现。要想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就要有相应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指导。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贯穿始终,能够促进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忽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思想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鉴于此,就要将理论落实在实践当中。作为教师,要深刻了解并把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论内涵,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新时代进行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1“三全育人”的具体概述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最早来自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整体教育目标,2018年教育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和建设方法,也启动了高校的实践改革试点。进一步要求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严格将此理念贯彻实施下去。“三全育人”的理念即全面而又系统的育人工作,也特指是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也就是说整体高校学生都应该受到相应良好的思政教育,培养每个人都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全程育人指的是思政教育要贯穿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全方位育人就强调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情况有规划的制定教学方针和策略。
2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逐渐被党和国家要求在各大高校中推进并实施。立德树人,培育每个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三全育人”的教育指导工作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即要求建构合理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高校思政教育中育人的核心思想理念,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并结合思政教育的现状和规律开展的,贯穿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始终的较为完整的德育模式。
2.1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进行人才的培育。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实际教学中除却要重视对于教育过程的改革之外,更应该重视如何“育人”或者培育怎样的人这些问题上。具体实践中,全员育人就是要将育人的相关元素整合起来,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政培育,对于学校教职工和各类社会力量等群体都要做到充分的引导和培育。全过程育人也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贯穿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让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具有相应的社会思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全方位的育人则指既要在校园中、课堂里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校园外以及网络中也要融入一部分思政相关的价值教育。要通过这一系列多方面的整合,实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不断形成。
2.2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三全育人”其中的重点在于“育”,也就是拥有相应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完善和构建相应的教育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群体,进行不同的教育安排。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教学实践的开展都应该围绕着学生。通过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能够多方面的将思政教育中涉及的正确思想和观点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价值学习。教师也应该结合各种优秀的工作案例,加工形成适合当前学生学习阶段的内容,并将“三全教育”融入并渗透在教学的体系当中,利用网络资源将线上和线下教育整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实现思政教育质量的飞速提升。
3对于“三全育人”开展思政教育的措施建议
首先要明确“三全育人”就是要将这三个方面,从时间到空间上都渗透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结合相应的教育理念,并同时采用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观念。在实践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熟悉了解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吸收理解能力,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更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首要是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相应的价值观念,教师也应该以树立正确的价值知识为课堂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实际的思政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检测,检查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分析具体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思政的学习热情。各大高校也应该对思政教育重视起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各种线下的社团组织活动,锻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和生活态度。
4具体措施和有效路径
4.1实施全员育人,构建全员思政教育模式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开展“三全育人”建设活动的重要前提。具体含义是指:不管是校园管理者、教师还是各类思政工作者都需要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其重点的培育目标在于各大高校的全体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是主体,进行思政学习也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让各类与思政工作相关的人员都投入到思政培育当中,才能够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快速開展。高校首先要培养教师的思政知识掌握和教学能力。教师作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带领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实际工作中,高校要重视对思政工作相关人员的培养,保证每一名涉及思政工作的人员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思政基础知识,使得“全员育人”环节得以保障实施下去。各大高校首先要通过外出实践、系统培训等方式,对涉及思政教育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育,从而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思政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除却以上措施,高校也应该建立健全各种涉及思政教育的机制,明确不同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得全员育人工作顺利进行。高校也要将“全员育人”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完善相关的保障条件,建立健全有关于思政工作的机制,通过加强对于教师、思政工作者和校园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后续开展思政教学做出良好的铺垫作用。
4.2进行全过程教育,构建全过程思政教育模式
为了保障“三全育人”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就要意识到全过程教育的重要性。全过程教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能够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并贯穿于他们成长中的各种阶段。要想使得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就要将其中蕴含的正确思想和道德观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政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也应该融入生活当中。因此高校可以从学生的成长过程入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种活动中融入相应的道德观念等,一直延续到学生的毕业,从而有效的构建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机制。
例如,高校可以不定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余活动和正能量的宣传演讲等等,在带领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多设置一些德育奖励,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者就是带领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些具有良好思想的影片,参观一些革命根据地遗址和烈士陵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感受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一些正确的思想和精神,往往要比传统的课堂知识学习更具有深刻的意义。高校也可以借助校外平台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公益活动,或者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导向,促进个人的发展。
4.3创造相应平台,构建全方位思政教育模式
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许多高校逐渐取消了在公共课堂中授课的形式,选择以网络的形式进行教学。网络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如若能够逐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大家便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思政的学习之中。各大高校也应该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网络上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其中融入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从而使得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得到逐步的构建。
例如,高校应该认同全方位教学的理念,通过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模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除了采用网课的形式进行课上授课,给学生布置学习作业之外,高校也可以注册本校园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不定时在官方账号上发布一些有关于思政教育的信息,并开设一些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当下相关的思政热点和知识。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也能够让每一名学生的头脑得到思考和创新,加深学生对一些思政知识的记忆。高校也可以在线下或者线上开展一些思政知识竞赛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学校提供的证书和奖品。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抖音、微博、快手逐渐应用于大部分高校学生当中,高校要利用短视频的广泛传播能力,邀请一些学生拍摄一些思政教育的视频,鼓励学生们踊跃观看,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对于思政课堂上政治精神的理解。高校方面也应该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家长与师生的沟通平台,便于家长及时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状况,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品质,引导家长一起参与到思政培育工作当中,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5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应该局限于任何单一的形式。优秀的思政教育实践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因此高校要严格将“三全育人”教学理念贯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教师和各类思政工作者的培育、开展多项思政活动以及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思政教育工作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高校也要关注学生每一个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鼓励各个学院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各项思政工作机制,实现对学生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究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培育,最终实现“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1-6+15.
[2]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3]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4]韩慧莉.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國青年研究,2012(07):109-112.
[5]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