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霖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由以往单一的发展结构逐渐朝着全面发展结构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社会文化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内部控制水平进行提升,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财政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内部出现贪污腐败现象。本文就社会转型期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制定和更新了一系列措施,对内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期通过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达到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的目的。但因各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制度落后的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也未能实现统一,所以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时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只有细致分析现阶段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制度和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全面防范和管控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才能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面临的新形势
(一)我国进入改革新时期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在社会结构转型期间,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主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事业单位,更是要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认真的对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对自身建设进行强化。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我国事业单位也迈入了改革的新阶段,而事业单位改革建设中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对于事业单位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面临内部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并未调整事业单位的体制,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民众对于事业单位的需求较之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也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因此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事业单位职能发挥与健康发展造成直接影响。
二、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也逐渐迈入转型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开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专业管理方式来有效管理单位的经营与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为了能使自身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升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保障单位资金安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以及程序。在社会转型期,内部控制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国家相关法律贯彻落实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加强,以更好地规范单位的各项工作。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使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使事业单位各部門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却又互相制约,在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控制和监督环境,有效避免错误会计信息以及舞弊现象的出现,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得以保证。此外,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事业单位依法理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想要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就要坚持依法理财这一原则来科学合理的对单位资金进行分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可参照的依据和规章制度,可使收支行为变得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同时还有利于财务工作科学性的提升,避免财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事业单位每一项资金都能被动态监控,避免内部出现腐败现象,为依法理财提供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三、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事业单位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从总体上来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内部控制范围无法覆盖所有部门,内控机制有待完善,内控信息传递速度缓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内控工作无法将自身的监督与规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事业单位属于服务性机构,因此其并不是单纯性的以盈利性为目的,所以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需要考虑单位资金安全问题,避免资金被挪用。但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其功能特征知之甚少,甚至有部分事业单位将内控工作简单的划分为财务部门的一个流程。虽然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内控制度的建立,但却并未将企业各个部门包含在内,导致内控工作的开展只能停留在财务管理范围之内,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指导和全面监督作用。此外,事业单位的财权大都集中在领导层手中,因此存在着缺乏内部控制动力的问题。而事业单位员工已形成对领导话语进行服从的文化氛围,所以很多职工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配合度并不高,导致内控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此外,因事业单位属于服务机构,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此基础之上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但目前依然有一些事业单位未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构建,接受社会监督的水平并不高,内部监督工作落实情况不佳,忽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控人员因缺乏专业指导与相应的工作经验,所以无法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控机制有待健全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内控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甚至会将财务预算等同于内部控制,虽然这一做法对事业单位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但因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反而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一些单位虽然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但多是借鉴一些先进单位甚至是国外单位的经验,并未综合考虑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发展情况,导致内控制度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制度执行效果差的问题,因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内控制度无法切实执行下去,不能有效的对企业领导层、财务人员以及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导致部分人员利用自身职位的便利谋取私利。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因为在单位内未积极宣传此项工作,导致其他部门缺乏对内控工作的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实现多部门的协调统一,进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产管理方式较为陈旧
很多事业单位都是由后勤部门负责采购工作或固定资产的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核算,虽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进行了明确划分,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升。目前依然有很多事业单位通过手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虽然管理人员也会借助计算机录入管理部分档案资料,但依然存在着缺乏系统管理体系的问题。此外,事业单位有众多部门会负责资产审批以及汇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较多错误,因此就会出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不相符的问题。
(四)缺乏风险评估体系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风险,如资金风险、经营风险,而一旦运营过程中出现风险,就会对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影响。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并未进行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一些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这就会导致单位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现阶段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并未进行风险评估部门的设置,而是将风险评估的任务交由财务人员,因部分财务人员并不具备风险评估的专业能力,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很难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而这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可能蒙受严重的损失。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措施的缺乏,会导致其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风险,继而对单位发展造成影响,令自身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缺乏专业内控人才
因编制限制、专业素养等客观原因,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一些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实施要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大多数都存在着信息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却不愿进行新管理理念、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开展内控工作时灵活性与创新性不足。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内控人员数量不足,因此无法将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发挥出此项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作用,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
四、解决社会转型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在单位内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对所意识到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质便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防范机制的构建,而不是只是依靠财务人员对单位资产以及财会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保障。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可定期进行财政法规及内控制度建设培训课程的开设,使单位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升领导人员的内控意识,使其积极投入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在事业单位内部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全员性特征,因此企业领导人员及财务部门工作者要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并要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有针对性的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因此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尽快进行内控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以此来约束单位的经营以及管理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防范,还可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升。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并要确保内部控制活动能将单位的职能部门都包含在内,对于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要进行专门内控方法的设置,对不同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保证单位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但又各自监督和制约。内控制度的制定要自上而下,在涉及一些重大事项决策时,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决策。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在制定内控制度时还要结合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要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内控建设可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在设计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对内控管理工作需求细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置,要创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项实时数据实时共享。要实现采购系统、财务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紧密连接,将资产分配存量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财务系统当中,并按照业务需求以及资产配置标准来进行预算的确立;反馈的预算安排信息也要及时传递到采购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采购计划的明确;要在财务系统中纳入资产验收入库信息以及采购信息,这样在支付计划制定时会更加科学合理。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内控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对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健全,使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得到提升。要进行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立,由专人来抓风险评估工作,借助风险监督管理可使内控执行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对单位资金管理和内部审计进行强化,将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最后,要进行内部报告制度的建立,提升单位的信息沟通能力,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五)对内控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内控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内控人员的培养,积极引进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内控人才,并要做好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工作,关心与尊重人才,避免出现内控人才流失。其次,定期对这部分人员开展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使这部分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推动内控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员工也要对原有的工作思维进行转变,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尽快对各类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进行熟悉,为内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期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依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问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细致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寻找有效解决措施,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博.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 (12): 49-50.
[2]李娜.社会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33): 47,49.
[3]郭海燕.社會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经营者,2020,34 (02): 8,27.
[4]王丽.社会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商业故事,2020 (25): 93-94.
[5]徐亚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 (27): 177-178.
[6]肖达聪.对社会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3): 126-127.
[7]汪颖.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0 (18): 87-88.
[8]梁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 (05): 123-124.
[9]徐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 (03): 96-97.
3702500338238