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摘 要]数学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它具有主体性、直观性、过程性和目标性。文章以“一亿有多大”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为例,提出从问题驱动、方法引领、动手操作三个方面让学生的体验有层次、有方向、有建构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数学实验;学生体验;一亿有多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2-0063-03
【课前慎思】
“一亿有多大”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46至47页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熟悉的事物的数量来推算1亿有多大,让学生从量的角度感受1亿这个数的具体大小,增强对大数的把握能力,发展数感。
教材编排了“说一说”“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这四个环节的活动,除了“说一说”,其他三个环节分别是让学生从时间、长度、质量三个角度去感受1亿有多大,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操作次数过多,重复性太强,学生会觉得很无趣。能不能让学生在体验1亿有多大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实验操作?能不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做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能不能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可以自行开展更多的体验活动?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笔者展开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非常特殊,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和千里之外的镇坪县的小伙伴们一起上课。
师:2019年镇坪县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24亿元。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镇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镇坪县成为安康市第一个脱贫县。
师:根据信息,你有什么想提的数学问题吗?
生1:24亿有多大呢?
师:你关注到了“24亿”。那么1亿有多大呢?谁能用数的组成知识说说1亿有多大?
生2:1亿是10个一千万。
生3:1亿是100个一百万。
……
【设计意图:本节课依托互联网,让常州和镇坪两地的学生同步上课。教师呈现了2019年镇坪县全县的生产总值,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又激发了学生想深入感知1亿的实际大小的需求。 】
二、活动体验,感知一亿
1.数硬币,从时间中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齐):硬币。
师:如果要数1亿枚硬币,一枚一枚地数,大约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
师:大家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果让你来数,你打算怎样数?
生1:可以先数10枚硬币,再根据数10枚硬币的时间算出数1亿枚硬币的时间。
生2:先记录数100枚硬币的时间,再用1亿除以100算出时间。
……
师:怎么没有人直接数1亿枚硬币呢?
生3:直接数1亿枚硬币时间太长了。
师:是啊,1亿是个很大的数,直接数会很麻烦,所以同学们都想到了先数一部分再推算,那就用这样的办法来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数一数:一枚一枚地数硬币,数20枚需要多少时间?
(2)算一算: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枚硬币需要多少时间?
呈现学生资源:
师:两位同学推算出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生4:数的速度不一样。
师:观察数据,数20枚硬币的时间只相差了3秒,推算到1亿枚竟然相差了1500万秒。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5:刚开始相差得很小,但是随着硬币数量的增多,差距会越来越大。
……
师:你会把秒换算成较大的时间单位吗?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体验1亿有多大的?
生6:我们通过数20枚硬币的时间,推算出数1亿枚硬币的时间。
师: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到结论,这些是做实验的一般步骤。1亿是很大的数,在不能直接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测少算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当学生推算出数1亿枚硬币所需要的时间后,教师启发他们把得到的结果换算成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从时间上获得对“1亿”这个数的具體感知。实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的过程,了解做实验的一般步骤和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脚手架。】
2.量硬币,从高度(长度)中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你还想从硬币的哪些方面来体验1亿有多大?
生1:我想把硬币连在一起,看看1亿枚硬币连在一起有多长。
生2:我想研究1亿枚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
……
出示实验要求:
(1)选一选: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展开研究。
(2)量一量:选择适量的硬币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算一算:推算1亿枚硬币有多高或有多长。
师:对于第(1)问,老师拍了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
<D:\书\30\小教教学参考·数学202201\1s68.tif>
师:这些测量方法你都赞同吗?为什么?
生3:我赞同第一种和第二种,不赞同第三种,因为第三种没有对齐零刻度线。
师:我们测量的时候要规范细致、考虑全面,这样推算的结果才会合理。
[问题2:1亿枚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会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8844米)还高吗?][硬币/枚 高度/厘米 ][( )÷100=( )(米)
结论:我发现1亿枚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 )米。
生4:10枚硬币大约厚2厘米,1亿枚硬币大约高20000000厘米,即200000米。
师(追问):大约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多少倍?
生5:23倍。
……
[问题3:1亿枚硬币连在一起有多长?会比常州到镇坪的路程(约1300千米)还远吗?
生6:一枚硬币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1亿枚硬币连在一起大约长250000000厘米,是2500千米。
师(追问):大约是常州到镇坪的路程的几倍?
生7:2倍。
……
【设计意图:教材原本只是让学生体验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这里教师增加了体验1亿枚硬币连在一起的长度的环节,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规范学生的测量行为,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学生推算之后,教师让学生用算一算、估一估的方法分别算出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大约是珠穆朗玛峰的多少倍,1亿枚硬币连起来的长度大约是常州到镇坪的路程的几倍,通过与参照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获得对1亿的实际大小的具体感知。】
三、设计实验,拓展延伸
师:除了硬币,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什么来体验1亿有多大呢?
(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再出示实验内容)
[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打“√”,并设计实验方案。
1亿名小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能绕地球一圈吗?( )
1亿张A4纸铺开的面积有常州恐龙园的占地面积大吗?( )
1亿碗biangbiang面大约需要多少千克的面粉?( )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1亿的大小,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教师引导常州和镇坪的学生寻找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来研究、体验,并从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设计实验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需求。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将体验内容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学习的场所延伸到校外。】
四、回顾全课,总结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体验了1亿有多大。课后,我们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实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系统,并能够将数学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数学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它具有主体性、直观性、过程性和目标性。本节课教师主要借助实验工具——一元硬币,从时间和长度两个维度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感知1亿的实际大小,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参照物来加深对1亿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问题驱动,让学生体验有目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师生之间互动最重要的载体,是点燃学生思维生长的导火线。首先,教师借助一定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对1亿到底有多大产生好奇,从而进入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接着,教师借助硬币抛出第一个问题“一枚一枚地数1亿枚硬币大约需要用多少时间”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有序地推算出数1亿枚硬币所需要的时间,将抽象的数转化为可感知的量。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硬币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验1亿的大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出“1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和“1亿枚硬币连起来有多长”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展开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以问题“除了硬币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什么来体验1亿有多大”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步骤、有目的地展开实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1亿这个数的认识。
二、方法引领,让学生体验有方向
数学实验需要合理的实验设计,合理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活动有顺序。在从时间上体验1亿有多大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方法——测少算多,完整经历实验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为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1亿枚硬币摞起来的高度或连起来的长度提供脚手架。另外,小学数学实验需要规范操作,教师在学生测量硬币的过程中关注其操作行为,实时收集学生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理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有建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儿童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的反复操作过程中,通过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可见,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教师借助小小的一枚硬币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逐步加深对1亿的大小的直观认知。通过操作,学生不仅能在原有的认知经验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还能掌握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思想,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对大数的体验,学生需要在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操作、推理、对比、想象来加强直观感受,而从量的角度感受1亿这个数的实际大小,可增强对大数的把握能力。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生长以及情感的表达。数学实验,作为一种可观察、可操作、可重复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有趣、好玩,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